分享

考古:让远去的故事触手可摸

 songsgt 2016-12-25
近年来,宝鸡的考古发现可谓惊喜连连。从震惊全国的石鼓山考古发掘,到前不久闭幕的周原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再到12月5日下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首次披露的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重要考古发现,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曾经的样子充满了期待与想象——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
2016.12.9

宝鸡日报记者 李波

      “什么是考古?考古能干嘛?考古能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便利吗?考古的成绩已经这么多,会不会有一天停下来?”这样的疑惑与不解,一直陪伴着中国考古的发展。那么,考古到底是为什么呢?

   什么才是考古

     “在我看来,考古学要弄清楚的,是我们从哪来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的源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张晗旭说:“我感觉考古很神奇,它既能让你知道先民的生活方式,还能让你从中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考古还告诉我们往哪里去。”

    其实,“考古”一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有铭文的青铜器


     如今,学界对考古学的定义已经比较统一: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想要让考古学有所发展,有一个必备条件:身处的国家必须有历史,否则人文考古便无法进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所以在我国,很早就有人注意到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产生于北宋时期,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到清代更为发达,最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遗憾的是,因为理论知识、重视程度、发掘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较迟。最先开始近代考古的,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派遣的探险家、考察队。

    他们曾潜入中国边疆地区进行活动。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才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这也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调查发掘遍及全国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中国考古学体系。

  我们为何考古

     “你知不知道过去3000年是什么样子?是不是难以想象,充满好奇。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张灵来宝鸡时,被宝鸡的商周文化和出土的文物深深吸引。在她看来,考古的意义,在于发现“值得发现,而又被历史隐藏起来的事物”,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精美的文物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史家、哲学史家庞朴也曾被人问及,考古的意义在哪里。他这样作答:考古和我们当今生活非常近。尽管时间上和我们相隔几千年几万年,但是它可以直接帮助你把握现实,预知未来。譬如,我们经常在考古中发现一些东西,有的是具体的物,有的是书简。这个价值就太大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物知道两三千年前的人生活的状态。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当时为什么这么想,他们这个想法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现状和形成给了多大的影响。这个很重要。

     其实庞朴的观点,说出了很多文物考古人员的心声。我市一位考古专家坦言,每次听到别人说干考古的就是拿着工资,啥事没有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发展中有一段漫长的时期,没有文字或者文字资料无法存留,要了解这段历史,就只能通过考古来实现,甚至包括文物修复这样的专业性很强但又耗时费力的工作,却是推断古代人类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营养状况、文化发展情况的唯一办法。

石鼓山墓葬出土的文物


      当然,有人可能有这样的观点:从商周开始,青铜器等文物上已经有文字出现,这是不是意味着,有文字之后的古代社会,就没有必要进行考古研究了呢?其实,我们先不说文字记录的真实性,毕竟写书的人,很多时候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哪怕是真实记录的史书。我们通过考古,才会发现书籍和文献记录的历史不是那么全面,也因为考古,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往往比文献记录的丰富的多,也准确得多。

      “就拿存在于个别墓葬中的盗洞来举例,书籍中肯定只会记录谁的墓葬在何处,多么的宏伟,修建时候多么的劳民伤财,但只有通过考古,通过观察墓葬的盗洞,才能更明晰的知道当时建筑科技的发展现状,才能知道古代人对自身文化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才能解答一下古代社会制度甚至是殡葬制度的真实情况。”张灵说道。

  到底怎么考古

     提到考古,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考古人员蹲在地上,拿着手铲一点点挖土,拿着毛刷一点点刷泥,在紧张细致的工作后,把埋藏在地下的各种遗迹和遗物挖出来。确实,早期的考古工作大都如此,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科技手段被引入发掘现场,一系列重大发现的背后也有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功劳。

     在轰动一时的石鼓山墓葬的发掘过程中,就有不少高科技参与到了发掘现场。其中包括三维扫描;色度、环境、气体监测;电磁法探测、微痕提取研判;碎片整理等技术。

     据负责石鼓山墓葬发掘科技组负责人、陕西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负责人赵西晨介绍,进行三维扫描,主要作用在于将墓壁的形状,墓室的大小,壁龛的样式、深浅,墓葬中文物的摆放样式等进行详细记录,经后期处理,可以通过电脑还原出立体的墓葬整体构造。

     “对文物色度的分析测量,就是为了还原出土物的本来面目。”赵西晨告诉记者,“很多出土物,在当时制作出来的时候,可能都是带有色彩的,一旦出土,和外界的水分、空气接触后,颜色可能会有所变化。像这次发掘的出土物,一件文物上可能有不同的颜色,这就要用色度测量来进行辨析。”此外,墓葬的土壤成分、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空气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都是科技考古所包含的内容。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考古已经和科技密不可分。从考古遗址的勘查来看,应用的新技术有地磁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等;从考古年代学研究来看,应用的新技术有常规碳-14测年技术、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不平衡铀系法测年技术、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古地磁法测年技术等;从考古器物的溯源研究来看,应用的新技术有X-荧光波长色散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等。此外,还有分子生物学,这是科技考古中一个新兴的、极有前途的研究方向,该项技术可应用于人类起源、古代墓葬中人骨间亲缘关系的判定、农业与畜牧业的起源等方面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