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众不同的《阅江楼记》

 杂货店伙计 2016-12-29
  阅江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亦号称“中国四大名楼”。然而,阅江楼虽与其他的三大楼齐名,却有许多的“与众不同”。
眺望阅江楼

  有名无楼

  阅江楼系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敕令建造,但在此后的600多年里,南京狮子山上,只有阅江楼之名,却无阅江楼之物。直到1999年,才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建造了现在的阅江楼,从此弥补了历史上的“空白”。

  想当年,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曾在狮子山指挥伏兵打败了劲敌陈友谅的几万大军,为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登基做皇帝后,朱元璋降旨,拟修建一座阅江楼,借纪念此役为名,实为自己歌功颂德。后借“玉皇托梦,不宜动土”之缘由,搁置了下来。一搁就是六百多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元璋放弃修建阅江楼呢?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说法:第一,“经费不足说”:因初登皇位,根基未稳,百废待兴,国库无银;第二,“日食说”:有专家认为此说法属于缺乏根据的猜测,不足为信;第三,“五日朔说”:经研究,有学者认为此乃误记,有“张冠李戴”之嫌;第四,“天象说”:所有天象皆显示,此刻建楼,违背天象,太祖信矣。四说当中,唯此说当可信。

  不管什么原因,朱元璋虽亲自命名“阅江楼”,但终未建成。因此,“有名无楼”是阅江楼与其他名楼不同之一。

  朱元璋《阅江楼记》

  无楼有记

  无论是《登黄鹤楼》、《岳阳楼记》还是《滕王阁序》,均系“一篇不朽作,名扬海内外”。而阅江楼虽空无一楼,但楼记却不止一篇,而有百部之多。这是为何呢?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自己撰写《阅江楼记》的同时,为了扩大影响,烘托气氛,造成声势,诏令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每人做一篇楼记。如此,就导致了百部《阅江楼记》的问世。当然,这些官员的楼记,其内容都是差不多的,不是歌功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就是向朱元璋表示誓死效忠。以后文人墨客所作的诗词歌赋也不过如此。

  众所周知,在这百部楼记中,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其中大学士宋濂奉旨撰作的《阅江楼记》就颇具特色,且具有明代开国气势,后入选《古文观止》。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宋濂写此楼记,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登上阅江楼,须处处想着社稷、江山和人民,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楼记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本文堪称宋濂的代表作。特别是在楼记的第三段里,作者援引了历史上,尤其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及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阐述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因此,宋濂的《阅江楼记》应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章。

  空无一楼却百篇楼记问世,并且选宋濂之佳作入《古文观止》,是阅江楼与其他名楼有所不同之二也。

  明 · 宋濂《阅江楼记》

  皇帝作赋

  朋友们都知道,崔颢做《登黄鹤楼》、范仲淹做《岳阳楼记》、王勃做《滕王阁序》,这三篇不朽之传世之作,使他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名人。但是,《阅江楼记》不是由文人墨客所作,而是由大明皇帝朱元璋亲自作赋。全文洋洋洒洒1199个字,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写的是听闻从远古的三皇五帝到大唐王朝的道德君主,都在中原建都。他起兵造反,是因为“近自有元失驭,华夷弗宁,英雄者兴亡叠叠,终未一定,民命伤而日少,田园荒废而日多。观其时势,孰不寒心?朕居扰攘之间,遂入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俄而匹马单戈,日行百里,有兵三千,效顺于我。于是乎帅而南征,来栖江左,抚民安业,秣马厉兵,以观时变,又有年矣”。还讲述了定都南京的经过。后半部分,自然要为自己歌功颂德,先是在狮子山上打败陈友谅的感言;后讲其政治改革及建国方略,建立大明王朝,就是为了百姓谋取福祉;强调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主张,并设立中苏、六部,兵权全由自己掌握。最后告诉世人,世界中心在中国,中国中心在南京,云云。

  由皇帝亲自做楼记,有别于其他名楼,此乃不同之三。

  背水一站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面临扬子江水,挺拔独秀,辉煌瑰丽。

  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阅江楼的背后是长江
 
 
  上述三楼,或面临扬子江;或朝向赣江水;或面对洞庭湖。惟南京阅江楼则为坐北朝南,背水一“站”,只有登临阅江楼向后(北)瞭望,方能一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风采。此为阅江楼不同于其他名楼之四也。

  细数阅江楼,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恕不一一赘述。

  【附】

  阅 江 楼 记

  明 ·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