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选择人生道路这件事上,我不曾被一种洪流卷走”|KY访谈:2016年给过我最多启发的一个人

 素1125 2016-12-25



是什么让他在从北大毕业后,选择了去没有水电的荒山?

 

2016年末,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位特别的朋友,今年圣诞我们刚刚相见,他刚刚从老挝的山区回来,那是一个没有水电网,甚至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几年前,他做了一个让身边的人觉得很诧异的选择:从北大本科毕业时拿到了剑桥的offer,却决定从剑桥辍学,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宁夏卖茶叶。现在他在老挝,将荒山开发成为茶园。


虽然类似的故事在媒体上并不新鲜,但和他聊天使我们感到,经叛道与特立独行也可以是商业的,有钱和有趣并不彼此对立。比起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他好像的确对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我们聊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后台经常看到的、困扰许多人的事情:我的人生到底是自己的,还是为别人活的?为什么工作好几年,我却还是这么迷茫,好像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喜欢的?父母对我有很大期望,但我又想做自己,很矛盾怎么办?


他的一些观点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整理了和他的对话记录,虽然有些琐碎,希望能够在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帮助大家思考与人生选择相关的问题。



 老挝丰沙里 

 

当你太怕错失机会,

反而有可能失去更大的机会

 

Q:对你来说,从剑桥退学算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么?


A:从剑桥退学,的确算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总体来说,在北大的前几年我还比较懵懂,虽然觉得学长、学姐都似乎被一种洪流裹挟着,所有人都在准备出国、进四大、去投行,但我还是按照大多数人觉得“好”的路在走。到大四时,正好有一个去剑桥读文化创意产业风险管理MBA项目的机会,对方看我在学校有创业经验,开过实体店,又对文化创意产业感兴趣,就给了我offer。毕业后我就去了英国。但是读了一两个月,我觉得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就退学回来了。


Q:当时从剑桥退学有什么契机吗?为什么就会突然决定退学?


A:当时的契机有两件事,一是东方卫视有一个纪录片节目叫“体验中国”,那一年要选择3名大学生,一年时间里走遍中国所有地级市,只坐火车和汽车,不停地和人做访谈、写专栏、拍片子。7月我去英国的时候,这个比赛还没有出网上投票的最终结果,但到了9月,他们打电话通知我入选了。他们知道我已经在剑桥了,以为我不会回来,没想到我当时就脱口而出说,帮我买机票吧,我要回来参加。


这个决定与第二个契机有关,就是那年6月下旬,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因为抑郁症,在新加坡跳楼自杀了。在此之前,我马上就要去英国了,5月份我去新加坡玩,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想好要出国了吗?我说,还没有想好。她说,没有想好就不要出国。


她的生活在外人看起来非常好,但是当时去新加坡,只是因为家长、同学、同事都觉得很好。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这份工作是通过新加坡的人才引进计划出去,可以拿到身份,还可以给她一份不错的收入。所有人都觉得她应该去,但是她自己不喜欢。


她在那里坚持了一年多,然后自杀了。那边没有人处理她的后事,她父母不懂英语,而我正好签证还没到期,我就去帮她料理后事,做认尸、尸检、防腐处理,尸体先运到韩国(因为只有大韩航空承接运送尸体服务),再运回北京、西安,整个过程足足用了两个多月。那一段时间我非常累,同时自己也有些抑郁。

 

Q:这件事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它会让你反思自己出国的选择吗?


A:我没有想到随波逐流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一个人会因为过着他人看起来光鲜、但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而痛苦到用这样一种方式结束生命。


7月份从新加坡飞回来,早晨6点回到北京,那天正好是北大的毕业典礼。我领了毕业证,十几天后就飞去了英国。那时,家人朋友都在祝贺我,但去英国后的状态不好,MBA学的东西不是我喜欢的,在剑桥那个小镇上,下午4点街上就没有人了,宿舍的床铺很窄,每天看着外面的雨或者草坪,哪哪都让人觉得悲伤。


所以当东方卫视的那个机会出现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我紧接着就给剑桥的教授发邮件,当时,收邮件的教授没有见过我,觉得很突然,也不知道我是男是女。他赶紧问我:你是怀孕了吗?


