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巨埋儿》中的孝道和孝行

 儒学家风 2016-12-25

二十四孝中,有一个比较争议和受抛弃的故事,莫过于《郭巨埋儿》的故事,又名《为母埋儿》、《埋儿奉母》。


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在孝的代表性,代表的方面。今天,我想谈这个故事,叙述自己的见解。

对《郭巨埋儿》的批评,比较深刻的是鲁迅的《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原文附上:“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二十四孝图》”。

天下间的父母行孝,若是都真的学习了郭巨,想想当儿子的也真的活在恐怖之中了。这孝行怪力乱神”。活埋儿子够暴力了吗?掘地得金也够神的了,够荒谬的了。


我对这故事的看法,终还是分成二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孝行。其孝道是先老而后幼;其孝行是愚而残忍。我见先辈穷人,家贫无能养子,当作和子女无缘,割心舍爱送给别人家养,泪湿枕头,强解为与子女无缘,实则牵肠挂肚。郭巨却直接要把儿活埋了,其凶残不仁,不过为附和后面掘地获金做个引子罢了。不是愚而残忍,就是沽名钓誉,极有心机。

我历来自认是小人,小人就有小人的想法。

或许当时分家时,金已经是私藏的了,却大义的把家财慷慨的分给弟弟,再奉母得大义之名。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真正孝悌的人,必仁心宅厚,必能修身齐家。一个家族,能齐家到三代人而不用分家的,必定门庭光耀,那来衣食之忧?还有,“德不孤,必有邻”,我强解(这是乱解)下这句话,有德行的人,到那里都有人帮助的。(当然,原意不是如此)怎会连母亲也养不起?

所以我想,他是先穷下来,再埋儿奉母,掘地得金,当然,字也是早就安排好的了。沽名钓誉,富有心计罢了。(小人想法,不可学我,妄言是大过,让我当小人,别人才当君子


也许是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孝道的先老后幼,这里的孝道我是认同的。并且为现在的人对这孝道不认识,不行这种孝而深感遗憾。好的都是先给孩子,而轻慢家中的老人。颠倒梦想,既使老人得不到关爱,又把孩子养成小皇帝小公主。最终自己很多不顺利,连孩子的教育也不顺利。孝顺孝顺,没有了孝,怎么来的顺?种种不顺,源于孝没行好。人有孝心,还得做好孝行,才是真正的行孝

但为了一个目的,用“怪力乱神”的去说,不是好事。先失仁念,再失道理,难怪现在的人抛弃。“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有讲到鬼神,却无荒谬。这是读孔子的书,说孔子的话,却乱孔子的道。

可怜现在,对这个故事孝行的反感,忘记了里面道理极正的孝道。儒学的儒士,不该反思吗?不该多想想下“子不语怪力乱神”吗?

用“怪力乱神”去推一个极正的道理,本身的手段已经失正了,变成了愚民。民智一开,人醒悟了,就连极正的道理也厌恶了。

孔子的大智慧,一个做教育的大圣贤。所以他的学说才能千古流传。读儒学,说儒学,得切切实实的不要“怪力乱神”。才不会去伤害儒学。


《郭巨埋儿》的孝道得奉行,其中的孝行得抛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