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耳鸣小结

 dlhz49 2016-12-29
【转帖】--希望这帖子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自从去年在会展中心进行了“针灸治疗耳鸣的新思路--激痛点针刺疗法”在过去的一年里,特别是在我的新浪博客发表了“持续性耳鸣7个月一次针灸获效纪实”以来,前来向我求治耳鸣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病人数量太多,尤其是九龙塘中医诊所不再接受新病人预约,因此,很抱歉,还有许多患者未能一一施治。在助理的帮助下,我现将在过去一年里,针灸治疗过的耳鸣患者进行了初步总结。详尽结果容后公布到专业杂志上去。初步结果如下:
共治疗了62例耳鸣患者,涉及91只耳。现将治疗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54例患者进行了总结。另8例因治疗次数仅1-3次,故不纳入统计。54例中,男22例,女32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40年。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89岁。4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说明耳鸣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听力。因此,中医常将耳鸣与耳聋并提。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32例伴有肩颈头痛,检查时,压痛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40例、斜方肌38例,肩提肌20例,颈夹肌23例。全部采用了激痛点针灸疗法,结合局部的耳三针。个别患者应用了补肾的骶三针。疗效评定标准全部是患者的这观感觉。尽管这一标准很粗糙,但仍有一定的价值。治疗次数在5-30次之间。最快的一次即见效,耳鸣减轻50%以上。大部分患者在首次治疗后,耳鸣减轻10%-40%左右。但绝大部分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耳鸣呈反复,即时轻时重,多数在针灸后耳鸣减轻,也有部分患者针灸后1-2天内耳鸣加重,但此后耳鸣又减轻,呈螺旋式渐进进减轻。有一位患者治疗治疗9次后才见到初步疗效。经过近30次治疗,耳鸣消失。总的治疗结果是:耳鸣消失12例,痊愈率为22.22%,耳鸣显着减轻(50%以上,但未消失)18例,显效率55.55%,耳鸣减轻10%以上19例.总有效率90.74%。总的来看,疗效还是满意的。国外病因学研究发现,约有56%的患者耳鸣与激痛点有关,本结果显效率55.55%,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相符。说明激痛点针刺疗法是治疗耳鸣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再次申明,这一疗效评定标准很粗糙,不过,本人已从今年9月份开始用THI量表评估耳鸣的程度,希望明年这个时候会有更准确有疗效总结报告。
针灸治疗耳鸣的新思路--激痛点针刺疗法
应香港民众要求,特将上周六在大会堂的演讲稿纯文字版公布于此,并增加了食疗方面的内容,以供针灸同行及耳鸣患者参考。 
一、什么是耳鸣?
定义
v耳鸣是患者耳内或头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但其体外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
v发病率:人群中约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就诊。
中、老年人多见。
临床表现
v低音调轰鸣或嗡嗡声。或嘶嘶声、海潮声。声调、音量及强度波动不定,在安静房间内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时,则耳鸣更为清晰。
v耳鸣的伴随症状
通常伴有烦恼、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 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
常伴焦虑、抑郁情绪
二、为什么会产生耳鸣?(西医)
耳的结构
①耳部的疾病
v外耳: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其轻重与堵塞程度有关。
v中耳: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常由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
v内耳:耳鸣多属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
②心血管疾病,
v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v耳与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生理上的联系,耳与心血管的神经分布在大脑和脊髓及其通路上有许多共同点.
v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耳蜗的影响比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耳蜗对缺血、缺氧比心肌敏感。
v因此,耳鸣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
③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
糖尿病
颈椎病
贫血
高血压
偏头痛
④过量使用耳毒性药物
v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v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药物均可引起剧烈耳鸣,但停药后即好转,多不影响听力。
v常用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现耳鸣,
v这种耳鸣往往是高音调,呈双侧性。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且难以逆转。
其他病因
v⑤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
v⑥噪声。
v⑦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吸烟。
耳鸣的分类
一、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v外耳
v中耳
v内耳迷路
v耳神经、听神经
v脑干听觉通路
v中枢听觉通路
v全身系统性疾患
v局部血管(血管性)
v局部肌肉(肌源性)
三、为什么会产生耳鸣?(中医)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
v耳与藏腑的关系
v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脏腑的联系
v肾开窍于耳
v心寄窍于耳
v脾主升清以充养耳
v肝胆之气影响耳
肾开窍于耳
v《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
v《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为藏精之脏,肾精充沛,则髓海有余,耳窍濡养有给,表现为听力聪慧;若肾精亏损,则髓海空虚,耳失所养,出现耳鸣耳聋。老年人听力多减退,即与肾中精气减衰有关。
v《证治准绳》:“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v唐容川《血证论》:“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
v王清任《医林改错》:“耳孔内小管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而肾藏精生髓通脑,且肾脉贯脊,督脉属肾贯脊络脑,故肾气可通过督脉上达于脑,输精于耳。
肾开窍于耳
v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有耳鸣耳聋症状。作肾透析和肾移植治疗的病人常有听力损失。
v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证实,耳毒性抗菌素如卡那霉素对肾脏有毒性作用,而抑制肾功能的利尿剂也可引起耳蜗损伤。
v肾与耳在解剖组织结构和酶的含量与分布、水和电解质平衡生理机制以及对某些药物的药理反应上有类似之处。
v醛固酮、铁、钙、甲状腺素等可能为肾开窍于耳的物质基础。
心寄窍于耳
v《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
v心经之别络入耳。《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心通过其主神明功能与耳加强联系。
v《千金方》:“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
v“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证治准绳》。
