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光化语(一)

 晓风歌 2016-12-28


冯旻老师


(一)


         漫步湖边,脑海中闪过了一个词“无争”,出现了一位先生:杨绛女士。她说:“我不与任何人争,与任何人争我都不屑。”是啊,我们不会与孩子争长短,因着不屑,他是孩子;争斗只会发生在不相上下者之间。当一个生命真正上达,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一曰俭,二曰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以大人的境界去看,不正是视众生为孩子吗?还需与自己的孩子们争高下吗!
 



(二)


        散步成了每日必修课,今天脑中出现的一个词是“空和有”。给生命留下空间,让智慧得以滋长。“虚空”是因其空灵广大,而使生灵万物生其中;人臭皮囊一具,原也该是“虚空”者,智慧才会从其中生!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将各种的“有”装满空灵的身心,智慧的种子便难以生长。正如手机内存被占满会死机,如果生命的内存被“有”占满,它也就“死机”了;让我们一起学会为生命清零。
 



(三)


         昨天下午的立冬香茶雅集,让我想起宋代黄庭坚所作香之十德:

1、感格鬼神;

2、清净身心;

3、能除污秽;

4、能觉睡眠;

5、静中成友;

6、尘里偷闲;

7、多而不厌;

8、寡而为足;

9、就藏不朽;

10、常用无障。

        在我看来,香的美好都会随着香气的由浓而淡,烟的聚散而直至归于平淡,最终还于空寂。香之无常、生灭,亦如生命之无常生灭。常自提醒:去执着,观无常;生命便会豁达而美好许多!
 



(四)


        知识属于头脑,道属于灵魂。知识有为,而道无为;道的体是修心,道的相是做人,道的用是做事。大德以道立命,小德以术安身。这便是:安身、立命!


 



(五)


         适逢节气“立冬”,冬以“藏”之责启冬三月之始,因“藏”之德立于四季之中。由是思之:儒之贤士以“德”立于世,道之真人以“道”行于世,佛之菩萨以“慈悲”化于世,吾辈凡夫将以何立于今生之世矣?
 



(六)


         手机的使用有一个“开关”还有一个功能“删除”,生命的开关在哪里?又如何删除呢?生命的“开关”和“删除”在“知止”。止于“一”为“正”,老子《道德经》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一”为道所化生,几于道。故人以“道”立身,近道则知进退、懂取舍,也便控制了自己生命的“开关”。
 



(七)


         一个真正修习传统文化的人,是在改变了自己之后,才会试着改变世界。也许他的行为只是用一个微笑代替了皱眉,但那个微笑如果是发自内心深处真实的喜乐,也会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一种祥和与美好。反之,如果微笑不过是生硬的掩饰,这个微笑便是毫无价值的。
 



(八)


         “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水,从具有无限能量的道体中化生。假如这个世界已遍地污浊,我也要做一滴清水,去清洗这个世界!这滴清水源于清净精纯的灵魂,禅定、般若。
 



(九)


         宁静、安静、警觉、慈悲是修道者的准则。内心有了神,神便无处不在;内心有了爱,爱便无处不在。心灵是万物的种子,想收获怎样的人生便要拥有怎样的心灵。
 



(十)


         今天在火车上想到了一个词“旅途”。古有一说法:在外奔波的人叫“旅人”,生命结束的人叫“归人”。是啊,生命从生到死就是一场旅行,无论沿途的风景有多么的赏心悦目,都无法挽留躁动奔驰的心有一刻的安住。因为我们的心,一直都处在找寻生命归途的路上。
 



(十一)


         心量是在化解委屈中壮大的;气度是在对对立面的包容中练就的;气质是在文化的浸润中达成的;走正道去邪恶,观无常去执着,真正做到:觉而不迷,慧而不痴,悟而不惑,修而不贪。
 



(十二)


         学习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一定要走出书本典籍,而成为觉知“法”“道”实相的体验者,不要设定某个藩篱,而依实相的呈现,借经典之验证,走启迪智慧之路,所以传统文化之学者都应是实修者。
 



(十三)


         当我们内心足够安详,并且能让我们将它与所有其他人分享时,我们就能散发出强大且净化的心识力量,就像烛光能驱逐整个室内的黑暗一样。所以,任何人内心的光明,都能帮助别人驱逐他们内心的黑暗,即所谓“光明的使者”。
 



(十四)


         怎么才叫有礼?是见人行礼还是各种礼节仪式呢?这些都还不是礼的根本指向,礼之宗旨,是别尊卑,分上下,不越位说话。礼,不是外在要求,而是人的一种社会定位。



(十五)


         心灵的纯净并无任何宗教派别的区分。心灵的纯净确实是所有宗教的最大公约数。广义的爱,本身所代表的是人类的融合,也是至高无上的;但,除非心灵达到彻底的纯净,否则是无法办到的。
 



(十六)


         孔老之经典,上承五千年之文明,下启万世之心传。读孔孟的书可以圣化,读老庄的书可以神化,教智者以道,教愚者以仁义。
 



(十七)


         每个人都需要有两面镜子,一面是玻璃的,它可以正衣冠容颜;一面是圣贤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正心灵良知。
 



(十八)


