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教会别人让自己学会——第三期:起步

 昵称21189171 2016-12-26


我们先来看个逆向思维的经典案例:


      南唐后主李煜派博学善辩的徐铉到大宋进贡。按照惯例,大宋朝廷要派一名官员与徐铉一起入朝。朝中大臣都认为自己辞令比不上徐铉,谁都不敢应战,最后反映到宋太祖那里。

      宋太祖的做法,大大出众人意料。他命人找10名不识字的侍卫,把他们的名字写上送进宫,太祖用笔随便圈了个名字,说:“这人可以。”在场的人都很吃惊,但也不敢提出异议,只好让这个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侍卫前去。

      徐铉见了侍卫,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侍卫根本搭不上话,只好连连点头。徐铉见来人只知点头,猜不出他到底有多大能耐,只好硬着头皮讲。一连几天,侍卫还是不说话,徐铉也讲累了,于是也不再吭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以愚困智解难题之举。


正向思维

按照一般的做法,对付善辩的人,应该是找一个更善辩的人


逆向思维

找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去应对。这一做法,反倒引起了善辩高手的猜疑,使他认为陪伴自己的人,是代表宋朝“国家级水平”的人。对大国猜不透,就不敢放肆。


新媒体排版


同样判断如何教人的方式也存在:


正向思维

充分性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我想教什么——我用什么内容教——教完我获得什么——。。。


逆向思维

必要性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要想教人的前提是?需要确定教什么内容和怎么教

确定教什么内容的前提是?需要确定教谁

确定怎么教的前提是?需要确定教谁


新媒体排版


第一步:可以教的人群的判断


按照二分法简单分类


01
同龄的:
   


1)经常见面的:每天教达到

(1)解决每天遇到的难点

(2)解决自己操练不行的难点

(3)解决客观的思维难点

(4)解决超水平发挥的难点

(5)解决马虎的难点

(6)解决行为的难点


2)不经常见面的:间隔教达到

(1)解决最难解决的题目

(2)解决思维中的束缚

(3)解决如何从对方角度理解的难点

(4)解决习惯的难点


02
不同龄的:
   


1)比自己岁数大的:定期教达到

(1)解决沟通的难点

(2)解决表达的问题

(3)解决信息接受的难点

(4)解决对题目信息的难点

(5)解决观念束缚的难点


2)比自己岁数小的:不定期教达到

(1)解决知识理解的难点

(2)解决知识应用的难点

(3)解决墨菲定律的难点

(4)解决认知的逻辑难点


      在上述的4种人中,每种分类找到明确的人,一般以3-5人为最佳,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观念,当你可以解答不同人的问题时,你就已经完全学会了


新媒体排版


下期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1.同学水平比我高,比我低,和我水平持平的教法一样吗?

   2.教什么内容?自己没有时间总结教的内容呀




超越学霸有方法

让自己达到最高效的得分的同时,

又给同学带来了最大的帮助,

就是:教会别人

怎么教?

我在这里 每周一 告诉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