Q:在当时,你只是明确自己不想继续待在那里。你是如何发现自己喜欢什么的?对于自己发现的过程,你会对其他人有什么建议吗?


A:我也不太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想到处走走看看,而事实证明,接下来参加那个项目GAP的一年里让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的一个感受是,GAP那一年给我提供了一个档口,让我可以认真的思考。很多人都没有给自己这个口,没有给自己一段足够的时间,比如,他们总是觉得应该珍惜时间、骑驴找马,从一个身份跳到另一个身份,从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人生永远是无缝衔接的。


但我觉得,想不清楚的时候,你最好能够停下来、看一看,会比较好。当你太怕错失机会,反而有可能失去更大的机会。


而且,人的意识是流动的,如果进入到某一个工作或者环境中,就会不自觉地被改变、影响,比如你本来想做另外一件事,但你已经在手头的事情里待了好几个月,你就很难再跳出来。


其实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活着不难,只要你不追求很高的生活条件。即便你比较艰难地生活一年,但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确定了未来十年的职业和发展路径,那你之后都可以好好奋斗,拥有稳定的收入和持续的满足感,那我觉得这一年是划算的。你一定要尝试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档口。



▲ 老挝当地人在处理茶叶 


大多数人的问题,

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Q:但在选择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人会用更实际的东西去衡量,比如大城市带来的发展空间、户口、国外名校的文凭等等。


A:记得毕业时很多人没有想清楚就随波逐流,留在北上广、跟随出国潮或者被大公司洗脑,但是他们真的想清楚了吗?这真的是自己的需求吗?


大多数人不见得是这样。可能就是听爸爸妈妈念叨了,周边的朋友念叨了。很多人不断地跳槽,在四大做Excel表格和印文件,活在那个泡泡里。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做及时的调整,就会变成一种路径依赖,慢慢地磨去了棱角,也越来越难以承担改变的风险,就这么将就下去了。


如果你不想做学术,为什么要读博士?不需要人际关系的话,为什么要去读MBA?人生苦短,需要把劲往一处使。我现在倒回去看,当时没有被卷进洪流的人,现在反而发展得会比较好。

 

而且,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衡量各种因素,我也做了分析,只不过我的分析是从自己着手的。比如在放弃剑桥的时候,我会问自己,剑桥能给我带来什么?首先,这一年的学习给我带来的用处不大,它只会给我一个学校的名头和能够进500强、咨询公司这样的机会。但是当时我自己已经比较确定,不想找工作,更想要自己做实业,所以这个文凭和其附加值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而去英国读硕士要花几十万元,这些钱足够我在国内开始创业了。所以,我就自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的确,我每一次的选择都看起来很“无厘头”,好像都是放弃了别人觉得是更“好”的:我放弃了剑桥,之后没有留在北上广,而是回了宁夏,做了一个看起来门槛不高的工作(而且大家都觉得茶叶是中老年人做的),现在又去了老挝。但是实际上,每一次我都是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选的是我最能做下去的事情。


Q:但你做选择是完全从自身出发的吗?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喜欢参考他人的意见,在意别人的评价,毕竟社会对于成功或者好的生活有一些刻板印象。


A:如果说放弃剑桥是一个开始,那么在后来GAP的那一年里,我见到了许多人,给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打破了我很多价值判断。我最大的总结就是,人怎么样都可以活着,没有一个普适的、可以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你既不应该去评判别人,也不应该用他人的标准、意见来评判自己。他人的意见,对你的参考度其实很有限。

 

有一次在海南三亚,我们遇到一对开兰州拉面馆的夫妇,他们是被亲戚劝过去的。那两年的小产权房特别多,很多外地人过去买房,亲戚告诉他说,这里虽然现在没什么人,但是正在建造大片的房子,所以开个拉面店肯定生意好,现在有农民工来吃,以后有居民来吃。


