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詹启敏院士:国际一流医院应具备的五大指标

 txw40 2016-12-27


12月23日,北大国际医院中心实验室正式开放。仪式上,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谈到了评判医院国际一流的五大指标。


2016年12月23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中心实验室迎来了正式开放,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到场表达祝贺和期许的同时,也畅谈了他对国际一流医院/医学中心的认识。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讲话


北京市昌平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杨杰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段丽萍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仲强院长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仪式上,他谈到了国际公认的五大指标:


第一,在国内或者国际上,一定是疑难杂症的中心、诊疗中心,“简单来讲就是别人看不好的病可以到这里来看好。”


第二,是医学前沿技术创新、转化和应用的基地。医学发展有很多的、成果最后落在了临床上,对医院来讲,则落在了诊断治疗的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和贡献上。可以说,一家医院对整个医疗行业的标准、规范、指南的贡献标志着它的国际和国内水平。


第三,一定是一流的临床药学基地。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它都有主持或者参与过临床实验。


第四,有科学、公认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优秀大学生都非常希望到这家医院进行学习,并且认为这样的规培经历能够成为他们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第五,现代化管理,包括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在詹启敏看来,实验室的开放不是简单的实验室开放,而是彰显出了北大国际医院发展战略里面更加突出和强调科技创新,是医院发展战略上的巨大举措。

他谈到,医学发展100多年历程中充分体现了两个特征:医学科技创新以及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北大国际医院的中心实验室来讲,不管是它的定位还是布局,亦或机制优势,未来都将在医院的一流学科建设中发挥很好的支撑作用。


据悉,中心实验室面积共约4100平方米,其科研平台包括I期、II期。2016年,医院完成了I期三个基本科研平台的搭建,包括生物样本库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基于I期平台的基础,II期将进一步发展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平台、基因检测/精准医疗平台——三个平台的论证、功能定位以及空间改造将于2017年启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