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正好可以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半途效应。半途效应是指在行动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半途效应之所以产生,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目标选择不合理。就像王健林所说的: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当然了,一个亿对于王健林是小目标,对于我们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会让我们绝望。因此,我们要制定一个我们自己可望且可及的小目标,这样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能看到希望,一鼓作气完成后再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慢慢就攀上高峰了。 二是意志力薄弱。常言道坚持就是胜利。但是很多人往往因为意志力不够坚强而中途放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磨练我们的意志力让自己坚持下去,磨练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如十分钟冥想、写日志、使用非惯用手、利用最后期限等等。 三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指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做事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行动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开始阶段:行动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 迅速提高阶段:行动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效率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速度突然放慢。克服高原阶段:当行动者坚持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效率又开始逐步上升。所以,当我们进入高原期,要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到达到另一个台阶,即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新的成绩,否则会止步不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