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何为精品咨询公司(Boutique Consulting Firm)?

 正合叔 2016-12-28

文章来源 |  慎思行

专业服务领域的人都会对“Boutique”一词情有独钟,意为“精品”,“Boutique Firm”自然也就是指代公司规模较小、但又有一技之长的公司。最近慎思行有发布了《2017年Vault全球咨询公司排名》,其中就有针对北美地区的精品咨询公司的排名,即所谓的“Boutique Firm”,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为什么会有这类公司的存在?现在为什么没有规模的咨询公司还能“活”?这可能也算是专业服务领域的一个特有现象,因为专业服务公司往往不受扰于高昂的固定资产投入,几人组成一个小团队即可服务客户和展开工作,特别是当下办公软件和各种平台急速发展,使得即使这样的小团队也能释放巨大的势能,所以这一类型公司在专业服务领域尤为常见,无论是管理咨询、投资银行、私募基金、律所还是广告创意行业,均是如此。

我踏进管理咨询行业之后,第一次听说“Boutique Firm”的具体时间已经记忆不清,不过当时便对这些公司肃然起敬,更是对这些公司如何屹立于强手如林的咨询行业好奇不已。可能是因为一直对创业抱有较高的热情,亦或者是更加向往员工关系简单但是又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我对“Boutique Firm”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向往。直到后来,我加入一家Boutique Firm,在那里服务客户、开展工作,由此才建立了最初的认识和理解。

在慎思行的合作伙伴与客户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专业服务机构,双方一起讨论具体合作的项目如何推进,交换各自对于专业服务机构的想法,以及探讨在工作上的专业方法与态度,最后一点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以我们为例,作为一家仅有非常有限人数的机构来说,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声誉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在众多的合作伙伴中,其中也不乏和我们类似,但是规模还是比我们大不少的专业服务公司,他们时常也会自誉为“Boutique Firm”。这个现象引发我们思考,时常挂在嘴边的“Boutique Firm”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似乎长久以来市场上鲜有明确的说明与解释。

大部分人理解的“Boutique”
为什么你觉得贵司是“Boutique”?这是当别人和我说他们是该类型公司的时候,我最常问的问题,因为我很好奇在他们眼中对于“Boutique Firm”的定义与评判标准,当然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之所以他们会这么说。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所收到的反馈主要是三类:
以上这三点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分别从公司人员规模、客户分布以及服务组合方面来阐述为什么他们是“Boutique”。而且我也咨询了很多专业服务的朋友,他们也均认可这样的判断,这是专业服务人员的普遍认知,如果某家公司符合这其中的标准,都可以认为是精品咨询公司,即Boutique Firm。

如果沿着这样的逻辑,任何一个团队和个人均可以设立一家精品公司,都可以满足其中的某一项或者几项。如果环顾四周,相信可以找出不少满足这样标准的“Boutique Firm”。显然,我认为这样的评判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这三者均为显性指标,即公司业务现状的展示,而判断是否为精品咨询公司的重要标准应当是在此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团队规模这么小?为什么要聚焦特定客户?为什么只提供这项服务?你必须要深究这背后的原因,而这些背后的答案才是真正的关键,如果仅仅是因为刚刚成立或者经营不善所以团队规模较小,而服务特定客户或者提供特定服务仅仅是因为公司缺乏其他方面人才和资源的话,这并不能真正称之为“Boutique Firm”。

怎么样才算是“Boutique Firm”?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是算得上是精品咨询公司?请记住,首要原则必须是“Unique”,即独特、独到之处,而且必须在某些特定领域或者方面有一定市场领导力,倘若一家公司并没有任何“Unique”的地方,那么便不需要深究其是否是“Boutique”,因为如果没有办法达成这个首要的条件,无论团队规模、客户群体以及服务是如何构成的,都无法构成精品公司的标准。当你拿着这个标准,再次环顾四周之时,我相信能够符合“Boutique”标准的公司已经凤毛麟角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何能够识别公司的“独到之处”?我想列举几个我曾经交流与几家精品咨询公司管理人员的交流,而在对话中他们所展示出的那份坚定与魄力也许才是精品公司对外所应该展现的特质,而非顾问人数、客户群体等。
我曾经无意识地问道作为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工作节奏是如何的,每个礼拜的时间投入有多少,而他不加思索地直接回复我:

 “我们从来不开发新客户,公司也不需要我们这么做,客户如果邀请我们了,很少是需要招标的,所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非常好的平衡。”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角度,但是你会好奇,为什么会不需要开发新客户,为什么他们大部分的项目客户都是直接委托?

