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教师完全应该有一千种风格,这富有个性的风格的形成,需要我们在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时间积累,比如博览群书,比如善于采各家之长,等等。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善于思考,要有思想。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截止今天,文科组“同课异构”设计基本接近尾声,组织这个活动,旨在促进同组教师的交流,面对同一节课,同一群学生(假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各位老师的设计来看,都是用心思考,用心再做,这很值得肯定!
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也看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想,每个教师也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于“教学风格”,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对它的解释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从“解释”可见,教学风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必然以教育思想为指导。如苏霍姆林斯基“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李镇西老师“民主、个性、平等”的民主教育思想,都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又以自己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教学风格是个性特点在教学中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且别人无法模仿的个性特点。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如有的人幽默风趣,可使课堂活跃,充满趣味性;有的人活泼好动,可使充满课堂教学活力,富有朝气;有的人善于交际,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亲和力;有的人性格沉稳,性情平和,可使课堂细致周密,稳步推进等等。这些“个性”都是我们的“特色”,都可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亮点。
教学风格是教育技巧在教学中的体现。人们说:“学贵有法”,我认为“教贵得法”,每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作为老师,要善于钻研和发现,教给学生简单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巧”上多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形成自己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快捷适用的教学技巧。
这是形成教学风格最基础的“抓手”,可一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仅此显然不足。
形成教学风格,教学中要向优秀教师、教育名家学习。这学习绝不是一味的刻意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