他听了亲戚的话,从兰州千里迢迢来开店。但没有想到的是,房子建好了,工人都走了,却卖不出去。他们拿了所有的十几万积蓄来开拉面馆,和人签了五年的合约,一口气交了五年的房租,结果门庭冷落。

 

而且他们到那之后半年就有了孩子,于是他们只能在那继续生活。我到那的时候,孩子已经两岁了,但是一句话都不会说,因为接触的全是天南海北来三亚打工的人,说着各地的方言,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

 

这时我觉得他们实在太悲惨了,但令我惊讶的是,拉面馆的老板却一点都没觉得自己惨。他说,这就是人生的悲欢。反正房租已经交了五年,我们现在挣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也能够生活下去。五年以后,我们再换一个人气高的地方继续开拉面馆就是了。他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生活。

 

那一年,我去过了全中国几乎所有的地级市,最忙的时候一天在四个城市起起落落,见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我开始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外人看起来再悲惨,他可能自己很快乐;而外人觉得光鲜的生活则不一定那么好。你永远不要以先入为主的态度去看待任何人,不要去评判你所不了解的人和事。甚至你想要帮助别人,也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真正的了解。



 老挝丰沙里 


Q:但是你可能可以从外界获得一些信息。


A:其实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获得信息很容易,你希望别人给你借鉴或者是指导,其实是一种懒惰和逃避。


大家在面对“如何开始一个职业”、“如何做好一件事”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比如,有的人在还没开始健身的时候就说我不喜欢健身,我不想练成那种大块头,其实你可能三年都练不成大块头;有的人都想成为一个导演之后要怎么样,说我想成为一名导演,但是娱乐圈太乱。想这么多,你还不如去试试看。

 

Q:所以你其实就是去尝试了,从最基本的卖茶叶开始。为什么会选择从卖茶开始?


A:在GAP的那一年里,我有一个采访对象是云南很有名的普洱茶老板,他对我说,你如果感兴趣,可以来做大西北地区的经销代理。我妈妈很喜欢喝茶,我又喜欢传统文化,所以我对茶叶也挺感兴趣。到GAP结束回家时,东方卫视给了我一个offer,但我还是决定先从卖茶叶开始做做看,虽然我对这件事还完全没有概念。


一上手,我就懵了。第一批货60多万元,大概200多件货,货卸下来我惊呆了,把两间房子堆得满满当当。物流师傅只管卸货,我光是把这些货从楼下拎上楼,就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


怎么卖呢?我之前也没有做过销售。我首先认认真真把每一个茶喝了一下,感觉了一下茶的口味,然后慢慢开始租店面、装修。但开始卖之后一切就都挺顺利的,而且我发现我的文化知识对于茶叶销售也很有作用。


Q:你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喜好,这是怎样一个发现的过程?你如何来描述自己真正的喜好呢?


A:从卖茶开始,我逐渐明确了自己兴趣的源动力,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我喜欢一个东西“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所以我比较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我喜欢“创造”这件事,但是不太喜欢“维护”。


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从卖茶开始,我开拓了整个西北市场,还发起了现在中国、美国、老挝三方合资的茶品牌开发,已经在老挝成立了公司,把那里的茶厂从一片荒山建起来。我业余做的文创产业投资也是,我负责立项,也就是发现和扶持新项目。


这所有的工作,其实都围绕着我的那个源动力,明确了这个以后,我就很容易选择。因为做生意很符合我那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性价比比较高。如果做雇员,很多时间要放在人际关系或者其他的事情,你要迁就这个那个,效率就很差。

 

Q:所以越来越明确这个源动力之后,你会更坚定地做自己。


A:对,我就觉得,人生所谓的条条框框其实都是自己背上来的。我以前总觉得,父母很希望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在回宁夏卖茶的时候他们表示很震惊,但我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后来发现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


