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研究常见的坑,小心别踩

 gong111 2016-12-29

每天,这个世界上都有无数的研究报告被制造出来,其中绝大部分都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垃圾。



常见错误一:轻信既有数据


目前在国内,提供数据的主要有两类机构。


一类是市场研究机构,包括数据公司,咨询公司等。在这一大类中,各家公司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参差不齐,差距极大。比如经常被挂出来的*观,*瑞,就是出名的给钱就编数,想编多大编多大。


另一类是官方机构,比如统计局,行业协会等。这类机构出具的数据可靠性相对略高,注意只是“相对”。


如何鉴别这些数据的准确度?之前在《学了很多方法,却还是没逻辑》中系统地谈过了四种方法:同类对标狭义/广义比对相关对比演绎归谬


在《2012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披露了2012年国内“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为11,750个。


为了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又查阅了前后几年的统计年鉴,得到了这么一组数据:



因为“规模以上企业”指的是年收入2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这种体量的企业不太可能说开就开说关就关,所以基本可以判断,2011年数据有很大可能存在问题。


数据口径也是经常会犯的错误。不同数据均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果没有注意这些口径而轻易的使用了数据,往往会导致最终数据失实。


就继续拿之前的服装纺织行业数据说事。


我见过不止一家研究机构在自己的报告中,直接把“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当做“所有企业的数量”,然后就开始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


要知道,服装纺织是集中度很低的行业,国内有许许多多小微型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厂等,而这些企业的数量要远远大于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


搞错了这个口径,最终能得出什么样见鬼得结论,也就可想而知了。



常见错误二:缺乏有效的量化手段


市面上绝大部分报告,都是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这些定性分析既缺乏详实的数据支撑,最终也没有落到量化的结果上。


当然,也有一些机构学聪明了,给了不少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逻辑严谨的计算,更多地是靠拍脑袋估算。


同样是专车市场研究,举两个例子做对比。


以下是易观的《中国专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中的三页。在前两页纯定性分析之后,没有任何其他的说明与解释,就得出了第三页的市场规模——这样分析得来的数据真的靠谱吗?


再来看看罗兰贝格《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是怎么做的。同样是连续的三页,第一页先明确定义,第二页阐述方法,第三页得出市场规模。



不谈最终结论的准确性,仅从数据计算的逻辑性来看,罗兰贝格的数据无疑更令人信服。



常见错误三:论证逻辑不严谨


论证的过程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否则就只能算拍脑袋,而不是论证。


最常见的就是堆砌无用论据。很多报告为了使分析“看上去”有道理,或者内容“看上去”充实,使用了大量的无效论据做“验证”,而这些论据其实和结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种错误在各种研究机构报告里简直俯拾皆是。


比如艾瑞的《2016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就有这样一页凑字数的PEST分析。



比如易观的《国内主要智能硬件平台概览及实力对比分析》中有一页SWOT分析。


以上这些硬套框架的分析不仅对研究报告整体来说意义不大,甚至对框架本身的理解有误,把错误的内容归结在了错误的分类里,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此外,还有三类常见的逻辑错误,包括:论证不周错误归因孤例论证


这些在之前的《学了很多方法,却还是没逻辑也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1. 论证不周

在论证过程中遗漏一些关键证据,导致最终结论有瑕疵甚至与事实违背。

这是最常见的谬误,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避免。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思考分析不周全所致。


示例:

部分研究报告认为国内奢侈品市场近两年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反腐”严厉和经济下行,却忽略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动。

实际上,随着海外旅游、跨境电商以及代购的日益繁荣,很多内陆奢侈品需求通过上述三个渠道转移到了国外,国内总体的需求还是增长的,只不过发生在国内的销售额增长放缓。

正是由于忽略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导致最终的结论都发生了偏差。


解决“论证不周”,主要可以通过借鉴一些现有的分析框架和思维工具。


2. 错误归因

两件事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并不能说明任何相关性。这两件事可能有共同的起因,可能有因果关系,也可能根本毫不相关。


示例:

啤酒的销量和冰淇淋的销量往往正相关,但实际上这二者销量上升都由气温上升导致的。

其他因素,如欧洲杯,也会导致啤酒销量上升,但并不影响冰淇淋的销量。如果在欧洲杯期间看到啤酒销量上升就判断冰淇淋的销量会上升,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3. 孤例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用个别案例代替整体状况。

此类谬误往往是故意为之,通过刻意寻找的一些孤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其他普遍现象一概视而不见。一般都是先确定观点或立场,然后仅挑选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常见错误四:没有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我相信不少人读过这样的报告:有非常多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可信度也比较高,但具体这些数据和信息有什么内在联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却一概不谈,或者谈得很少。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缺乏结论和观点。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数据背后隐含意义的挖掘,以及缺乏思考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这一类错误往往很隐蔽,因为会被过多的数据与信息掩盖。


先来看什么叫“缺乏结论”。


在友盟《VR类应用行业研究报告》的总结页中,仅仅只是罗列了一些事实,并没有对这些事实做过多的分析与解释。



再看看贝恩《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的总结页:



——二者的差距一目了然。



以上就在行业研究中最容易出现的四类问题。仔细回顾下之前做过的研究和分析,有没有踩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