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妙趣横生的20副对联

 maszhoubohu 2016-12-25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瞅”应为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因电脑没有此字,故作解释)

诸葛亮听罢略略一笑,即刻对道: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横批)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横批)

10、 王羲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

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

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横批)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本来,儒家真正的思想内核是王道,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要有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谦虚豪迈。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某书生家贫,无酒为友祝寿,遂持水一杯,谓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人知其意,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这一问一答恰好构成一副对联:

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句系俗语“君子之交淡如水”中藏去“水”字。纯朴友情,尽在对中。联语正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