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良春 编辑:李邦源 朱老以威灵仙治疗痛风、湿热黄疸、无精子症、骨刺、血丝虫病感染早期等经验,依此药之功,尚有发挥,兹举数例。 1、胆囊炎、胆石症 胆道疾患常以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为临床表现,剧者伴有呕恶、寒热、黄疸等,中医多从肝胆郁滞、湿热蕴结论治。朱老从《增补雷公药性赋》载威灵仙有“推腹中新旧之滞”中得到启示,常用威灵仙、金钱草、刺猬皮、柴胡、广郁金、鸡内金、虎杖、酒大黄等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有相当的疗效。威灵仙能松弛Oddi括约肌,使胆汁分泌增加,以利于胆石的排出,配伍诸药,理气解郁,通下泄热,能抑制胆囊炎症,促进排石和减少新胆石的生成。 医案举例: 徐某,女,68岁,退休教师。右上腹疼痛3天,牵及右腰部不适,腹胀,嗳气,大便不畅,因多种西药过敏,遂服中药治疗。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9.2×109/L,中性粒细胞占76%,舌苔薄腻,质偏红,脉细弦,拟从肝胆郁热,气机阻滞论治。 方用: 柴胡10g,广郁金15g,金钱草30g 威灵仙20g,刺猬皮10g,赤芍15g 酒大黄10g,炒枳壳10g,徐长卿15g 甘草6g 5剂。 2剂药后,腹痛已不明显,服完5剂症状消失。 2、支气管哮喘 本病发作期以呼吸气促、喉间痰鸣、呛咳有痰、不能平卧等为主要症状。朱老指出,凡咳喘一证,属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须识寒热;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宜分阴阳、辨脏腑。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故急性发作期从痰论治。威灵仙其性可升可降,《增补雷公药性赋》言其能“消胸中痰唾之痞”,利气道以缓胸闷喘促,蠲痰积以除咳喘宿根,威灵仙屡建奇功。朱老常在宣肺化痰、降气平喘的方中加用威灵仙一味。往往疗效大增。 医案举例 祁某,女,14岁,学生。患支气管哮喘3年,每秋凉季节,发作不断,经常半夜或鸡鸣时分喉间痰鸣,咳痰清稀,胸闷息促,舌苔薄腻,脉细滑略数。寒痰伏肺,肺失宣降。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用: 麻黄6g,细辛4g,杏仁8g 苏子10g,葶苈子15g,佛耳草12g 桑白皮10g,射干8g,制半夏10g 茯苓12g,银杏10枚,甘草5g 3剂 二诊:药后痰稀转厚,气逆稍减,仍守原法进治之,上方加威灵仙12g
三诊:再进3剂,自觉气道顺畅,喉间痰鸣,咳逆气短,霍然而去。改用咳喘胶囊,善后巩固。 3、肢体麻木症 肢体麻木是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血管神经营养传导障碍引起的疾病。病因虽多,但不外寒、热、虚实、风、湿、痰、瘀所致。朱老在辨证的基础上习用威灵仙,发挥其通行十二经络,引领诸药,直达病所的作用,每收佳效。 医案举例: 顾某,女,50岁,工人,小腿沉紧、麻木、作胀,昼轻夜重,当地医院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曾用维生素B1、通塞脉片,中药益气养血、柔肝和络剂等以及按摩治疗,经治月余不效。症见面色欠华,月经紊乱,夜间小腿感觉异常,不能入寐。舌苔薄,脉虚弦。肝肾不足,血不荣筋。观前医辨证用药并无不当,仍以原方加威灵仙、乌梅调治。 方用: 黄芪30g,熟地黄20g,当归10g 生白芍30g,炙甘草8g,鸡血藤30g 仙灵脾15g,木瓜12g,威灵仙20g 乌梅8g 服药5剂症状大减,再服5剂病愈。 4、呃逆 呃逆多由膈肌痉挛而致,虽属小恙,烦恼无穷。朱老用威灵仙、白及、蜂蜜隔30g,水煎服,用之多验。 医案举例 季某,男,63岁,退休职员。呃逆3天,昼夜不休。中药、针灸、穴位注射哌甲酯等多种方法不效,予威灵仙、白及、蜂蜜,水煎服,半小时后即瘥。 此外,朱老用威灵仙研末,醋调外敷,治疗淋巴结肿大、乳腺炎、腮腺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摘自《国医大师朱良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