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氏家族 最早跟世界接轨

 等待MYLOVE 2016-12-29

梅氏家族 最早跟世界接轨

正蒙学堂曾国藩读书会曾国藩读书会2016-12-29 10:02
0评论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对子女的教育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塑造,梅兰芳子女中夭折较多,仅有梅宝琛、梅绍武、梅葆玥、梅葆玖长大成人。梅葆琛是工程师,梅绍武是翻译家,梅葆玥也进了梨园行,攻的是老生。最小的儿子梅葆玖,传承了父亲衣钵。

梅兰芳根据子女的不同天赋秉性,为他们设计了成长成才的道路。子女们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作出了成绩。独具特色的梅氏家教,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佳话。

梅兰芳饰杨贵妃——1956年(资料图 图源网络)

梅兰芳饰杨贵妃——1956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让自己的名望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

作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梅兰芳是戏迷心中的领袖,名气可谓空前绝后。据说,在民国时期,有三样东西是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同仁堂,孙中山,梅兰芳。但梅兰芳从不以“大师”自居,更不希望子女顶着“大师”之子的帽子,躺在长辈的成就之上,甚至为长辈的声名所累。

相反,他尊重不同的艺术流派,主张孩子广泛学习。他的子女中,唯一从小就投身京剧艺术的是梅葆玖。梅葆玖十几岁正式登台,曾多次与父亲同台演出。

但梅兰芳并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复制品”。

为了给孩子打好基本功,梅兰芳请王幼卿先生教儿子《玉堂春》、《三娘教子》、《祭塔》、《祭江》等青衣戏。请昆曲名家朱传茗先生教儿子《断桥》、《思凡》、《游园惊梦》等昆腔戏。请陶玉芝先生教武旦戏,后来又请姜妙香、茹富兰先生教《辕门射戟》等小生戏。

梅兰芳每天还请徐元珊先生教儿子武功。

1950年10月,梅兰芳和梅葆玖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金山寺》和《断桥》,父子俩分饰白蛇与青蛇。这两出戏,梅葆玖分别是向陶玉芝和朱传茗两位老师学的,身段与梅兰芳稍有不同。

当时,有人建议梅葆玖按照父亲的路子演。但梅兰芳对他说:“你做你的,别犹豫。师傅怎么教,你就怎么做。临时变动,你也没有那种火候,可能不保险。”

梅葆玖后来回忆:“那时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多学、多演。这个阶段,不管老师教什么戏,教得怎样,父亲从不干涉,从不改动一个字。如果说我今天还能够在舞台上唱念做表比较自如,主要得益于那么多好老师给我打下的基本功。”

梅氏家族 最早跟世界接轨

福芝芳与子女们(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教育子女从小洁身自好明白事理

梅兰芳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没有一点乖戾气。认识他的人说:“这个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他自己也说:“我的性格,不适宜表演玩笑、泼辣一派的戏。”

不仅是表演,生活中也是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是端庄大方、处变不惊。这种风格也体现在梅兰芳的“育儿经”中。

教育子女时,梅兰芳善于用劝导代替责骂,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女从小就明白事理。长子梅葆琛回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始终很和蔼、很稳重,但有时很严肃,他从不会因为子女教育而发脾气,永远是以理服人,婉言开导。”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在香港演出的梅兰芳没有随团回沪,就在香港暂时隐居,深居简出。

1941年,梅夫人福芝芳带着子女到香港与梅兰芳团聚。当时,上海已经沦陷,学校教育走下坡路,一些纨绔子弟不思进取、生活腐化。梅兰芳听说了这些情况后,感到十分不安,生怕孩子们沾染上坏习惯,就把梅葆琛等几个孩子留在香港,鼓励他们温习功课。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都考上了比较进步的岭南中学。

梅氏家族 最早跟世界接轨

梅兰芳全家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而且长相和嗓子都与梅兰芳很像。这也是梅兰芳选他作为自己传人的重要原因。但梅兰芳几乎从不当众称赞他,最多也就是说:“这孩子有点小聪明,可是功夫还不够。”

据梅葆玖回忆,父亲对他的要求,有时候比一般的学生或演员更加严格。不过,严格得很有艺术,循循善诱,启人自觉。“如果一个动作做不好,他会从几个角度来启发你,然后让你私下再去琢磨,去练。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一个动作,怕搞得你挺紧张。”梅葆玖说。

当孩子在公众面前犯错时,梅兰芳也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顾忌孩子在公众面前的“面子”。但与此同时,他会认真地指出错误之所在,并帮助孩子去改正。

梅葆玖记得,他幼时和父亲同台演出,有时在舞台上偶尔错了身段。为了不让观众看出来,父亲当时会配合他一下。过后,父亲虽然不会为此而责骂他,但会认真地给他重排一遍,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你错了,他会给你分析,错在哪儿了,以后要怎么做。”梅葆玖说。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梅葆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也成为一代艺术大师,也使梅派艺术得以发扬光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梅葆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戏

梅葆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戏(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重视子女教育,吸纳东西方精华,与时代和国际接轨

梅葆玖先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10岁便开始学戏,启蒙老师是梨园“通天教主”王瑶卿之侄王幼卿,后又师从著名京剧男旦表演家朱琴心学习花旦。

虽然是从小学戏,但是父亲梅兰芳亦非常看重他的文化教育,“唱戏的没文化,也唱不好戏”。梅葆玖先生说,小时候,他跟着哥哥姐姐们一同上学堂,白天学习传统历史、数学洋文,晚上便跟着师傅们学琴、学戏。

