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乳腺癌防控形势面临挑战【二】

 昵称nujb1wWk 2016-12-28

二、规范乳腺癌临床诊疗行为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美国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除筛查外,另外1个主要原因为规范化的综合治疗。美国SEER数据库显示,美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89.4%,而中国为73.0%。美国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大医院和小医院,医疗设备均比较先进,加上医务人员的流动性,不同医院之间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小。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每年发布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美国乃至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全美乳腺癌诊治的规范化程度比较高。我国的各级医院,包括一些私立医院,医疗设备、检查项目和医师水平均存在差距。为规范乳腺癌临床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在2011年我国推出了乳腺癌诊疗规范,但诊疗实践中仍存在规范化不足的现象。我国乳腺癌诊疗规范适用于各级医院,通过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宣传推广诊疗规范,让各级医院从事乳腺癌诊疗的医师遵照执行,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造福广大乳腺癌患者。


三、干预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以控制或消弱与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

1.易患乳腺癌的人群:

乳腺癌的发病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2012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中国的4.2倍。我国不同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也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一些中国人移居到美国生活后,该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而且与移居美国生活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我国≤24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很少,自25岁开始持续上升,55~59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之后呈下降趋势。病因学研究已经发现了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均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中。婚育宜顺其自然,但近年来,独身、晚婚、晚育(初产年龄>30岁)、哺乳时间短甚至不哺乳、不生育的现象增多,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婴幼儿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时期对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要有所节制,女孩营养过度、热量摄入过剩会促进早熟,使月经初潮时间提前,初潮提前会使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青春期乃至成年女性,提倡选择多样化的健康食谱,少食高脂、高热量、炸烤腌制食品等,合理运动,注意避免绝经后肥胖,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不长期过量饮酒。

2.建立良好地生活饮食习惯:

大力开展科普宣传,通过电视、媒体让广大妇女了解乳房的保健知识,增强防癌意识,远离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3)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控制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绿色食品和豆制品。(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5)学习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每月1次的乳腺自查习惯,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6)定期去医院体检。(7)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恶性肿瘤的预防仅凭医务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呵护乳房,关爱生命。

四、肿瘤发病登记系统

建立健全覆盖全国范围的乳腺癌发病登记系统,收集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死亡和生存信息,对掌控我国乳腺癌预防与控制整体规划、开展乳腺癌相关研究以及调整乳腺癌防控策略可提供重要依据。

五、有计划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St.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以及NCCN降低乳腺癌风险临床实践指南,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防、筛查及早诊的共识与推荐,均出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为整合我国科技资源、节约经费、提高科研效率,乳腺癌防控项目的研究最好由科技主管部门和医疗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统一设计,实施课题招标,有计划地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及转化性研究。以国家层面组织开展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以及新兴的移动监控技术等相关研究,不断更新乳腺癌诊疗指南,遵循规范化原则,开展个体化治疗,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不良反应最小化,促使医学更精准。

进一步落实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对乳腺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与监测,动员全社会远离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提高健康理念,增强防癌意识,终究会有效地遏制我国乳腺癌的发展势头,大大减少和控制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