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为什么要嫁祸林黛玉?

 少读红楼 2020-02-11

一直以来,不少红迷都对宝钗扑蝶一回的文字津津乐道,很多人也在争论:宝钗到底有没有嫁祸林黛玉?她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今天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宝钗扑蝶发生在原文第二十七回,与黛玉葬花在同一回,这是曹公匠心独运,这一回不仅写出了宝钗不为人知的少女情思(喜),更写出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孤独凄凉(悲)。曹公通过这样一喜一悲的强烈对比,写出了宝钗和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现状。

宝钗扑蝶这一日恰好是四月二十六日,为芒种时节,众人都在园子里祭花神,不见黛玉,宝钗便说:“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但宝钗并没有进入潇湘馆,因为他半路看到宝玉进去了。在这里,曹公有一段宝钗的心理活动描写: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从宝钗的心理活动我们看得出,她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关系观察的很清楚,她了解宝玉的性格,更了解待遇的秉性,她说黛玉是“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这个基本可以看作是黛玉在宝钗心中的定评,由此可以推断出,她平日也没少受黛玉的“猜忌”和小性儿的“伤害”,只是装作不在乎罢了。

宝钗最终之所以退出来,一个是怕宝玉不便,一个是怕黛玉嫌疑。我们看宝钗心思,进不进潇湘馆都要考虑这么多,想这么深,缜密成熟到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少女的心思,可这就是宝钗。

刚写完宝钗的缜密成熟,紧接着曹公笔锋一转,为我们展示了宝钗可爱少女的一面:扑蝶。也是这两只上下翩跹的蝴蝶,把宝钗引向了滴翠亭。

原文: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这时候已经到了滴翠亭的外面,且听到亭子里有人说话。按照孔老夫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处世格言,以宝钗“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性格,以她在贾府素日为人,本来可以悄悄地离开,也应该悄悄地走开,这样就不会有后来嫁祸之事,但宝钗并没有离开。

原文: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这一句话,彻底暴露了宝钗素日行径,作为贾府的客人,她平日为人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婆子丫鬟,无不敬服,然而于此无人之时,宝钗却成了一个偷听的“小人”,迈出了令人不耻的一步,大大有损闺阁女子德行。每读到此,不禁令我大为惊异,继而不寒而栗,这样的事情,宝钗是第一次做吗?

宝钗一字不落地把小红和坠儿的话全部听了进去,她听完这些话之后,又有一段大有深意的心理活动: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我们看,首先宝钗为这次的窃听下了定论,说是“奸淫狗盗”,且单是听声音,她就是判断出了这是宝玉房里的小红,而据前文我们知道,宝玉见了小红根本不知道她是谁,而宝钗听声音就知道,可知她对怡红院的人事有多上心。

不仅如此,宝钗对小红的评价,可以说是把小红打入了“奸淫狗盗”的行列,说她是“眼空心大”说她“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说她“人急造反,狗急跳墙”……各种人生攻击和污蔑之词,我们怎么也无法想到,这些话都出自宝钗的心理活动!

宝玉都不认识小红,而宝钗早已把小红的秉性摸的一清二楚,她还只是个连宝玉身都近不了的丫鬟,那么晴雯、袭人、麝月、秋纹、碧痕等宝玉身边的一等丫头就更不用说了,由此不难推断:宝钗简直就是个情报高手,无形之间,早已掌握怡红院一切动态。

小红自然不是普通丫头,不仅有几分姿色,且聪明伶俐,她跟坠儿的一番话说完,忽然意识到可能隔墙有耳,于是开了窗子,这时候宝钗早已想好了金蝉脱壳的法子。

原文: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这段话里,宝钗为了脱身,连续三次提到黛玉的名字,目的自然只有一个,让小红和坠儿相信,刚刚在窗外的人不是她,而是林黛玉,她是为了追黛玉刚刚跑过来的。

这即是宝钗嫁祸林黛玉的证据。很多人都说,宝钗不是有心,她本来就是去找黛玉,不巧听到了这些话,于是脱口而出就说了黛玉的名字,这样的推断很难令人信服。别忘了,在小红推窗前,宝钗是有一大段心理活动描写的,她完全有时间离开,或者另想别的办法脱身,哪怕用自己的丫鬟莺儿,但她偏偏把这个黑锅甩给了黛玉。

我们不得不思考,宝钗为什么要嫁祸林黛玉呢?黛玉孤苦无依,寄人篱下,对任何人几乎都造不成威胁,但却成为最佳的嫁祸对象。薛宝钗根本没有考虑过黛玉的处境,也没有想过嫁祸黛玉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她只是要脱身,要“事不干己”,要“明哲保身”,要保持她在贾府众人眼中一贯的正面形象,別的事情都与她无关!

薛宝钗腹黑吗?心机深吗?我想,也未必。她在贾府也是客人,哥哥不成器,母亲遇事犯糊涂,她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她要确保自己不跟贾府任何人和事有瓜葛纠缠,她要时时维护和保全自己,不让自己惹上任何麻烦,但却总忍不住要对她生存的贾府有更多了解,以便以后遇事可以进退自如。所以她常常去贾母、王夫人处闲坐聊天,常常把袭人喊过去聊天,无形中就掌握了贾府所有人事信息,包括小红等人。

她嫁祸黛玉,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但未免显得自私,陷黛玉于非人境地,把脏水都泼给了黛玉,使得她在贾府的处境更加不利。黛玉葬花词里唱出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已经明确交代了她在贾府的处境,而宝钗毫无疑问也是“风刀霜剑”之一。

那些还在为宝钗鸣不平的,不妨再翻到后文看看抄检大观园一回,宝钗是如何片叶不沾身地从大观园搬出去的,她太知进退了,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抽身,早已看的一清二楚。玩笑时,她是知冷暖的姐姐,但当大观园甚至贾府出现状况时,她又能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宝钗的世故。细思前八十回,你找得出宝钗的破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