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行摄拾零 (一)优秀历史建筑

 老党1943 2016-12-25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行摄拾零
(一)优秀历史建筑



     名闻遐迩的百年老街“多伦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一侧。修建于1912年,虽当年隶属华界,但却是那年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的产物,是随西方列强炮火而涌入上海的淘金者、英国传士窦乐安购地所筑建,名为“窦乐安路”,并招商引资运营。多伦路全长仅550米,呈L字型,东、北两端都与四川北路(1945年以前称北四川路)交汇。这条小街曲折幽静,街边的小楼风格各异。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


东口邻近横浜桥



北口于东江湾路、四川北路交汇处


     多伦路与上海的豫园老街、静安寺、南京路相比,没有他们的奢华辉煌,显得有点不起眼。然而这条外观看似平凡的观光景点,它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二十世纪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台湾作家白先勇也在这里的白公馆里度过童年。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主要有优秀历史建筑及历史人物、社会时代史实等亮点。










      多伦路59号鸿德堂

    1928年由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与中国信徒捐款建造。

    教堂平面长方形,二层为礼拜用大厅。大厅为巴西利步式。教堂外部采用中国传统的殿宇风格,局部处理中西结合,入口处有方形钟楼,钟楼楠部为楼阁式,覆盖重檐四方攒尖顶。外墙以青砖砌筑,并有仿木结构的红色混凝土柱,檐下绘彩画,室内中厅、侧廊间采用券柱,门窗洞口一部分也采取半圆券。

    鸿德堂(中国教友资助的自办教堂)。砖混结构,1928年竣工。有上海唯一的有中国殿宇特色的基督教堂。重檐式大屋顶,青瓦青砖红柱。北立面中轴上设重檐四方攒尖塔楼,檐下绘彩画。   

     作为基督教堂,外观采用中国传统样式,较为罕见,1994年该教堂被列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



         多伦路66号 约1920年由薛氏建造,人称“薛公馆”。

     该建筑外观为青砖砌筑,周围有较大庭院。主体部分原来是外廊式建筑,形成上受英国乔治王朝时期风格的影响。入口门廊吾现古典主义样式。

     抗战时期曾作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






        多伦路93号  约1920年建造,二层砖混结构。曾为七君子之一王造时寓所。该建筑整体具有简化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特征,整个立面构图中间虚两边实,由女儿墙和腰线在水平方向上联系,一、二层立面的柱式经变形和简化,表现出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







         多伦路123号   “老电影”咖啡吧,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一家以旧电影为特色的主题咖啡吧。

     采用十里洋场上海西式小洋楼的装点为基调,配以众多二十、三十年代时兴的摩登年代的摆设实物加以点缀,背投式电视不间断地播放着旧式的胶片电影,从无声时代到三四十年代国内、国外的经典影片。在迷醉昏黄的灯影下,在悠悠流动的老乐曲声中,仿佛再现老电影传达给我们许许多多的都市故事。








        多伦路145号  约1920年建造。曾作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1989年曾辟为左联纪念馆。该建筑是外廊式建筑。这种样式是上海开埠至20世纪初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广泛采用的形式,随着上海开埠而有东南亚传入沪上。其突出特征是主立面上连续的券柱外廊,砖券和柱式等细部反映出西式建筑的特征。








           多伦路208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广东人陈仲篪建造。该建的外观为欧洲文艺复兴样式。西立面主入口门由四根简化的爱奥尼式柱子支撑,二层露台围栏处理呈几何化特征。北立面窗型围以古典样式的窗饰,北入中门头带有层层叠涩的砖砌拱券,受罗马风建筑的影响。




            多伦路250号    孔公馆1924年建造。抗战胜利后曾作孔祥熙寓所,人称“孔公馆”。

     建筑立面及内部,呈伊斯兰西班牙风格,雕刻装饰及彩色贴面佐以阿拉伯纹样,产生精致华丽的视觉效果。伊斯兰风格的券柱形式与阿拉伯纹案雕刻,彩锴贴面组合的单元式构图是该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在上海建筑中独树一帜,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多伦路是值得游览的文化名人街。

    当你漫步在多伦路上似乎还能聆听到这里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雷;仿佛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强劲跳动的“民族魂”脉搏;依稀还能呼吸到这里厚积薄发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沁人气息;一定还能领略到百年上海滩演绎的民俗风情。一定能见前所之未见,闻前所之未闻,思前所之未思,获前所之未获。它以旧容新貌贯串过去与未来,诉说着上海滩种种动人的传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