         学问的过程是道德提高的过程,心怀大义去读经,才可领受圣人之言教。道,是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先天一气贯于人性之中。
 



(十九)


         明智为双目,行仁为双足,学而不行为病,知行合一为本。
 



(二十)


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他着地自成灰。      

        看到这首禅诗感觉非常好,现在分享给大家。诗意:落叶即是我们的杂念,纷飞的杂念成堆,去除了还会再来,于是,只要观着它,任他念起念落,自去自来,不再执着。这便铸就了一个禅者淡定从容的生命状态。
 



(二十一)


         今人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断层了。那么,断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经典书籍吗?先圣们的典籍都在,二十四史集注,资治通鉴,大臧经等等都印行完整呵!断的是形而上的灵魂,是世道人心,是天理不再有人相信了啊!


 



(二十二)


         修行是在因果变异中体悟不变的自性,以此来通因彻果,才可超越时空。
 



 (二十三)


         每被听者尊为师,内心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有身正为范,德高为师之说。自知尚无高德又未得道,深恐误人慧命。常自内观自醒,慎之又慎,正身修德,谨言慎行,恐辱师名。
 



(二十四)


         通常会把“智慧”看作是一个词,在中国古之文化中“智”与“慧”是两个意义的字。智:从相同的事物中找出不同,成为特别的自己,如,各类专家。慧: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人分南北,佛性不分南北。霜、雨、雪、雹大自然四种天气形态,对于大地来说都是降水而矣。


 



(二十五)


         所谓“书法”,书:笔墨点线,外显之技也;法:方法、通路,内隐之道也。书法者,提与按、干与枯、浓与淡、显与隐、阴与阳之结合。书为心画。以所书之法托道,显其道性。如已见“道”,又何劳器物也。琴画诗酒茶,亦同此理。



(二十六)

 

        无论什么价格的电子产品都会有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等等;汽车更是要定期保养清理,有保养手册。生命,一个如此昂贵的身体,却很少有人知道或者阅读过生命的保养手册、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那么,“生命的四养教育”便是生命的使用手册了。


(二十七)

        所谓“四养教育”即是:幼儿养性,保先天之和;童蒙养正,道大美之神;少年养志,立担当之勇;成年养德,承世道之托。依此对生命的全过程进行养护与修行。
 



(二十八)


        所谓“修行”,即:修正行为也。并非盘腿打坐、进禅堂、入寺庙才叫修行,而是将生命的全过程纳入合道的生活,在行住坐卧中完成修行的过程。
 



(二十九)


 

        “合道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多么的神秘,只要做到: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天地合其德。也就是不违天地运行规律的去生活。



(三十)


        被情感撕扯的灵魂总是动荡不安的,被欲望牵绊的生命总是痛苦与不满的。唯有洞察情感、欲望是痛苦根源之时,才会不被撕扯和牵绊,才会我心有主,才会坐看风云淡定从容的生活。




(三十一)


        让自己在不快乐的地方还能活得很快乐,这是一种生活的能力,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三十二)


        我们常常会祝福朋友:平安。何谓“安”呢?从象形文字看是:女子盘腿坐在房屋中。盘腿打坐必须经脉畅通。所以,这个安字就是:从外在的生活安定,进而达至内心的宁静祥和,以此才会:平且安。
 



(三十三)


        生存是我们将时空分解成了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六天,十二时辰、时、分、秒乃至更短暂更碎片化;生命是让我们将无限的碎片合起归于八卦、五行、四象,阴阳及至合一为道,由道化作宇宙能量的一部分。这便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三十四)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觉。无知尚可通过学习而得之,无觉就只有棒喝才知疼了。
 



(三十五)


        教化的根本点是内心平和无争。平和无争的基础是可以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被外物牵绊撕扯,就是让自己达到佛所说的“明心见性”的境界,这便是内明的开始。
 



(三十六)


        学习不仅仅是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开发,这样才能洞见事物本质,不在外象上打转。
 



(三十七)


        今天科技发达,文明进步,可是却没有出现孔、孟、老、庄这样的圣哲之人!因为,当今之人更多关心的是生活层面的事情,如:房子、车子、收入等等外在的需求;而上古之人更多关注的是与人息息相关的生命的问题。
 



(三十八)


        我们总想让自己的生命超凡脱俗,其实,只要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放长眼光,也就是用历史观去看待事物时,我们就会过得从容而淡定。
 



(三十九)


        前些日子发了关于“快乐”的话题,于是就有朋友让我给快乐下个定义。好难,快乐是每个人的感觉。细思多日,我想“快乐”该是正念的生活吧。
 



(四十)


        正念的生活,就是当下、即刻的每一个刹那,无论遇到何人、做任何事情,是何种处境都可以拥有内心祥和、喜乐的生命状态。
 



(四十一)


         “无用之用”:十年前尚无国学热,我已开始国学的学习,家人时觉无用,我一意孤行,不听劝阻。走至今日,可见当年的“无用”之学,今天已火热。今人只重“有用”,实则“无用”可为大用,“无为”才可“无不为”。
 



(四十二)


        健康:因爱己而珍爱所有生命。因有你而让整个你周围的世界充满慈光的笼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