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田园漫步168 2016-12-29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2014-11-16 16:29阅读:155
本篇是我学习北大医学部推出的“身边的营养学”mooc系列笔记(三),图片和文字来源于老师授课视频的截图和讲解,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
一、碳水化合物——人体经济的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营养素,也是人体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消化吸引率高,吸收入血的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利用而不需要复杂的转化;毛组织几乎全靠葡萄糖代谢功能,因而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保证高效的工作学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相对容易获得,而且物美价廉)。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X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示意图(这其实也是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图,早期人们把它称为碳水化合物。甲醛中氢与氧分子化例也是2比1)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特性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碳水化合物如何消化吸收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二、碳水化合物——不仅仅是能量
小姑娘琳达想减肥,采用的减肥方法是美国医生、减肥专家Atkins独创的方法。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Atkins的减肥方法是:首先他强调可以吃任何蛋类、肉类和鱼类,同时也不限制脂肪和油酯的摄入量,但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天不能超过20克,尤其是减肥的初期。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于是琳达设计了自己一天的减肥餐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一段时间后,琳达的体重果然有所下降,但是也出现了下列情况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下面了解了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就能理解了琳达的身体出现的症状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国际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琳达采用的减肥方法中,碳水化合物只有20克)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人体正常血糖如何消化吸收: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经消化道中消化酶作用分化成单糖入血,形成血糖,血糖作用于胰腺分秘胰道素,胰道素进入肝脏、刺激葡萄糖摄取、肝脏糖异生、肝糖原储存。胰导素效应:在肝脏、肌肉组织促使葡萄糖的摄取;对脂肪组织,抑制脂肪分解。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I型糖尿病患者是胰腺出了问题,由于遗传或后天损失,不能产生胰道素,人体的血糖无法正常调解。这样的患者靠终生注射胰道素维持生命;II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道素的敏感性降低了,不能快速摄取胰道素的功能,因此,血糖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血糖生成指数(GL):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 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生活中有些食物入血较快,有的较慢。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是高血糖食物、低血糖食物。各类食物血糖含量:低血糖指数食物小于等于55,比如蔬菜、豆制品、奶类;中等血糖指数食物大于55小于75,比如薯类、胡萝卜;高血糖指数食物大于等于75,比如精米、精面、面包、米饭、馍头等。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三、能量——平衡它
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系数(在体内):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的能量贡献是不同的。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三种产能营养素每日膳食中功能比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一日三餐功能比(加餐也应加入邻近用餐总量)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一日能量支出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食物热效应能量消耗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生长发育能量消耗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能量平衡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如何测试能量是否平衡?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但是,BMI并不是完全能反映身体状况,还要看不同个体的体脂肪率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合理规划餐盘
北大医学部“身边的营养学”之碳水化合物
简介:本课程来自中国知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医学部,讲课老师许雅君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参考教材:孙长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勇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整个课程设计与视频拍摄,学校和教学团队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旨在向全民推广科学的营养学知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