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言逆耳(廿二)

 江苏常熟老李 2016-12-28

近期因上海板块逢热点,上海本地股多数都出现快速拉升,甚至连续多个涨停板,前天在跟几个网友交流中,发现他们多数人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只能望“阳”兴叹,而非常羡慕那些短线高手,尤其是一直以来打板操作的,似乎他们都捕捉到了,因此对于我前期谈到的,短线打板操作手法属不成熟的方法,提出商榷意见。

一、再论短线高手

在讨论这个之前,我引用小时候长辈讲给我们听的一个小故事:话说有一老人家,年迈体衰了,一日在家:咳咳咳!安排两个儿子上山砍柴。咳咳……

两个儿子上山之后,大儿子一看到处都是可拾的柴,就开始拾柴,而二儿子却马上回头了,二儿子回来在干嘛呢?买了一块磨刀石,开始蹲在那里磨斧头,一直磨呀磨……

一天过去了,大儿子捡了好几担柴回来,邻居都在夸大儿子能干,而二儿子,还没上山,仍旧在磨呀磨……一根草都没有弄下山。

老人家看了两个儿子的表现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咳咳咳……

第二天,大儿子继续捡柴,因为前一天容易捡的都捡完了,一个上午只捡了一担柴。而二儿子开始上山了,弄辆驴车到山脚,背上斧头上山了,不一会就砍了一车拉回来了。

从此以后,二儿子每天上山回来都是一车柴,而大儿子开始捡到的柴越来越少了。

故事讲完了,其实这个故事基本说的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

从另一外角度来看,大儿子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长久之大利,虽然眼前之利唾手可得,但那不是真正的砍柴之技,老二因为磨好了刀,“有技傍身”了,所得到的“利”则是源源不绝的,两者是不能相比的。

回到股市中,市场是很残酷的,要在股市中生存下去,仅凭一时的运气,或者是投机取巧之法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脚踏实地,学好技术,操作走正途,这样子才能安全稳定的有收益。那种消息的一时刺激,就如同有柴可捡,而消息一过,需要的则是操作的“真本领”了。

因网友的提出,我这几天也观察过网上的几位所谓的打板操作高手,严格来讲,TA们不是真的看懂了那支股而操作,有时候买到一支连续涨停板的股,只能说是碰巧买到了,然后涨停了,就一直持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但凡所谓打板操作的人,其实TA们的买入,都是一种赌的性质,赌它会涨,这个可能有些朋友不好理解,为什么说TA们是在赌呢?这么说吧,如果真的看懂那支股了,知道它未来的大概情况了,就不会只买一丁点。要注意一般这种搞短线的人,不论资金多少,都持股较多的,资金稍大一点的,甚至会持股一箩筐,因为TA们的买入,都是带有赌性质,不敢多买,并非是真的看懂那支股了,如果是真的看懂了,何不集中资金,多在一支股上多投点,那怕是投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也行呀,何必每天买那么多,盘后还那么紧张的、盘中还得两眼发直盯得牢牢的,何必这么辛苦?

第二个问题就是追涨的问题,我们知道股价无论上升还是下降,趋势一旦形成,都会有一种惯性上冲或下降。而在上升趋势中,趋势形成了,就会有一种向上的惯性,这时只要量价齐升,就会向上冲高。而这种惯性往往也会借助大盘之力,换言之,当大盘向上行时,个股向上的动力就会加强,而个股只要是向上趋势的,再有大盘向上之助力,当然再创一个高点不是难事。注意:这个风险比较大,而且买点仓促,只适合小资金玩玩,如果是资金量大的,此种方法不是操作的正当途径。当然如果阁下只是抱着玩玩的想法,此种方法追涨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TA们是碰巧买到了?一般玩这种涨停板操作的人,持股都比较零散,资金很不集中,就是网撒得大,所以容易撞到,注意网撒得大的同时,也有网撕破的时候。

第四个问题,天天吆喝的,不是真炒股的人,废话太多的人,属心灵空虚上网找乐子的。这个世界上,说永远比做容易千倍甚至万倍,街头买艺说书的人,讲战争,说评论那是很有一套,真叫他上战场,一定搞得屎尿一裤子……

最后还是那一句,如果真能天天涨停,一万本金,连续五十个涨停,就是一百万,七十五个就是一千万了,一百个就是一个亿了,那些所谓的短线高手,一天都能吆喝好几支涨停出来的,就算每次每支投入一万好了,一年下来,也很吓人了,巴菲特、索罗斯他们都要帮TA们提鞋了,可能吗?科学吗?如果真能那样子,TA们还会盯盘盯着盯着要去上班了吗?