v心火肾水互济互调,则清净之气方能上达清窍而使听觉聪慧。若心肾失调,水火不济,则易致听力失聪。
v临床可见心火暴盛而致突发性耳聋。心通过其主血脉的功能与耳保持密切联系。心气旺盛,心脉和利,方能血流不息,营养周身,耳窍得养。
心寄窍于耳
v心气不平、心血不足、心火暴盛等均可导致耳疾。
v《严氏济生方·耳门》:“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聤耳,或为焮肿。”
v《古今医统》:“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
v精神紧张致心火亢盛可引起耳胀耳鸣暴聋。
v用养心安神、通阳开窍方药可有效地治疗心源性耳聋。
耳与肝胆的关系
v胆系少阳之脉,循经上行于耳之前后,并入耳中。肝胆互为表里,有经脉络属。
v肝胆之气机失调或蕴生湿热,常易循经上逆于耳,发为耳疾。
v《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v“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v《丹溪心法·耳聋篇》也说:“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少阳厥阴者,分别言肝与胆。
v临床上因耳道流脓或耳道肿痒而辨证属肝胆湿热上扰者颇为多见,因肝胆气逆而致暴鸣暴聋者亦不少见。
耳与脾胃的关系
v脾主运化而升清,胃经循颊车上耳前,脾胃虚弱,受纳运化无力,清阳之气不升,水谷精气不能上供清窍,或水湿内阻上犯,亦可影响听力或导致中耳积水。
v《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v近有不少临床报导表明,用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等健脾益气升清方药为主,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及中耳炎、中耳积水等,具有较好疗效。
耳与经脉的联系
《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气别走于耳而为听。”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医学真经》:“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
《丹溪心法》:“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
《类经国翼》:“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与耳有经络联系。
足少阳胆经与耳的关系最为密切。
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之分支也直接入耳中。
手阳明大肠之别络入耳中
足阳明胃经抵耳前
足太阳膀胱经至耳上角
足少阳胆经与经筋
其经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下耳后”,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灵枢·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手太阳经与手太阳经筋
起于手小指上面,结于腕关节处,向上缘前臂内侧缘上行,结于肘关节内侧肱骨内侧髁后面,上行结于腋窝下;
其一分支由腋窝后上行绕过肩胛部,沿颈部足太阳经筋前面,结于耳廓后的乳突部;
又一支筋自耳后进入耳中,出于耳廓上面,下行结于下颌底(颔),再上行联属于外眼角。
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斜)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阳维脉
《奇经八脉考》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髎,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臑,过肩前,与手少阳会于臑会,天髎,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蹻于臑俞,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上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
阳跷脉
足太阳和足少阴经的分支,起于跟中,行于下肢的阳侧, ... 之申脉,循外踝上行,沿髀胁上肩,循面,交目内眦、会睛明,入脑,下耳后,入风池 
耳鸣的病因病机(中医)
《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景岳全书·》:“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名医杂着》:“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医学正传·耳病》:“心火上炎,其人两耳或鸣或聋”。
综上所述,脏腑、气血等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耳鸣。
耳鸣的病因病机(中医)
v中医学认为多与精气不足有关。
v与脾、肾、肝、胆关系较为密切。
v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宗脉之所灌注,内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肾精充沛,髓海得濡则听觉正常。肾精耗损,则髓海空虚,发为耳聋、耳鸣。
v脾主输精,功在升运,脾弱则精气不能升奉于耳,耳窍反为浊气所蒙,同时脾虚则运化不健,湿浊不化,痰湿内生,痰蕴生热,上蒙清窍,所以,痰火、湿浊引起的耳鸣又多与脾胃气虚有关。
v此外,少阳经脉上入于耳,肝胆之火,寻经上壅,易成鸣聋。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耳鸣
四、耳鸣的中医证型
v耳鸣是多种病症的常见症状,常与耳聋合并出现,多发于中老年人,故有“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之说。
v古代医籍中对耳鸣的论述很多,如中国最早的医着《黄帝内经》中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
v《景岳全书》:“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五、治疗
v治疗方法很多,有效方法较少。
耳鸣的中药治疗
v耳鸣耳聋多共同治疗。耳鸣如雷声伴有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耳赤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石菖蒲;
v耳鸣如蝉鸣不止,或“呼呼”作响伴有头昏沉重、胸腔满闷者,用二陈汤或清气化痰九;
v对蝉鸣日久、声音尖弱、昼夜不息、夜间加重伴有腰膝酸软者用耳聋左慈丸治疗。
v对耳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如寻找耳鸣原因,对因治疗,酌给镇静剂或选择性钙桔抗剂的应用,或戴耳鸣掩蔽器、助听器等,配合服用中药,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六、耳鸣的针灸治疗
主穴:耳三针
v穴组:听宫、听会、完骨。
v部位:
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完骨,在后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v主治:耳聋耳鸣。
刺灸法
v主穴每次选l~2个,交替轮换选用,配穴根据兼症灵活选取。
v听宫张口取之,直刺0.8~1.2寸,捻转刮针手法
v听会直刺1~1.2寸,捻转手法;
v完骨直刺1~1.5寸,刮针手法
针灸治疗的耳鸣新方法—激痛点针刺疗法
耳鸣与激痛点的关系
v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nother way of modulating tinnitus.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innitus and the presence of MTPs in head, neck and shoulder girdle
In 56% of patients with tinnitus and MTPs
the tinnitus could be modulated by applying digital compression of such points, mainly those of the masseter muscle. The worst tinnitus was referred to the side that had the most MTPs;
Compression of the trigger point on the same side as the tinnitu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pposite side in six out of nine of the studied muscles.
