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栽培技术指导方案

 李晓傲慢 2016-12-29
      一、 浸种催芽的方法
      浸种催芽方法严格按照包装袋说明进行,先用强氯精﹙1公斤种子用4克强氯精﹚+2公斤水浸种:早稻﹙用温水﹚浸种8~10小时,单、双晚稻浸种6~8小时,清洗干净后日浸夜露至破胸,注意防止高温“烧芽”。注意陈种一次连续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否则会影响种子芽率。
      二、 肥水运筹
      ⒈施肥
      氮肥施用原则是:前重、中控、后补施肥法。亩产500公斤的稻田纯氮不少于10公斤,亩产600公斤的稻田纯氮不少于12.5公斤,亩产650公斤以上的稻田纯氮不少于15公斤,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磷、钾比例虽因不同土质而异,但大致比例为1:0.7:1,并尽量增施有机肥。氮肥总用量的70%做基肥,移栽活蔸后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施3—5公斤尿素作穗粒肥,效果非常明显。以增穗和提高结实率为主攻目标,采取多穗途径取得高产。
      ⒉管水
      ① 寸水返青:秧苗移栽活蔸后,稻田保持1~2寸深水层。移栽后遇低温,则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层。
      ② 浅水促分蘖:水稻移栽返青后,浅灌1寸左右,并适度排水露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健根壮体,早促分蘖。
      ③ 苗足晒田:待大田进入分蘖末期,为了控制后期无效分蘖,及时放水晒田,一般采取多次露田和轻晒相结合的方法,施肥过多、稻苗生长过旺及泥脚深的田块重晒。
      ④ 有水孕穗、抽穗:幼穗分化前期复水至抽穗保持田间浅水层。
      ⑤ 干湿壮籽:抽穗后应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泥浆管理,结合多次晒田,以提高泥温,增加土壤通透性。
      三、 田间管理
      ⑴分蘖期管理:
      ① 保持田间湿润,促进分蘖:抛秧时田水宜浅,花皮水即可。秧苗扎根后田间可间隙灌溉,湿润促分蘖。
      ② 及时中耕除草:为节省劳力可合理施用除草剂,但要根据水稻不同移栽方式选用专用除草剂,切不可错用。
      ③ 看苗追肥,促进生长均衡:旱地育的秧分蘖力强,应防止分蘖过盛,一般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分蘖期不宜再施追肥。若田底瘦,基肥少,秧苗长的不壮,应早施少施速效肥料,氮、磷、钾、锌配合。不可多施、迟施,不可偏氮肥。
      ⑵幼穗分化期的管理:
      ① 合理施用穗肥:在播后60天左右,应适量施一次穗肥,穗肥要氮、磷、钾配合﹙一亩总用量不超过10市斤﹚。若脚叶大量落黄还要喷施少量硫酸锌﹙三两兑水100斤喷一亩﹚。在出穗前半个月﹙亮苞前﹚,若田底肥力不足,秧稞黄而不青,宜少量施一次保花肥,以磷、钾为主少配氮肥,一亩总用量不超过5市斤。若植株生长青秀则不可施保花肥。
      ② 保持水层灌溉:幼穗分化到出穗期,田间要保持一寸多水层,有利稻株吸收养分,也有利于稳定田间温度。
      ⑶开花到成熟期的管理:
      a) 合理灌溉,适时排水:灌溉前期田间仍应保持浅水层。进入蜡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湿润﹚就能满足需要,到收获前一周田间断水。
      b) 适时合理补施粒肥:从开花到灌浆结实要经过四十多天的时间,这时谷粒增重很快,应增施粒肥,用谷粒壮两少许尿素兑100市斤喷雾,以缓和叶片枯萎速度,使出穗后同化作用提高,以利谷粒充实。此时若植株叶色正常切切不可再施肥料。
      四、 病虫害防治
      ㈠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温、光、水、风等气象因素和土壤、品种、前茬、肥水管理、周围作物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因此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⒈水稻稻瘟病防治
      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危害水稻各部位。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病斑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病发时,病斑呈暗绿色,多数近圆形或椭圆形,斑上密生青灰霉层;二是慢性型病斑,病斑为梭形,或长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色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穗颈瘟常在穗下第一节穗颈上发生淡褐色或绿色的变色部分,影响结实,形成白穗、枯穗;分枝或小枝也可发病,影响病枝结实,又称“枝梗瘟”。
      主要预防措施:
      ①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②施药适期:秧田在发病初用药;本田分蘖开始,每3天调查一次,主要查看植株上部3片叶,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上急性病斑,即应施药防治;预防穗瘟,根据病情预报,多肥田为对象,掌握破口期﹙个别抽穗﹚时打药。
      ③施药类型和剂量: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每亩用2%春蕾霉素50克杜邦万兴水剂30克,加水50~60公斤喷雾。叶瘟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⒉水稻稻曲病的防治
      水稻稻曲病又名谷黄,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在八十年代之前,该病为零星发生,熟次要病害。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密粒直立型高产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单季稻熟制的扩大,施肥水平偏高和不合理,尤其是单季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多雨适温的频率较高,致使稻曲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害日益加重,已成为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
