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利:中提琴国际大奖的背后教授

 路漫漫14 2016-12-29

上海音乐学院的弦乐教学一向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目前世界著名交响乐团都有上音的学生,近年来,原本不太为人重视的中提琴教学也在几代上音人的努力下,突飞猛进。

   

日前,前方又传来捷报,上音附中中提琴王舒涵同学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圣彼得堡第十届穆拉文斯基 Mravinsky)国际青少年弦乐比‘16-20岁’‘小提琴-中提琴’青年组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同时,专业指导老师盛利教授获荣誉教师奖,并当即签订明年与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合作在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泰勒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elemann: Viola Concerto In G (51:G9) - 1. Largo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Sir Neville Marriner---[replace by 535];Stuttgarter Kammerorchester;Karl Münchinger - Baroque Suites & Concertos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16岁的王舒涵出生在南京,虽然没有专业音乐教育的家庭背景,但外婆喜欢京剧,会拉二胡,这也让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王舒涵有了对音乐的第一感受 。而年轻的母亲却喜欢西洋的小提琴,还发现王舒涵在上音乐启蒙班的时候,往往放前面的旋律就喜欢猜后面会是什么旋律,于是在舒涵四岁的时候送了一架小提琴作为生日礼物给她,并且请了南京的黄佳音当启蒙老师,从此,这条音乐之路一发不可收。

   

王舒涵写给老师的信我想摘录几段:“这次的第一名其实在我意料之外的,我知道自己和师姐师哥相比,缺少天资,也缺少刻苦,而且有许多明明知道的问题却无法马上改进。这就使盛老师和姜珊老师(艺术指导)在教学上更加耗心神,也会时常惹老师生气,这次是我第一次出国比赛,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这次的获奖并不能说明我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要感谢那些我身后不嫌弃我“重”依旧把我托起手,每一双手我都会在我面对未知时想起,给予我信心和勇气,前路太长了,愿意摸索着前进。衷心感谢您!”

    

当然,王舒涵如今还是小荷尖尖。可另一位三年前也是16岁,在代表当今世界中提琴最高水平的英国特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中,王舒涵的师姐沈子钰带着她天真的微笑经四轮严酷淘汰后,在4名进入决赛选手中第一个出场。   


当晚,包括英国BBC在内的欧洲多家广播电视媒体都把直播聚焦到马恩岛艺术中心。沈子钰被安排第一个出场,演奏评委会为本届比赛委约的规定曲目、英国当代作曲家皮特·麦克斯威尔·戴维斯的《六首索拉诺变奏曲》,这也意味着该曲由16岁的沈子珏进行世界首演。  

    

当晚,她还演奏了巴赫无伴奏曲第6首和中提琴协奏曲《天鹅》,以自然流畅的音乐及成熟技术打动了7位评委。组委会讨论排序历经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由评委会主席、世界“中提琴之王”巴什梅特从后到前念出名次,当年龄最小的沈子钰的名字作为第一名最后报出后,全场沸腾。除了7000英镑奖金外,沈子钰还获得了与伦敦爱乐乐团在伦敦知名音乐厅合作演出的合约。

    

据悉,特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是创立于英国、不设年龄组别的世界顶尖赛事,以演奏曲目的多和难、评选要求挑剔而著称。沈子珏是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奖选手、也是第一位华人大奖选手。

 

赛后,巴什梅特惊讶地问带教沈子钰的上音附中中提琴副教授盛利:“她这么小的年纪竟有如此成熟的音乐理解?”还有更多音乐界专家都在询问盛利是在哪里学的中提琴,他们得到的回答是“我和我的学生沈子珏都是在上海学习的中提琴”。

 

当时我就得到这一喜讯,但暗里思忖,一个得奖也许是幸运,如果还有学生得奖那就是“本事”,想不到三年后王舒涵又得奖了,这下让我情不自禁,迫不及待的联系了盛利老师。

 

之前我就知道,沈子钰从家乡河南考入上音附中,跟随盛利学习中提琴,而原籍哈尔滨的盛利则是本科、硕士教育中“土生土长”在上音,没有任何留学海外背景。


盛利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青年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提琴的教学与推广,并始终没有放弃舞台,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独奏、重奏音乐会,近年来,多次与著名指挥家迪图瓦、契基耶夫、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朱莉亚.圣泰尔和著名钢琴家陈萨等合作演出,这对他教学思想与教学成绩极为有益,马基尼斯等来访的中提琴大师对他的教学颇为肯定与高度赞扬。

  

盛利还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业余从事教学,积累经验,所教学生陆地在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无伴奏专项比赛中获得优秀奖。正式从教后的几年中,所教学生吕翔获全国中提琴比赛二等奖,钱俊平获美国约翰森国际青少年弦乐比赛第二名等。


 

 

凭什么征服了西方舞台?


“梦幻与激动不安的情绪不断交替”,“充满热情和狂想”,“空气中自始至终弥漫着持久的深情”···这些饱富深情之词,是纽约乐评人送给沈子钰和她的中提琴的。

 

7、8月在瑞士演出,10月-11月美国音乐季,12月底与指挥大师艾森·巴赫领衔的德国法兰克福交响乐团的合作……,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皇家节日音乐厅,纽约肯尼迪中心墨尔金音乐大厅、考夫曼中心莫肯音乐厅,华盛顿林肯中心……沈子钰在这些西方殿堂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外国观众喜欢她东方的甜美、音乐家称赞她与年龄不匹配的成熟琴音、乐评人看好这颗“闪亮的新星”。

   

与YCA(Young Concert Artists)的30场演出合约签了3年,从2016年到2018年,这也意味着,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年沈子钰刚考入上音附中,高一的师哥师姐陆续被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这给了她极大鼓舞,一个音乐梦想从此种下。盛利说,“那时,沈子钰虽然演奏技巧扎实规范,但音乐性不够,尤其是在中提琴发音的概念、音乐的线条、合奏的感知上,存在诸多差距。”

  

“但她非常勤奋、努力,灵!”说起一手带出来的学生,盛利语调略高亢,灵字说得特别用力,“她能非常准确地get到老师要求的点。无论是音乐上还是技巧上,都能准确完美呈现。”

   

音乐性和表现力一直是中国音乐家被诟病最多的地方,可是,怎么让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孩子去诠释悲伤、苍凉、忧郁、狂喜……?

