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塔莉:就算你天天写作,也未必能进步,写作需要弹性和空间

 瀞舒凝兰 2016-12-28

 


乡愿的个性

\纳塔莉


就像从事任何运动一样,为了让写作进步,你就得勤加练习。不过,不要只是盲目地定期练习,尽责了事。“是的,我今天已经写了一个小时,昨天也写了一个小时,前天也一个小时。”别光是把时间写满为止,这样还不够,你必须非常尽力。当你坐下写作时,应乐于把整个生命放进字里行间。不然的话,你只不过是机械地推着笔横过纸面,并且不时地看一看时钟,看时间到了没有。

有些人听从“天天写作”的原则,照章行事,却没有进步。因为他们只是在尽责而已,这是种很乡愿的做法。这么做不啻在浪费能量,因为人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在没把心放进去的情况下照章行事。要是你发现这正是你基本的心态,干脆停笔。停止写作一星期或一年,等到你渴望说些什么,等到你觉得不吐不快,再回来写作。

放心,你并没有损失时间,你的能量会更直接且比较不会被浪费掉。这并不表示“好极了,我先停笔一阵子,回来以后就会渴望写东西,而且不会再有困扰”。困扰永远会有,不过你内心深处的情感余烬将得到空间和空气,重新开始燃烧。你会更有心投入写作,为写作献身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此外,最好记住,如果你已经拼命写作了好一阵子,比方数周、一个月,或一整个周末分秒不停都在写,就应该彻底地休息一阵子,去做些截然不同的事情,别再想写作的事。去粉刷看来又暗又丑的客厅,把它漆成白的;试着依照你从地方报上剪下的食谱,烘焙一些甜点。把全副力气放在别的事情上。用整整两周时间来报税或陪孩子玩。你将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节奏——何时需要写,何时需要休息。这会让你和自己的关系更加深刻,而不是盲目地依循规则。

我想起了曾和我同游欧洲一个月的一位好友。那年她一方面得教书,另一方面得抚育四岁大的儿子,非常忙碌。在欧洲的那一个月,她决心一天抽出一小时来写作。她的那副模样教我看了很难受,因为不管教书也好,洗衣烧饭也好,还是提笔写作也好,她都只是在尽责而已。

从我们的谈话中,我发现她在读中小学时,从来不曾缺过课,就连生病时,她母亲也坚持要她上学。一直以来,我们被教导做人行事得守规矩,可是我们从未思考过这些的价值何在。我住在明尼苏达的六年期间,好些认识的人都深以为荣地告诉我,他们中小学时代都保持全勤纪录。但我实在看不出上课全勤的真正价值。没错,学生每到校上课一天,校方便可得到政府一天的补助,而且全勤意味着可靠、坚毅和有规律等美德。我们固然应该学习上述节操,可是学习方式不应非黑即白,不知变通。

在黑白之间,应该也要有灰色和蓝色的踪影。我们有时得看牙医,为小狗死掉而伤心,有犹太节日或美洲印第安节日要过,会患喉咙痛,或奶奶会来家里玩。生活是很了不起的,规律的日常生活应该带有弹性,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空间,去感觉一下能接受国民教育、学会读书认字、用我们的黄皮铅笔在印了蓝线的白纸上拼字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写作时也需要这样的弹性和空间。写作必须全心投入。是的,不停地写了一小时,你会在好几页纸上都写满了字。然而归根结底,你无法愚弄自己。你必须进入灰色和蓝色地带,进入你的情感、希望和梦想之中。到了某个节骨眼上,你必须有所突破,要是没在眼前的写作时段达成突破,下一段再努力。假如你写了多年,已经烦了,那意味着你和你自己以及写作过程并没有联结在一起。倘若在你那乡愿的个性底下隐藏了想当作家的秘密心愿,可是你所做的努力却只是抽空写写而已,光这样是不够的。



有时,你必须改变生活中其他的东西才能获得进展,单只是写并不够。有天晚上在米兰机场,和朋友各喝了一杯葡萄酒后,她问我:“那你觉得我会不会成为作家?”我不能不说实话:“嗯,我想你的生活会过得很好,会培养出个好孩子,并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可是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成为作家。”她把酒杯重重一放,说:“我才不会把一辈子都花在星期天做热狗上!”这是她在那次旅行当中最中气十足,措辞最具创意的一句话。那个月终了,她断然决定辞掉十一年的教学工作。在那之前的好几年间,她对这份工作已感到厌倦。她决定尝试一直想做的一件荒唐事——当吧台调酒员。在那次旅行的最后几天,她笔下生气勃勃。

我住在中西部时,很喜欢在玉米田里散步。我会开车到农场,停好车,在一排又一排的玉米间走上好几个小时。秋天,你会听到干玉米秆飒飒作响的声音。我邀一位朋友与我同行,她当场的反应是:“可是这样做不是违法的吗?那片田地难道没有主人吗?”非常精确地讲,她讲的是真话,可是我又没有损害任何东西。从来也没有人表示不高兴,有几回我遇到拥有玉米田的农夫,他们都同意让我在那儿逛来逛去,对于我这么喜欢他们的田地,还稍稍有些得意呢。

感受当下的情境是很重要的,不要在事前即自我设限。要是田地四周围了铁丝网,那意思就很清楚,我自会明白。与其遵守规则,不如对人生心怀善念。立下规则是为保护事物不受伤害或滥用,只要心存良善,不必参考法规,自然而然也会行善。我晓得不可以摘玉米,也不可踩它的根,而且我只走在两排玉米之间。

别为了当大好人而当大好人,所谓大好人这个说法很不切实际。走进玉米田。全心投入你的写作。勿设定规矩——“我每天都得写”——而后麻木地照章行事。

不过请注意,就如我的朋友为了更深入写作的天地,必须要改变她的生活,反过来说,也是如此。一旦你深入写作的天地,便无法抽身而出,宣告玩完之后,就回家“乖乖做人”,而且不讲实话。如果你在写作时下笔彻底坦诚,那么诚实的因子便会渗进你的生命之中。

你不能在写作时挺起腰杆,放下笔来却又佝偻着身子。写作可以教导我们说实话的尊严,并让这份尊严从纸面延伸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理当如此。不然的话,作为写作者的身份和日常生活的方式之间,会存在太大的落差。让写作教会我们生活,让生活教会我们写作,挑战就在这里。且让它们彼此来来去去流荡不息吧。

 

(韩良忆 译)





改变阅读,由我们开始

官方微信:xxsk1957

传播诗意生活    展示品质文化

做文化生活的创造者

不做网络信息的搬运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