      稻曲病只在穗部发病,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受侵染的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形成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稻曲”代替米粒。稻曲病病菌萌发、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度,34度以上或12度以下病菌不能生长。稻曲病病菌可侵染水稻的花和幼颖。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为水稻孕穗中期,破口扬花后则很少侵入。在孕穗末期至水稻抽穗期,如遇到湿度大,温度适宜,日夜温差小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同时该病在品种之间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该病的发生与施氮肥不合理呈正相关,氮肥偏多,水稻中后期生长嫩绿的田块,发病越重。
      稻曲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农民和农技人员,要彻底根治稻曲病必须走综合防治之路。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改传统的施肥方法为平衡促进法,同时合理灌水,建立适群体、壮个体的高产群体;第三是提倡适时施药预防,经研究表明,稻曲病的预防适期为破口前5~7天﹙即剑叶抽出至三分之一时﹚和破口期。一般预防1~2次,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抽穗期喷药两次,可有效防治稻曲病,药剂可选用杜邦万兴兑水60公斤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病等。
      ⒊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为害穗部和深入到茎内部。在田间,发病严重时一般矮秆阔叶品种常造成枯蔸,全耸立地枯死,全田稻株呈“癞头”状,中、高秆品种常造成植株贴地倒伏。
      防治方法:
      ① 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②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③ 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药剂防治同稻曲病。
      ⒋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和病稻草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三分之一,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用多菌灵或强氯精浸种。
      ⒌水稻细条性条斑病的防治:
      属水稻检疫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赤褐色条斑,严重时远望一片红褐色,仔细观察可看到半透明的条斑症状,到后期变为黄白色,与白叶枯病相似,最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 种子消毒,同稻瘟病。
      ② 秧田要搞好水浆管理,严防淹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打药预防;水稻拔节后对感病品种要及时检查,如发现发病中心,应立即施药防治。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喷雾。
      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又称侏儒病。我省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两种:普通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我省大部分地区所发生的属后者。近年来随着毒源地的扩大,发病地区和面积发病率不断上升,渐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的损失达70%以上。
      a)症状:
      ⒈ 水稻秧苗期感染病菌后,秧苗明显矮缩,叶片短阔,浓绿。
      ⒉ 大田分蘖期感病,成丛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心叶抽生缓慢,心叶破叶鞘而出,叶片弯曲皱缩,叶背有蜡质白条与周围健株有明显对比。
      ⒊ 抽穗灌浆阶段感病,剥开叶鞘后,茎杆表面有白色的蜡质凸起,后变茶褐色。
      水稻发病后,病株大多矮缩枯死,个别株虽能抽穗,但穗头十分矮小,秕粒多,形成中心株,使其周围各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南方黑条矮缩病后期还有气生根。
      b)病源:
      简称RBSDV    称稻黑条矮缩病毒。
      c)发生规律:
      以山区发生为主,湖区和空旷地域相对较少,不同品种抗性有差异,﹙金优、威优、T优系列品种较易感病﹚,同一品种不同的播期也有差异。
      d)防治方法:
      ⒈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田边杂草,压低虫源、毒病。
      ⒉ 种子消毒处理,用20%施暴菌500倍液浸种,代替强氯精。
      ⒊ 秧田防治:在秧苗期3—4叶期每亩用20%施暴菌﹙浙江东风农药厂﹚60克喷雾一次,播种时用大地春拌种﹙每公斤种子拌药15克﹚。
      ⒋ 在基肥和分蘖期施用速溶硅肥,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大田防治:①、分蘖期发病,先将大田水排干,每亩用20%施暴菌60—90克加谷粒壮等叶面肥喷雾1—2次,等大田开拆后复水。②、幼穗分化期每亩用20%施暴菌60—90克加杜邦万兴喷雾。以上方法处理后,3—4天一般病株即可康复。
      ㈡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危害水稻的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飞虱。一般采取扑杀母蛾、消除越冬成虫、杀死幼卵、防治幼虫的措施。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适期在2龄幼虫高峰期,二化螟采取“狠治一代,挑治二代”的策略,在螟卵孵化高峰后5~6天施药。
      ⒈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外形象极小的蝉,口呈针状,卵成块产于叶鞘或叶脉两侧的脉间。
      药剂防治及使用:啶虫咪5%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⒉水稻螟虫
      二化螟:为害水稻,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等症状。
      药剂防治:选用杜邦普尊,每亩3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
      ⒊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药剂防治:防治应做到适时用药,以第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为宜。可用杜邦凯恩,每亩14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应选择晴天的早晨、下午或阴天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