至于那些更远的人,比如亲戚朋友,在我回到宁夏之后都会说,你怎么去了北大、去了英国,绕了一圈又回银川了呀。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候就会很难受,觉得被人看不起了。但其实别人也没那么在乎你,你的生活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他们也就是见面时跟你聊这么一嘴。但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觉得回来就很没面子,在他人眼中是个loser,是在北上广混的不好。


有的人,明明在北上广也过得很开心,但父母或者亲戚就会说,你是不是在外面生活很辛苦,还租着房,他们也会给自己背上枷锁。太在意别人评价的人,别人说他不开心,他们就真的觉得自己不开心了。但实际上,开不开心只有你自己知道。



▲ 老挝的茶厂所在地 ▲


痛苦两万次还想做的,

就是真正的喜好

 

Q:你现在很明确自己的热情,但是前段时间我们发起了一个关于“真正的热情”的互动,好多人真的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热情是什么。


A:我觉得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芸芸众生,社会大浪潮里,不敢直面自己的喜好,或者觉得它不符合外界的期待。


其实,这就跟小学生会脱口而出我要当老师、当医生是一样的,它是一种源动力,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很多人说起“真正的热情”或者人生目标,会觉得我们必须说出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来,比如一个职业,或者一个路径。但实际上,它可能是很虚的、类似终极命题的,比如我的就不是很具体。但只要有这个目标在,它就是一个信仰,你可能就通过它再去选择具体的工作。


有的人的衡量体系直接建立在一些现有的标准之上,比如社会,金钱,他们追求的是社会角色的期许,而不是自我的期许。但其实,人生比较短暂,你有时间、精力和创造力的阶段也是非常有限的,冷暖自知。你也清楚自己的发展和舒适度,就看你敢不敢面对坚持自己了。


如果你觉得还很迷茫,或者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你可以多看看电影、书,一些人物传记,多走走,看看别人是怎么活的,会对自己有所启发。

 

Q:我们后台也有很多人会提到,我以为一件事情是我真正的热情,但是进入到了一个心仪的行业,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


A:我也动摇过呀,刚开始卖茶叶时,也会觉得这个行业里的人和我格格不入,是不是选择别的会更好。我也有退让、将就,这些都属于负面情绪,没有到会对我造成困扰的程度。如果你要因为这样的情绪动摇了你的信仰的话,我觉得你欠缺的应该是情绪管理,要分清这个问题。


有句话说,最恩爱的夫妻大概是互相都想把对方杀死两万次。他们想杀死对方两万次,但还没有分开,吵吵架还是会和好,因为你换一个还不如Ta。我觉得人生选择也是这样,即便一件事情是你所热爱的,你也不可能从中得到持续的满足,肯定还是有不断的负面情绪,所以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但如果,你觉得是能让你痛苦两万次,但还是想继续做的事,大概就是你真正的爱好了。


Q:很多人也会遇到兴趣和能力的匹配问题,从而在选择之后会产生动摇,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


A:我觉得每个人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有两方面:第一是你绝对主观上喜欢,觉得自己可以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第二,也真的要考虑周边的条件和因素。比如,你做这件事,要有个基本条件,比如活着。活不下去了还要谈理想,这比起“我单纯为了赚钱做讨厌的事情”来说是另外一个极端,也没办法持续。不是说为了梦想就必须感性的不行,也不是说要以绝对理性的方式去衡量。极端的感性和极端的理性都是不可靠的。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能让你活下来,并且做的不错,哪怕你打扫卫生,也可以开一个清洁连锁。如果做到活不下去,可能是真的没有掌握方法或者实现的途径。我在宁夏还有一个好朋友,她狂热地喜欢奢侈品包包,尽管她的家境、周边环境都和奢侈品无缘。但是,她先到苏州的一个奢侈品代工厂做文员,慢慢接触和学习,前段时间真的去法国学奢侈品管理了。她知道自己就喜欢这个,但她没有选择不现实地攒钱买包,而是找一步步接近这个梦想的途径。