所以不要迷恋那种所谓的“捡柴”的本领,要学会磨好斧头上山砍柴的本领,慢一点不要紧,只要打好了基础,后面的机会会是源源不绝的。

二、形态论

在前面谈到识别反弹、反抽、反转时,提到过用形态来识别,提到形态,大家都知道,然而再具体一点,就会有点发晕了。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形态?形态一词要是借用学术的观点去解释,会更让人发晕,我们是研究炒股技术的,那么就仅从股市的角度来看。形态大体上可分为K线形态、指标形态、量形态以及综合看盘的量价关系形态。

K线形态,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源于日本的酒田K线,由基础的十二形演化出来的,K线组合形态;一类是由道氏理论的形态学。

当然还有现代一些技术分析者研究总结出来的一些形态,并起了一些特殊的名字,什么芝麻开花、背水一战、趁热打铁……

还有一种同样是现代技术分析者总结出来的一套机构手法,也同样起了一些特殊的名字,诸如:牛长熊短、红肥绿瘦等。

严格来讲,后面的两种现代技术研究总结出来的形态,是在酒田K线和道氏形态两种形态中演化出来的,研究学习形态,还是要还本归原,从原始的古传技法开始的好。

酒田K线和道氏形态,简单地区分,就是一个级别稍小,一个级别稍大一点而己,其实根本上是没有区别的,例如酒田形态中的三尊顶(日本文化源于中国,佛堂里三个大佛,当中的一个最高最大,两边的稍小,此为三尊)其实就是道氏的头肩顶形态,而此发现,日本早了一百多年。

无论是酒田K线形态还是道氏形态学,都是将形态分为二类,即一类为反转形态,这里包括底部反转和顶部反转;一类为持续形态,市场人士习惯称为中继形态或腰部形态。

注意:这个很重要,在学习形态学的时候,如果这个理念没有建立起来,在以后的学习和使用中,会有很多的麻烦,有时会陷于过后总结了,即变成了过后看很明白,在当时很茫然。

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理念呢?这就要回归到前面我们一直在谈到的技术分析的根本了:技术分析只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它的结果是追求最高概率,所以结果是没有绝对性。只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当我们建立起这个理念之后,看到反转形态了,首先第一步假设,它会形成反转,然后再去求证它,接下来真反转了,就是假设成功;不反转了,则是假设失败。那么根据这个就可以定下真正的操作策略了。同理看到持续形态了,第一步当然是假设它会持续,不能持续的当然就会反转了。这样子看盘思路就会清晰明了,而不至于,看着盘面发晕,到底是会涨还是会跌呢?纠结中,找消息?问高人?听忽悠?自己骗自己一回?赌一把?……

最近我到新华书店翻了一下新出版的书,有些书中作者声称发现了新形态,其实并非新的发现,而是有误导人之嫌,所以建议朋友们,若要学形态,一定要从经典的书籍资料去入手,不要追求所谓的时尚,经典的东西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得起市场的无数次考验。新的东西虽然新鲜,但是不是真的经得起考验,还是个未知数,何必去浪费这个时间,去以身犯险呢?

在传统的形态学中,有几个形态的定义是有争论的,例始钻石形,即常说的菱形,有些书上说它是反转形态,有些书上说它是持续形态,那么它到底该如何区分呢?

第一、我们看它的外形,实际上是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我们知道,三角形是持续形态,它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理论上讲是一种两三角的复合形态,所以它应该属于持续形态,作为中继腰部使用合理;另一方面,反转形态常见为双底(顶)、单底(顶)和头肩底(顶)、三重底(顶)等,实盘观察,这些顶底形态往往不会单一单调地出现,而是复合型地出现,换言之,一些虽然画线可以画成菱形的形态,其实只是一个复合的顶或底形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历史走势,画画看,都可以用复合顶或底来观察的。

第二、实在纠结了,可以辩证地看,因为凡是持续不成功的,必反转;换言之凡是反转不成功的必持续。如果当顶底形态观察,就以顶底形态去假设,然后求证;例如,在下跌途中出现,如果当作底部形态,那么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假设它是底了,既然是底,接下来自然而然是要反转向上。那么接下来就求证它是不是会向上,如果不向上,它就会向下了;同理若把它当作中继来看,思路也是一样的,不持续向下,自然会向上了。这个一点也不矛盾的。只是两个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己,根本思想上并不矛盾。重要的是要有清楚的理念,明确的假设,然后去求证。