Compression of MTPs was most effective in patients who have had chronic pain earlier in the examined areas.
耳鸣的激痛点激痛点针刺疗法
v胸锁乳突肌
v斜方肌
v咬肌
v颞肌
七、病案举例
症状与就诊经过
v区XX,女,29岁,公司职员。2010年4月15日首诊。
v症状:患者以耳鸣年余,呈持续性7个月,加重两周为主诉就诊。患者1年来反复耳鸣,近7个月呈持续性,并加重2周,且听力下降,左侧耳胀明显,右侧耳鸣,近两周左耳鸣逐渐加重。耳鸣影响睡眠。易累,月经失调,月经1天左右即干净。患者情绪可,否认精神压力大,焦虑等症状。曾用针灸取耳周局部穴位及手足穴位(具体穴名不详)及西药治疗,无任何改善。伴右侧颈肩部僵硬疼痛7年。舌象正常,脉略细。
临床检查:
v西医CT、MRI及颈椎X线检查,均未见任何异常。
v现查:双侧斜方肌上部(约相当于肩井及肩中俞穴处)与胸锁乳突肌中段(约相当于天牖及扶突穴处)有明显压痛点。
诊断与治疗经过
v诊断:耳鸣(气滞血瘀)。
v治法:宜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开窍安神。
v穴位:阿是穴,约相当于肩井、肩中俞处。
v刺灸法:针刺。
首次针灸治疗经过
v患者俯卧,局部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先针刺右侧肩上部阿是穴,即约相当于肩井处与肩中俞处两穴,针尖沿着肌纤维方向斜向对刺。行快速捻转提插泻法,中强刺激,以局部肌肉出现抽搐反应为佳,至针后局部不再出现局部抽搐反应为止。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针刺胸锁乳突肌中段压痛点处,约相当于天牖与扶突穴。
v针刺上述四个穴位后,病人的右耳耳鸣立即得到了至少约50%的改善。为巩固并提高疗效,针刺后用疏密波电针治疗:疏波4HZ、密波20HZ、疏密周期6S,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30分钟。同时神灯在颈肩部照射。
v针灸后处理:出针后,辅以局部肌肉伸展疗法及按摩疗法,以增强并巩固疗效。嘱患者自行作抬头及低头运动、将耳尽量贴向同侧肩上,以牵拉颈肩部肌肉。
复诊
v2010年4月24日,由于引起耳鸣及颈肩部僵硬疼痛的原因是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之肌筋膜炎所导致的激痛点,经过针灸反复地提插捻转后,灭活了激痛点,去除了病灶,因此肌肉功能迅速得到了恢复。或者说,通过针刺得气,加强了局部经络的气血运行,使得经气迅速畅通,从而达到了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开窍止痛的目的。因此,上次针灸后,耳鸣耳胀、颈部僵硬感觉立即明显减轻。此后,睡眠及精神状态较前显著好转,而且疗效持续。为此,依法如前继续针灸综合治疗。2010年5月6日,共经过四次针灸治疗,耳鸣耳胀已基本消失,仅夜晚仍有少许耳鸣感觉,睡眠也基本正常。除月经问题未知疗效外,诸症恢复正常。

八、耳鸣的食疗原则    
·忌饮浓茶,忌食或少食动物油,肥肉以及煎炸食品。
·需要补充含B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绿叶蔬菜、白菜、南瓜、蛋黄、鱼肝油等。
·同时还需要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如:猪肝、羊肝;动物血,如猪血、羊血、鳖血以及瘦肉、蛋黄、菠菜等。
·补充含锌量丰富的食物:黑米、鱼类、牡蛎、瘦肉、粗制面粉、洋葱等。
·补充含镁丰富的食物:黑枣、核桃、芝麻、香蕉、海带、紫菜和杂粮等。
·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鲜奶、乳制品、豆制品、排骨汤、鸡蛋、鱼汤、水果、新鲜蔬菜以及动物内脏和粗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