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捕捞是不是改变了鲷鱼(Snapper)的进化呢? 科学家们将首次构建一幅详细的图谱,以展示500年来人类如何影响了新西兰最重要的渔业物种----鲷鱼,而这种影响可能是基因层面的。 毛利人在大约700年前来到新西兰,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在新西兰水域捕捞鲷鱼,但是只是过去一个世纪的工业化捕鱼,才将鲷鱼种群带到崩溃的边缘 到了20世纪80年代,鲷鱼数量已经减少到原来的10%。于是政府政府执行了配额制度来限制捕捞数量,但是鲷鱼仍然被娱乐和商业渔民大量捕捞。 由于捕捞的目标通常是较大的鲷鱼,这就增加了小鱼的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这些幸存的小鱼就会更早成熟。很多研究发现鲷鱼的平均尺寸有所下降,成熟期变短,和基因多样性的降低。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变化是是由于鲷鱼自身的进化以适应过度捕捞,还是过度捕捞直接造成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进化遗传学家PeterRitchie博士将比较来自古鲷鱼骨的DNA和正在面临重度捕捞的现代种群的DNA。该项目获得了83万元Marsden基金的资助。 Ritchie博士还将和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古DNA专家Bastiaan Star博士测试遗传多样性是否已经在当前鲷鱼种群中消失了。该研究成果将与另一种遭受过度商业捕捞的大西洋鳕鱼的研究进行比较。 虽然这种类型的基因遗传研究在新西兰不多,但是新西兰有一个宝贵的资源,那就是保存在15世纪古代鱼骨中的DNA 。 Ritchie博士怀疑几十年来针对大鱼和扔回较小的鱼可能导致了鲷鱼种群繁衍更小的鱼。“这就是鲷鱼种群对过度捕捞的适应”。如果研究的结果是肯定的话,那么就需要采取更均衡的捕捞方法,例如捕捞较少的不同大小的鱼,维持大鱼和小鱼数量的比例,或者建立新的保护区,以保护遗传多样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