谈到先假设后求证,我们在实盘操盘中,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学一些大师神棍讲课那样子的,当结果已经明确了,此时怎么解释都通了,然而学员课件学得很精通,实盘操作却力不从心了,甚至输得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一些指标形态之上。

例如,在上升中出一个W形态,此时它会有两种走势的可能,一种是继续向上,那么此W则只是一个持续的矩形中继形态,即常说的空中双底;另一种是反转向下,那么此W就会是一个反转的头肩顶或者是三重顶形态。

在当时属于可上也可下的盘面,在过后就容易讲解了,诸如:你们看,这一个空中双底是多么的标准的,结果就涨到那里了,然后还可以来个什么幅度测量的;或者你们看这个顶部做得多么标准的,看到顶还不跑路的人是多么的傻×的……过后怎么解释都通的。

那么在当时该如可判断呢?这个就需要用到前面说的先假设后求证了,例如,看到这种W了,我们第一步先假设它是持续的,那么它第二次上攻,向上突破矩形上轨时,这个点就是一个观察的重点了,能有效突破,并且是真突破,那么假设就成功了,理所当然应该继续做多;相反,如果它第二次探底有效跌破矩形下轨了,就说明之前的假设不成立,不能持续,就会反转了,理所当然,应该看空和做空了。

这个思路看似很复杂,熟练之后,就很自然而然了,我们要记住,虽然做了这么一个形态,但是没有法律规定,做了这么一个形态,后面就得非要那么走的,要真是那样子,那炒股可容易了,谁还会赔的,对于这种不确定性的拐点,唯一之法就是先假设后求证,纵观所有的技术分析方法,是没有绝对包涨必跌的圣杯的,唯有如此,别无它法。

其次指标形态,这个主要常见的如均线形态、MACD形态、KDJ形态等等,关于指标的用法,我们前面谈到过,所有的指标都有一个先天性的毛病,就是当股价横向趋势时,所有的指标都无用,信号都失真,所以指标形态,重点要注意这个问题,有时候有些朋友很纠结,为什么金叉了,居然不涨,难道是技术过时?还是被机构发现了?还是……乱猜一通,其根本是没有搞清楚指标的使用缺陷之所在。

而均线形态,主要分为多头排列、空头排列、交叉、粘合、发散等,这些都是基础之道,相信不用我作过多的赘述了!

成交量形态主要分为放量、缩量、天量、地量等,同时放量又分为持续性放量和间歇性放量。放量上涨,缩量下跌这是成交的常态,地量通常为修正结束再次发动前之量形态;而天量在低量可能是机构高换手,而在高位,则易出现天价;持续性放量是一种健康的放量形式,代表有资金源源买进;间歇性放量,则代表资金买入不持续,盘面多数是抽疯走势,不值得操作。

另外还有一般短线操作者所美称的分时形态,严格来讲分时因为波动太频,没有大的规律,曾有人进行过统计,大概有三百多种分时形态吧,看到这个数字就发晕了,更不用说实盘应用了,只能作为过后总结去一一对号入座。但是分时形态也并不是完全无规律可循的,因为它的波动也属于形态的范筹,所以从大的轮廓上,仍旧可以利用道氏形态进行分析。当形态模糊的时候,就不要勉强了。

三、再论画线

在谈到识别反抽、反转、反弹的时候,提到过可以用画线来分析,对于这个画线,我们简单地画一条主要的下降趋势线就行了,然后在主要趋势下画出次级趋势其实小型趋势可以不必画的,换言之有三条线就足够了,我不知道有些朋友是学了什么人的画线方法,好好一个清爽的盘面,硬是要画成象网一样的,那样子真的能看出所以缘?反正我是看了发晕的。

分析一定要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即将复杂的盘面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诚然,那么多的线条的确有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全部都有用的,多了只会是一个碍眼工程。

另外在学习技术分析的时候,请不要先入为主,当学一个新的方法的时候,要放下以前学的方法,当新的方法熟练了,再将两者融会惯通,这样子才能相得益彰,而不是硬性拚凑,甚至以此法去应证彼法,这样子不但不会有进步,还会搞坏脑子。

关于这个问题,以后再分类专门展开。

近期较忙,今天就到此为止,待续!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赐教!

祝君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