另一个案例,我拜访一家规模在中国仅仅30-40人的公司,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该公司的名字,他们也很少公开招聘和营销。在一次接触中,我很礼貌地问“要维持这样的规模,如果知名度还比较有限的话,项目拓展方面的压力应该不小吧”,而他却轻描淡写地说道:

“其实在一些特定领域的项目,我们的价格远比很多你所熟知的国际顶尖公司还要高出不少,即便我们的规模不大,而且很多公司中层人员甚至没有听说过我们。”

而这又是为何?什么才是支撑他们如此高价的基础?”
这是两个我所亲身经历过的对话,而这个背后的答案才能帮助我们更系统性地理解“Boutique Firm”。回到之前的问题,这些显性的“独到之处”背后是什么,需要怎么做才能算得是一家具有竞争力的“Boutique Firm”?而在我们的长期观察与研究中,我们认为“Boutique Firm”必须要在三个核心维度——品牌、人才以及知识,构建相较于大众市场的真正“独到之处”才能成功和持续,这背后的运作机制是关键。在品牌方面,我们曾经推出过两篇针对咨询公司的品牌文章——顶级咨询公司品牌与核心价值研究》以及《How to Build & Brand a Consulting Firm?》,阅读之后,你将会对咨询公司的品牌重要性有更为深刻与系统地理解。

很多公司能够满足三个维度中的两个,我们亦认为他们是“Boutique Firm”,但是存在缺陷,我们会建议他们需要赶紧将“第三维度”建立起来。因为“Boutique Firm”的核心问题在于业务弹性相较于大型公司较弱,如果仅仅是增加业务组合,业务弹性的问题其实并不会得到明显改善,亦不会意味就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如果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就要在每个维度上超脱现有市场,立体化地构建一个“新空间”,而在这个“空间”内确保有能力和强大的对手竞争。但是这绝非易事,就如上图说展示的,想要构建“Boutique Firm”的领导者们,你们必须要反复询问自己在这三个维度你要怎么做,你要需要进一步分解优势的构成,并且让优势能够在它们之间流动,这是极其挑战也是有趣的工作,同时你也需要耐心去平衡增长目标。

我们能否选择“Boutique Firm”?
我们也接触过不少的求职者和年轻行业人员,大家经常会关心一个问题“这个公司值得去吗?”,特别是小型精品公司,他们总会坦露出一种不安全感,担心人、业务以及公司的发展机会不如大型机构。从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建议你从我们所提出的框架去评判这是否为一家“Boutique Firm”,然后进一步分析他在这三个维度上所呈现的态势和“独到之处”,再结合职业目标帮助决策。

而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仍然偏爱这类型的公司,并且我也坚信在专业服务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深藏着“让人惊艳”的精品公司。但是我不得不说这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如果你并非希望长期投身于咨询行业或者某个特定领域,也许大型的咨询公司可能更加合适,因为咨询仅仅是你职业中的一个驿站,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从精品咨询公司中的获益:

— 业务能力很多新客户并不了解精品公司的情况,因此经常会带来富有挑战的课题与研究,可能整个公司都没有相关的案例和经验,所以会迫使你要更加快速得学习和思考新的方法,并且拿出另新客户信服的理解与项目方法;

— 领导能力不少精简团队的小型公司会有不少可以优化的领域,作为公司的一员,你可以主动贡献自己的才智和想法,推动一些具体的举措,并且能够负责全过程,去帮助公司在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发展;

— 工作状态因为人数的问题,同事之间的关系与默契相对更加容易建立起来,所以在工作安排方面更快速地上手,沟通也更为容易,工作效率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指标,所以这一点让我有更多时间投入其他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Boutique Firm'也存在他们自身的问题,比如业务相对单一,公司网络规模有限等,因此对于这些方面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Boutique Firm”,专业服务的多样性和百花齐放才能为客户带来长远的价值,如果想要进一步与我们交流和探讨,欢迎直接留言或者回复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