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南村志

 jianfuzi 2016-12-26

纂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更掀起了纂修新地方志的高潮,各种市县志、部门志、专业志相继问世。然而,作为市县的基础,乡镇的依托,一村之志的编撰却鲜有人问津,即使有“方志之乡”美誉的浙江省也不例外。内部发行的村志已属凤毛麟角,像许亦江先生这样公开发行个人写成的村志,我看到的是第一部。村志之所以奇缺,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专家多忙于写大志,村领导忙于事务,土秀才忙于修谱,再说也没有专项经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受到盛世修志的大好形势的鼓舞,从爱乡的情怀出发,凭着不高的文化程度和瘦弱的身体拿起笔来,四出走访,边学边写,历经七载,六易其稿,终成卷帙。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忍受的冷讽热嘲,克服的种种困难,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用“呕心沥血”、“苦心孤诣”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这件事本身就让我们体会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的深刻性。也正是在他的精诚的感动下,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父老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关怀和支持。水南,是天台县和台州市的第一大村,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村庄之一。它建村早,村民聚族而居,民性刚强,刻苦耐劳,耕读传家。历史上人才辈出,不少人投身革命,学有成就,但也曾以宗族械斗闻名。改革开放以来,观念大变,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村风村容有了显著的改善,村民生活步入小康,这一切都在志书中得到全面的反映。掩卷沉思,既可以让我们缅怀先烈,知前人创业之艰难,更可以启迪后人,唯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南村志》不愧为一部历史教科书,是弘扬革命正气,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乡土教材,也是改革开放的一曲时代颂歌。为了编写这部村志,作者于耕作之余,自购书籍,钻研志书体例,早出晚归,到处搜集资料,举凡古今史志、辞典、年鉴、碑记、谱牒、文书档案以及口碑,无不虚心采撷,悉心考订,务得其实情,焚膏继晷,秉笔直书,没有把握的宁缺勿滥。因此,这部村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有了这么一部“村情百科全书”,水南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展卷可得。对于各级主政者来说,水南是农村的一个典型,“解剖麻雀”,将起到资治宣化的作用。当然,限于条件,这部村志难以尽善尽美,对于一位古稀老农来说,也不可苛求于他。当此志书付梓,欣慰道贺之余,略缀数语姑以为序。愿《水南村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愿后来者续修更为完善的新篇!

内容概要

  村志之所以奇缺,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专家多忙于写大志,村领导忙于事务,土秀才忙于修谱,再说也没有专项经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受到盛世修志的大好形势的鼓舞,从爱乡的情怀出发,凭着不高的文化程度和瘦弱的身体拿起笔来,四出走访,边学边写,历经七载,六易其稿,终成卷帙。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忍受的冷讽热嘲,克服的种种困难,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用“呕心沥血”、“苦心孤诣”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这件事本身就让我们体会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的深刻性。

书籍目录

概述大事记第一编 村域 建置 第一章 村境  第一节 明至民国时期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第二章 建置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建置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民国时期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质  第二节 地貌  第三节 水文 第二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低温洪涝干旱  第二节 台风  第三节 水旱灾情 第三章 土壤  第一节 土壤母质  第二节 分类分布  第三节 土壤分析第三编 人口 土地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历代人口  第二节 人口普查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婚姻  第一节 婚姻婚龄  第二节 陋习时弊 第三章 耕地  第一节 面积  第二节 变化  第三节 园田化规划  第四节 平整土地第四编 姓氏 宗族 第一章 姓氏  第一节 古代主要姓氏考  第二节 现代姓氏 第二章 宗族  第一节 族姓繁衍  第二节 宗祠  第三节 族规  第四节 族制  第五节 祀产 第三章 宗族活动  第一节 祭祀  第二节 扫墓颁胙  第三节 修谱  第四节 迁徙第五编 村名、地名 第一章 历代村名  第一节 清代以前村名  第二节 当代村名 第二章 古今地名  第一节 历史地名  第二节 新地名 第三章 与洪水有关地名  第一节 始丰溪流域  第二节 小法溪流域第六编 农业 第一章 经济  第一节 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民生活 第二章 农业经济演变  第一节 土改前农业经济结构  第二节 土地改革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第四节 人民公社  第五节 体制改革 第三章 农具肥料  第一节 农具  第二节 肥料 第四章 耕作  第一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品种更新  第三节 栽培管理  第四节 耕作特技 第五章 粮食  第一节 产量  第二节 粮食购销  第三节 粮食作物  第四节 加工 第六章 经济作物  第一节 桑蚕  第二节 棉麻烟  第三节 糖梗甘蔗  第四节 瓜果 第七章 副业  第一节 养殖  第二节 粮食制品 第八章 林业  第一节 山林面积  第二节 资源分布  第三节 造林护林  第四节 森林利用第七编 水利电力第八编 工业第九编 金融 商业 第十编 交通 邮电第十一编 村构建设第十二编 党政社团第十三编 治安消防第十四编 兵事第十五编 教育文化第十六编 村风民俗第十七编 人物第十八编 艺文

