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学习上的穷人思维

 心静看世 2016-12-26
  突破学习上的穷人思维
  2016-12-26 00:11阅读:290
  X
  一位爸爸分享了他如何带着小学生儿子自学数学的过程,请大家予以点评。我哥作为一个资深数学老师,给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个爸爸做谦逊状,继续“请教”我哥,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不断说着下面这些话,说法有异,但是中心思想却高度统一:
  “这些对您来说难度不大,对我们就不是这样了。”
  “(不让孩子看教材全解)对您来说是小菜菜,对我们就是块硬骨头。”
  “您不能拿您的标准和我们比,那我们肯定死翘翘。”
  “您是我仰望的山。您不能拿您的标准要求我们,我们是凡夫俗子,凡夫俗子和神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我那仨瓜俩枣我有数,我还是现实点好!”
  “我们不是您说的那个层次的,孩子自己能把教材全解啃明白就不错了。”
  “您说的那种意义上的自学难度很大,我们不是那块料。”
  “我们从家长到孩子都不行。”
  “您的理念的正确性和我们是否能做到是两码事。”
  “我大体懂您的意思,只是做到很难,非常感激您的点拨!”
  “有些理念明知是正确的,但是要考虑实际情况能不能做到,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伟爸说的模式,更适合条件好的孩子(潜台词:咱家的不是好孩子)。”
  “您要经常说,多说,不厌其烦的说,因为我们是笨人嘛!”
  “精英理念,自己是不是也能走得通,是自己要求太低还是确实就是做不到,是不是适合自己,确实要想清楚。”
  ……
  看着这些记录,我很感慨。过去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这个看起来礼貌又谦逊的爸爸好像很努力的样子,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向我和我哥“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是实际操作上却进步不大呢?是什么让他一直以来坚持一意孤行固步自封,半句劝告都听不进去?直到我坐下来集中看他在对话中的应答,发现这些话,这一年中,一直被他反复讲,使用频率相当高,才终于意识到是什么在阻碍他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更新自我。
  这就是我过去博文中曾经写过的一种思维,学习上的“穷人思维”。
  这个爸爸真正的问题,既不是他的孩子有没有自学能力,也不是这孩子死板的“自学”方式能走多远,这个爸爸最大的问题是他思维的局限性,这是他对他儿子发展的最大桎梏,他学习态度上呈现出来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什么是学习态度上的“穷人思维”?就是一种骨子里的不自信。对外,他们会在各种场合表现出各种“谦逊”,给自己和自己的娃定性,自动从主观上不断否定自己,暗示自己不行,做不到,说自己和孩子都不是能进入优秀平台的那块料;对内,独处扪心自问的时候,他们内心又是非常羡慕,也非常渴望和期许孩子到达那个优秀平台的,他们会以一种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暗中使劲。他们总是心口不一,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他们口头上会客客气气说“向你们学习,请多指教,”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给他们指出不足,提醒他们需要修正,甚至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来拒绝和排斥。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上的穷人,所以他们还有一点骄傲的资本,在真正底层的人群中,他们还能找到那么一点优越感。所以这种“穷人思维”和客观上的贫富无关,和经济基础没有正相关关系,这是纯主观的个人认知和判断思维。
  再说一个例子。有一个妈妈是我某学习小群建群之初的元老级别的群友,当其他群友都在互相交流促进中不断进步发生蜕变的时候,她一直固步自封,没有本质的进步,为啥?就是这个“穷人思维”作怪!尽管他们都属于经济优渥、小日子红火的俩孩家庭,但是思维模式上,她和上文这个爸爸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我从四五年前认识这个妈妈的时候,她的女儿才四岁,那时候就开始跟她说,要带着女儿亲子阅读啊,让女儿爱上读书啊,要带着女儿一起学点英语打下词汇基础啊,之后又提醒她进行数学引导,建议她女儿的学前幼小衔接尽量把一百以内加减计算弄熟,上学后务必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等等。是的,四五年间,我一直不断掏心掏肺跟她讲各种注意事项,作为生活中认识的朋友,我很希望她的两个孩子能有出息,所以这么多年我都不遗余力地希望影响她带动她,甚至手把手教她如何教孩子的细节。我一直很乐观地以为,以我教给她的那些基础准备,只要做了七八成,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绝对都是轻松驾驭,阳光自信。
  结果呢?直到四个月前两口子登门求助,真正近距离接触到她女儿实际的学习情况时,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才发现完完全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回事,这个女人,这几年压根就没有按照我的建议来执行!大概她觉得孩子各方面都表现得比哥哥“聪明”,天赋够好,一年级跟着老师走也能考个九十多,孩子简直就是个天才,学习那点事,根本不是个事。这种对孩子“够聪明”的执念,让她屏蔽了其他家长关于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提炼学习方法的讨论。到了二年级,她开始逐步发现有点不对劲了,才找上门来求助。坦白说,孩子确实是个相当聪明的娃,反应也很快,但是语数英基础都很薄弱,学习习惯除了浮躁,剩下的还是浮躁。让她坐下来写几个字,发现她连握笔姿势都错得很离谱,写字的时候握笔的大拇指居然是直直的,妈妈从没有进行过纠正。
