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的拦截效应

 田园牧韵 2016-12-29
 将原农业排水沟渠改建成生态沟,以水生美人蕉、黑三棱、灯心草、铜钱草和绿狐尾藻等为试验植物,通过沟渠水样氮、磷去除的时空变化,各植物区泥沙和植物氮、磷含量的对比,探讨了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出水氮、磷浓度分别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和Ⅱ类,整条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69.7%.整条生态沟渠2010年和2011年拦截泥沙总量的平均值为40400kg,含泥沙氮52.4kg,泥沙磷21.4kg;其中各植物段拦截泥沙氮、磷量为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绿狐尾藻>灯心草.生态沟渠植物每年累积带走的氮、磷量分别为7.9kg和1.4kg;5种植物氮、磷吸收量最高的是水生美人蕉和绿狐尾藻,二者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值也远高于其他3种植物.因此,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有较好的拦截效应,5种植物中氮、磷吸收效果最好的是水生美人蕉和绿狐尾藻.
该技术是针对我国农田非点源污染的特点和平原河网地区农田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农田排水渠道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生物工程改造而成的沟渠。该渠道的横断面呈梯形,两壁和底部采用蜂窝状结构,末端底部有内充吸附材料的过滤箱,在渠道中分段设置节制闸。渠道不同部位种植不同的多年生经济植物、挺水、浮水和沉水型经济植物、和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这样不仅大大降低水速、沉降泥沙,而且进一步吸附、吸收和降解排水中的N、P营养元素;又利用节制闸增加排水在渠道中的滞留时间,使作用更完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