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芦芽山

 醉舞沙场 2016-12-27

       一行数人,驱车来到芦芽山下。望着高高的山峦和茂密的原始森林,不禁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感叹:山是那样的雄伟与威严,而我们又是如此的渺小与畏缩。大家同时发出了啧啧声,不约而同地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自然之美的无可比拟。是呀!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工建筑与景点,虽经精心雕琢,虽觉精细,但怎能与这宏厚、纯朴的作品相比呢?
  芦芽山是一座海拔2748米的高山,山上长满了朱罗纪留下来的原始森林。钻天的松树遮天蔽日,各色的鸟儿不断地吟唱,在稀稀疏疏的、红红绿绿的男女点缀过的山林中,还会于不经意间突然蹦蹿出几只顽皮的松鼠……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最为瑰丽的画卷,演绎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再加上导游用地道的本地土语的讲解,更为这次旅游增添了感受无限淳朴民风的乐趣。
  刚到山脚下时,就有几名轿夫来兜揽生意,要抬我们上山。我是执意不坐轿的。登山就是登山,坐轿就失去了原来的初衷,也会使游性索然。其他几人见我健步而攀,也就打消了坐轿子的念头。于是,轿夫们就抬着空轿一路跟随。并边走边说:看你们像是有钱人,上得山顶要30余公里。你们城市人是受不了这份累的。还是将你们抬上去吧。上山下山来回只收120元。大家因为他们一直跟着,总觉得不太舒服。于是,一个同伴对他们说:我给你们每个轿子40元,你们下山去吧。但他们还是坚持不走,理由是无功不受禄。最后,还是有几人实在是走不动了,便倡议坐轿。并坚持要我一定坐。我实在是不累,因为我从小便练就了一副好腿,走这点路还真不在话下。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还是坐了。当我问到一个看上去年龄比较大一点的轿夫时,他告诉我已经53岁了。我的眼前马上出现了黄世仁、刘文彩、南霸天的影子。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一种愧疚、一种自责、一种不安、一种良心的谴责,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写在了脸上。一种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的感受深深地刺伤着我一向自尊与自负的心,汗水像小溪般地从两颊流淌。最后,我还是坚持自己走,说好钱照付不误。这次,是他们不好意思了。我给他们讲: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也是穷苦家庭出身。你们抬着我,就像我的父辈抬我。那样,我的心里会很不舒服。经过一路的攀谈才知道,他们并不是每天都有生意。因为这里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游人很少。他们是附近的农民,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出卖这点苦力了。看着他们一脸的苍桑、粗糙的双手、驼着的背影,令我想起了我的父辈们,想起了中国数亿的农民。他们每天是怎样地承受着沉重的家庭负担而忍辱负重?他们弯曲的脊梁,是如何撑起了那片没有喧嚣的蓝天?他们粗糙的大手,是如何在田间进行着世间上最为原始的耕作?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滴滴汗水浇灌的禾苗,是怎样地将全国13亿人口喂饱?但是,他们的粮食又能值几个钱呢!一根用自来水加一点牛奶的冰激凌,可以卖到六斤白面以上的价格。他们是中国人口的大部分,是最伟大的一群,也是最苦难的一群,我们愧对了他们!
  遐想中,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山顶。回头看时,已是找不到上山的路,能看到的,只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前边却是剑削的峭壁,往下看不到底,只能望见飘忽缭绕的薄雾。一种飘飘然,身临仙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巅峰就是巅峰。上了巅峰,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上了巅峰,才知道它的立足之地并不大;上了巅峰,才感到了高处不胜寒;上了巅峰,才能理解跋涉的艰辛与征服者的自豪;上了巅峰,才可以慢慢地品味到一种隐隐的孤独和淡淡的怅然。
  不论做何感想,巅峰毕竟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带着留恋、带着茫然、带着回味带、带着飘忽不定的思绪,一步步走下山来。
  再次回首望去,那山,更加伟岸。
  归途中,总有一种被洗过脑的感觉。


注:这是2002年即兴所写,据说,现在的芦芽山已经是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很想找时间再次游览,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不过,一定会二次登上芦芽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