  近距离和她接触越多,才越发现,群里大家分享的典型经验,被不断强调的一些可以说是原则性的基本学习方法,从来没有入过她的脑子。别看她在群里呆那么久,群里谁有过什么值得称道的经验,谁分享过什么被大家众口称赞的方法,她几乎都不清楚。
  这可是个生活中相当精明的女人,是她记性不好吗?不是的,是群友在分享介绍经验的时候,她心里响起来的,都是前文罗列的那个爸爸的那些话,她用这类话反复暗示自己:“我不可能用你们这么优秀的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的孩子学这个难度太大,我的孩子做不到,我还是现实点好,我们基础差学不会那个……”当这些话在她心中反复呐喊的时候,大家的经验分享,在她那里就变成对牛弹琴了。和这个爸爸现在的状态,并无二致。
  她多年如一日地拒绝学习和进步,一方面有天真地对女儿小时候表现出来的各种“聪明”寄予厚望,盲目自信,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在学习上的“穷人思维”。每次大家讨论学习的时候,她都觉得那些是“别人家的经验”,跟她没关系,她脑海中飘的,都是那个爸爸反复说的那些话,不断重复的这些话,把她和其他家长的经验和建议完完整整地实现了隔离。
  她表面是非常尊敬我的,但她在我的朋友圈中顽强地抵抗了四五年。这种抵抗带来的最终成果是什么呢?是她女儿三年级了还语文不少拼音字词基础都不过关,数学计算不达标,若干计算失分,英语单词连水是water都说不出来,几乎是零基础,this、there这些基本单词的发音都是错误的,想送去机构报名学同年级英语,连个初级班都考不上。回想当年在她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还建议过她买一套从基础入门开始学习英语的美语动画片,让她每天带着闺女一起学半个小时,再看到今天这个局面,我真是心碎了一地,难过得想哭。
  曾经那么聪明可爱的姑娘,为啥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上每况愈下呢?这是孩子的能力问题吗?
  不是,这是家长顽固的旧思维拒绝更新造成的问题。
  所以我跟这个爸爸说:“很多东西,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以为你做不到;不是你的孩子学不会,而是你以为你的孩子学不会。或者干脆点说吧,你并不想真的努力去做到,你连尝试的勇气和欲望都没有!”
  是的,表面看,在对话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都是客气和谦虚,但是,当类似的话被反复呈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内心潜在的学习思维模式,就是本心了。这样说自己就是不行、孩子就不是那块料的话讲多了,就会连自己和孩子也相信了,把自己和孩子都骗过去了。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他习惯性地把别人的建议和忠告都挡在外面,表面对人客客气气,回家继续一意孤行。工作上这样也就罢了,反正本职工作没有大毛病大家也不太计较,互相适应一下就好,可是如果家庭教育中也闭门造车,耽误的可就是孩子啊!
  我记得在小竣初二暑假的时候,五月份我哥让我写暑假计划,然后他进行了修改。他把修改的那个计划发给我看,我的个妈呀,吓我一跳,他安排的假期学习量大得离谱,关于自学部分的内容量和时间计划,我想都不敢想,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蒙圈了几分钟,我哥看我没反应,问我有什么问题吗?看着眼前的计划,我咬咬牙说:“先做吧,我也不敢保证竣能不能做到,不过,我们做做试试,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再说。”然后,我开始着手买书,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中途我没有一丝对我哥和我儿子的怀疑,我觉得很多东西没有去实践,没有去努力尝试,是没资格打退堂鼓说自己不行的!真的去做了,发现不行了,再调整也不迟。
  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真伪和证明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我哥并没有提超过小家伙能力的要求,小竣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实现了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而科学家经过研究也证明,在自己跳一跳才够得着的目标范围内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快速进步并提高能力。
  也是在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竣有机会和已经考上华附奥班的师兄一起参加活动,师兄问竣目标高中,竣直言也想考华附奥班。师兄问了竣的学习进程后,直接跟他说:“不可能,你学得太晚了,人家早就有准备地走在你前面去了,你这样是不可能考得上华附奥班的。”这句话,可是师兄当着竣的面,对着他那对师兄充满仰慕之情的眼睛说的啊!
  竣回来跟我说起师兄这句话的时候,我鼓励他:“不用管,先学了再说,努力了再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没到那一天,谁也不知道结果。”我们不但不自己否定自己,也不轻易因为别人的否定就盲目否定自己。
  结果,经过努力,我们如愿以偿。
  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给说话做事有类似思维方式的家长多一些警惕,带来一点点启发。除了多看多学多问别人的经验,更要在学和问的时候带入思考,多把优秀家长的经验结合自己的问题想,多想自己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出哪些方面的尝试,然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调整方法,用实践过的细节说话,而不是不断给自己暗示说自己这不行,孩子那不行,这样的自我否定和暗示,越少越好!
  \这3股已突破 再不加仓就迟了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