   

盛利觉得“不能一味要求她服从老师的表达,必须让她自己慢慢找对声音的体会。”子钰规范的技术基础,加之独一无二的悟性,让她在初二的大半年间突飞猛进。

   

“她很朴实,平时特别普通!”盛利说。然而,一站上舞台,腼腆的娃娃脸女孩立刻光彩夺目,自信潇洒。从拉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就会牢牢被她的音乐力量所攫住,这股力量如一汪暖流传遍全身,那么“柔和、舒坦”。

  

如今, 19岁的天真与中提琴的沉稳,这正是发生在沈子钰身上的魔法。选择中提琴,沈子钰选对了。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学派和机制,中国的中提琴起步晚,算是小众乐器,早些年,音乐圈里流传着“小提琴拉不好才拉中提琴”的说法,近年来中提琴在国内进步很快。不过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学习中提琴,机会更多。


40岁的盛利还把自己的中提琴教学作为研究的领域,不仅写作,还研究国际比赛规则等,他说,“教学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了解目前国际上最主流的音乐审美和发展趋势,中提琴不是80年代的演奏,不是杂技式的表演,好的声音要像奶油一样。”

   

相比一些音乐学子拿奖后就销声匿迹,沈子钰幸运地占领了大量的国际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国外的许多演出都是以独奏和领奏乐团的角色出现,领奏完全陌生的国外乐团,盛利认为很不可思议,笑着说“我自己反正做不到,完全不行。”

   

沈子钰至今还记得出国演出前,盛利和学校领导对她说的那句话:“无论你在哪里表演,无论多少压力,你的背后都有上音这个强大的后盾”。当独自站在周围都是金发碧眼老外的音乐厅时,当拉响中国民歌收获惊奇的尖叫和掌声时,她一次次地感受到澎湃的“中国心”,这份情感随着她愈加独立,离音乐的塔尖越近,愈加深厚,仿佛像中提琴的琴声一般浓郁深沉。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沈子珏说她感动至今:今年4月份在肯尼迪中心演出前,她的琴脱胶了,必须在3天内修好或者借到一把相当的琴。身在上海的盛老师展开了一场“全球寻琴记”,所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居住在纽约、芝加哥、费城、曼哈顿等地的老师和同学纷纷行动起来,一条条忘却时差的微信、邮件与越洋电话,感动安抚着焦急的子钰,最终通过在纽约的一家最有名的琴行借到了一把贵重的名琴。

   

如今在国外的每一场演出,沈子钰都会演奏中国的民族音乐曲目,包括《草原之歌》、《二泉映月》等。她说,我希望能演奏更多的民族曲目,尤其是一些上音的原创作品,通过西洋乐器来展示中华民族的风貌和精神,这才是完美的中西合璧。

   

现在,这位见惯大场面的19岁女孩,最希望有机会回到上海演出,把最好的自己琴艺展现给最熟悉的老师和朋友。

 

 

“我只是一个中提琴教师”


短短几年,几个国际大奖纷至沓来,盛利莞尔一笑说“这个结果说是偶然,其实是必然的”。他用三个“绝对”来形容他的学生:一绝对能吃苦,二绝对有恒心和毅力,三绝对脑子要清楚,三者结合到一个人身上,尤其是孩子是很难的,她们同时能够具备这三个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也想在他们身上验证一下我的教学思想,呵呵。

     

比如,沈子珏在考学开始我就不断给他各种考验,印象深刻的是,记得曾经一周给她布置了四首练习曲,当时她是小提琴改中提琴,中音谱号还不太熟悉,这样大量的作业对于一个一般初改中提琴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心里很清楚,从视谱一直到背谱一周之内是可以完成的,果然如此,从那时候我就发现她有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很难想象,几年来,沈子珏寒暑假从来没有回家去过,都是在琴房里度过,这种牺牲连成人都难以做到。盛利还说,沈子珏和王舒涵都是出生在普通家庭,家庭背景都与音乐无关,但家教都很严格。

   

我以为,上音的弦乐教学一代代传承下来,在盛利身上充分体现,在专业上,他不止一次的带学生到处观赛或者比赛,这对学生的演奏以及思想和个人生活整体上有很好的帮助和锻炼;此外,他的教学还渗透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给了学生很多的启发和教诲,每到考学,比赛时,学生就不会有太多的的思想负担,就是尽量达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盛利还告诉我:参加比赛对学生有双重含义,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有的容易沾沾自喜,过分炫耀成绩,有的得到很高的荣誉,心态依然很好,我经常在课上告诉学生,要把比赛成绩当作促进的过程,面对年龄小的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格外重要。

   

盛利最后告诉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教师,教好学生是我天经地义的责任,我还年轻,还在积累经验,我还希望自己能够教出更多的中提琴学生,因为我的老师都是兢兢业业的上音人,他们就是从小这样教育我的,当然,我更希望世界中提琴舞台一定要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




谢谢加以关注、转发、点赞和支持!

欢迎在文末评论!

让我的原创“踏迹寻音” 的公众号脚步不断推出新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