其实,很多情况下大家想象的“困难”是给自己找的借口,他们需要把对现世的不满自我合理化。


追求梦想的时候,

不要美化“牺牲”这个词

 

Q:那你怎么看待因为梦想而要做出的牺牲?很多人纠结于选择,是因为他们总是无法放弃一些别的东西。


A:要看你如何理解“牺牲”。如果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话,你可以同时胜任很多事情,不过最终,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一条主要的人生道路。因此,你不能把我做了一件事、因此不能做另一件事看作一种牺牲。


很多人会把“牺牲”美化,就好像恋爱的时候会说,我是为了你而牺牲了很多其他的人,但这并不是一种牺牲,因为你其实不可能同时爱两个人。在人生事业选择上,你的时间和精力也本来就是有限的,你选择了一条路就必定不能选择另一条。


我觉得,如果你真正喜欢、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不会总是念叨牺牲和代价,因为你就不会把你放弃的东西看成是牺牲和代价。

 

Q:听说你现在在老挝开发茶厂的生活很艰苦,这在很多人看来大概就是一种牺牲了。可以描述一下你的生活状态吗?你会认为它是牺牲吗?


A:每个人对牺牲的定义不一样。像在老挝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牺牲,但对我来说就不是。


我现在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老挝,住在山上的木屋子,老鼠满地跑。没有自来水,只能从山上打水;供电也是限量的,只有晚上的几个小时才有;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我们都是自己砍柴、生炉子、做饭。老挝没有蔬菜,我们的纤维素来源是芭蕉、香蕉的心,也没有现成的肉和蛋,我们吃的肉只有山上打的松鼠、麂子、竹鼠,还有竹子劈开以后的竹虫、蜂蛹等等,打到以后自己处理烹饪。一开始盖茶厂的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后来有了工人做生产。我每天也和工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总之,是一个其他人看来很艰辛的状态。但我真不觉得艰苦,更不觉得是牺牲。首先我耐得住寂寞,其次我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要求,再次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效率,所以我很喜欢这种状态。不是说我多么艰苦朴素的一个人,我不是,我只是在这方面没有要求。但我可能在另一些方面有要求,比如我很愿意花1500块钱去看一个芭蕾舞,天鹅湖。但有的人就想住得很好、吃山珍海味才会开心,每个人不一样。



▲ 老挝的村子


Q:你不觉得艰苦,是因为钱对你来说不重要吗?


A:不能说钱不重要,只能说,钱真的是一种货币和工具,是兑换的途径。它很重要,因为它能够换来的东西是重要的,因为赚钱才能实现你要做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没有一个人的目的是纯粹的赚钱,如果说我要赚一个亿,肯定是赚了一个亿我想要去干什么。它不只是一个数字。


千万不要把情怀和金钱对立起来,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目前想要的东西,都得靠钱来实现。比如,我想做一个特别有老挝国家属性的茶叶品牌,就得买叶子,做品牌,雇人,租茶园。

 

Q:你有迷茫的时候吗?


A:其实我现在就挺迷茫的。因为人生又进入到了一个平台期——没有太多的新鲜事。茶厂慢慢建起来,公司运转顺利,好多事情都定型了,我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在就算我不去老挝,项目也能够顺利地运转下去。就像我说的,“从无到有”的事情变少了。但我还在寻找。


不知道这段有些长的对话录,有没有给你提供一些思考自己前进方向时的新的视角。它让我越来越觉得,人生活得好不好,本质上真的和其他人没有太多关系。你反而是需要向内探寻一种最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不论你现在多大,身在何处,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里,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眼前都还有大把的人生要走。这是一件既太短又太长的事。这个年末,我用最希望自己获得的一种状态来祝福你:祝愿你从容,不因为任何事感到被逼迫,慢慢地找到你最想过下去的一种生活状态。

 

如此,以上。


以下是今天的圣诞特供广告: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尽管很多人会认为金钱与兴趣不可兼得,但事实上,金钱永远都可以是实现梦想的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只不过你需要找到合适的赚钱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