如今,老先生自己也做了师傅,培养梅派后学。与一些“大师”收徒动辄磕头、敬茶的大排场相比,梅葆玖老先生对这些繁文缛节并不怎么感冒,也并未制定苛刻的“梅派家规”,他更注重徒弟的品性。

即便已是高龄,梅葆玖先生还是会隔三差五地到剧院给徒弟们讲戏,每次出国,他都会记得给徒弟们带礼物。其入戏之深、教戏之严谨、为师之和蔼,委实让人敬佩。

梅葆玖先生有段时间闭门谢客,潜心在做一件事情:录制梅派京剧名作《贵妃醉酒》和《太真外传》全本的两张唱片。

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吴迎先生介绍,此番梅葆玖先生录制的是《贵妃醉酒》和《太真外传》的全本。这两出戏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上世纪创新的代表作,不要说全本的录音,全本的舞台演出在近几十年来更是没有过,除了梅葆玖,别人没有功力可以做到。

这次录唱片,年届七旬的梅葆玖不是录一张传统的京剧发烧唱片了事,而是要往前走出新鲜的一步,即将梅派经典的剧目用现代的、跨界的方式重新编曲,加入大交响乐队和民乐,再在保持梅派唱腔精髓的基础上,用更为现代的方式唱出来。

吴老先生说,梅葆玖今天走上这条路,是梅兰芳做的序曲。他说在梅葆玖十几岁的时候,几番出国征服了西方的梅兰芳每次回国,都会带回很多西洋歌剧、交响乐甚至是流行音乐的唱片,他总是让梅葆玖听这些唱片,说:“你要是不听,京剧是唱不好的。”他常常指点儿子:“你听,人家这个女高音,音有多准!唱得多好!”

那时的梅兰芳,就懂得吸纳东西方各门类艺术的精华和与时代及国际接轨的重要性。而非常让人吃惊的是,京剧单线性的唱段音乐原本与讲究和声的西方音乐是不大好融合的,然而,如今学习过西方和声学的音乐教授们发现,梅兰芳在70年前创编《太真外传》时,就懂得和声的规律,在唱腔里就留下了可以添加和声的空间,让今天为这些唱段进行交响化编曲的作曲家们,非常自然地就可以填进这个空间。

梅氏家族 最早跟世界接轨

右起:梅兰芳、梅葆玖、福芝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梅葆玖说,从小,父亲就注意让他们好好受教育,这样即使不唱戏,也可以做别的。加上父亲本身是个开明而兼容并蓄、爱好相当广泛又相当聪明的人,使得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兴趣也相当广泛,所以才有今天的“不务正业。”

父亲,也是梅葆玖谈不完的话题。有那样一位出色、开明又可亲的父亲,有谁能不骄傲呢?

梅兰芳喜欢画画,画得还不错,和很多著名画家比如张大千、徐悲鸿等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梅葆玖记得,抗战期间父亲没事做,就每天晚上在家画画。晚上10点电灯没了,父亲就挂上煤气灯戴上老花镜画,让梅葆玖在一边做小书童,给他调色,他总是记得父亲说:“不行,调得不对,重调。”不演戏,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父亲就把那些画拿出来开画展。“来的人好多!一听梅兰芳开画展,大家都来买,一下子全卖光了!家里就有经济来源了。我母亲说他,干脆改去画画得了。”

除了画画,父亲的博学和兴趣广泛让他感叹不已。梅葆玖说,父亲看过很多佛经,对佛学相当有研究,他自创的《天女散花》,每一个表演的手势无不从佛学中而来,在向梅葆玖传授这出戏时,他仔细给儿子讲述每个手势在佛家的故事。他还在服饰学方面有研究,每次演出的服装都自己设计,查看很多资料画出设计图,然后让梅葆玖的母亲福芝芳到大栅栏去买料子。

梅兰芳还喜欢花卉园艺,据说他研究出如何嫁接培植出4000多种牵牛花的技术。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并擅长写诗填词。

他教育孩子们,传统的东西要学,西方的东西要懂,时尚的东西也要看,常常带着全家到电影院看电影,还学跳时髦的舞蹈。

梅葆玖记得父亲出国交流前,特意请了一位英国老师来教跳舞,他说:“在国外,跳舞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必须会跳。要是人家小姐到你面前一鞠躬,你说我不会,那多丢人!”梅葆玖说,后来回想他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

梅氏家族 最早跟世界接轨

福芝芳(左二)(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说父亲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跟世界接轨最早,从来不揍孩子。倒是妈妈福芝芳对孩子们比较严,因为妈妈是旗人,旗人的规矩大,父亲就说了:“没什么规矩,哪儿那么多规矩?”他待人都是那么好。

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价值几十个亿的收藏和家产,他的藏品中很多是无价之宝。梅葆玖说,母亲很聪明,把这些全部献给国家了。把这些东西留给子女,时间长了难免散失,不如给国家,还能永久地保存起来。

梅葆玖说,那些东西若是给子女,是不得了的财富,但难保他们不会成为“画贩子”,今天这个人找,就东卖一幅,明天那个人找又西卖一幅,然后换宝马,换别墅,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他们都理解妈妈的决定,没有争议。他说,除了父亲戏曲方面的一些东西,有一顶父亲在美国得到的博士帽也留给了他,那是他永久的纪念,但是终有一天他也会交给国家,他开着玩笑说:“绝不能让人说梅葆玖把他爸爸的帽子给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