章节摘录

插图:水南村以地处始丰溪之南而得名。天台县城南廓,西连石溪乡,南接南屏乡,东面与大路曹、下余、梅坦等村毗邻,东北及西北与溪头、桥上、清溪、玉湖街、玉湖洪诸村隔水相望,辖区内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其间有友谊、双狮、穸岭口、平坑等4个行政村所属土地3.6 平方公里)。内山丘约占14平方公里,溪滩、水域约占2.5 平方公里;坐落在3只龟山东北面、始丰溪与小法溪间的耕地及村舍,地势平坦,约计4.5 平方公里(友谊等4村约占1平方公里左右)。距天台县城2.5 公里。总人口1万人,为天台县及台州第一大村。水南原为大溪之南的共称,历史悠久。宋元时期有宋、赵、仇、齐、葛、陈等姓氏许多村庄,均属零星分散小村。14世纪20年代,许氏徙此后衍成一大村庄。六百年来,曾屡改村名为溪南、福溪、水南等。明代建置都治,历来为都、庄、村、区、乡、公社、片等治所所在地,今为天台县城关镇新民管理区、办事处治所,是原新民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5月天台解放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人民共同努力下,彻底改变了50年前的“点灯用芯油、烧菜用豆油。酱品多家酿,吃的是杂粮。穿的是土布,走路靠行步”的贫困落后面貌。水南村辖境地处丘陵,村西南有龟、狮、龙三山(俗称三龟山)雄踞,东、北、西界始丰溪,东南面跨小法溪称下水南。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海拔高程在49米~56米之间,低于相邻的下水南、石溪乡、龙山乡、丽泽乡及城关各地,故有水南窝之称。地势是自西向东缓缓倾斜,东端樟树下地带海拔高程不足50米。始丰溪与小法溪是本村的过境河流,村西北屋后有一条始丰溪古河道,原为终年不断流的后门溪,1972年改造河道不得法,致使沿溪两岸的道路、土地,每逢汛期或暴雨都要遭受水患。本村山林面积广宽、资源丰富,大炼钢铁年代,林木滥伐殆尽。1960年起,封山育林至今,均已长大成材。水力资源丰富,水能开发利用率高,安装有水力发电机组270千瓦。

后记

《水南村志》历经九个寒暑,即将付梓,总算了却“老有所乐、乐在其中”的素愿,心中十分欣慰。回想1957年水南粉丝业鼎盛时期,我曾着手撰写《水南豆面史话》,后因缺乏史料、外出读书而作罢。1993年又从编修族志中得到启发,萌生了撰写《水南村史》的初志。翌年秋天,写成村史教育篇初稿。住临海的表姐杨若柳在修改稿时,鼓励我把村中方方面面史料收集起来,编写成书,做到“老有所为、乐在其中”。于是我又陆续写成农业、水利等五篇初稿。1995年秋,请政协许常枢先生指正。许先生说:“个人写村史在天台你是第一位。难度很大、阻力不小、成书更难,希望你能坚持下去。”翌年春送回稿纸时又说:“你写的稿颇有价值,很多是以往志书典籍所没有的,可以补志之缺、纠史之误。最好把村史改为村志,把分散在各地的零星材料全部搜集起来,为浙江省最大的村之一——水南村,建立一个系统的档案库,起到资政、存史和育人的作用,这也就是你对社会的贡献。”从此以后,我就全力投入搜集、查考有关水南村的各种族谱、局志。到县档案馆、文管会、图书馆、党史办查找有关资料以及各种名人简介等书刊,并购买了多种志书;先后走访了10余个有关姓氏人员,20多个村,达300人超400次之多。至1999年陆续写成15编初稿,请多位老先生(名单详后),分编审改后自费电脑打字,油印成30册分送给他们以及水南六行政村的热心人和知情人,请他们帮助审改。三稿印成后又请许中益、杨若柳、张泰岳、陈凤鸣等先生全面审改。2001年以后,许常枢先生又经常每天抽出半小时审订、定稿。2002年,县方志办庞国凭主任送书稿请省方志办王志邦研究员审阅,王志邦研究员就志书结构提出了修改意见。2003年又经方志出版社李富强、周均美、炬恩等三位领导的三次审定,同意出版付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