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址追思 | 北洋,被妖魔化的北洋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12-30

       说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每次登上这块叫刘公岛的小岛,心情都很沉重,那是作为中国人来说,自然而然的情感,这里是大清北洋舰队的司令部,也是我们国家海军的梦魇之地。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但当我们还原历史时,总有很多扼腕叹息的地方,如果李鸿章当时不是让北洋舰队龟缩于刘公岛,结局肯定不会是最后那样,实际上经过黄海一战后,北洋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在,而且日军的联合舰队的损失也不小,从国力和疆域上来说,大清要是再进行抗击,把时间拉长一点,日军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很惨的。另外如果北洋的提督不是丁汝昌,而是熟知海战之人,结果还会那样吗?再有,如果当时镇守威海卫上炮台的清军,不是那么快被日军击溃,北洋水师会那么容易被歼灭吗?

      最近看了一部日本拍的电视《坂上之云》,其中重点讲到日俄战争时,日本人攻打旅顺口的时候,打得非常惨烈,可以说,如果不是最后乃木希典转换进攻方向,整个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都会全军覆没。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当年守卫威海卫炮台的清军,那么容易就被击溃?在军事上,攻和守实际上攻方所付出的代价是大得多的。

       历史上有很多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在众多观点流传最广的慈禧太后挪用了本该划拨给北洋水师的海军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造成了军费紧张,舰船年久失修。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决定性,慈禧太后挪用军费是会造成一些影响,但决不是后人所夸张的那样大。有资料记载:清政府每年应划拨给北洋水师白银为400万两,而实际划拨的只有140-150万两,而且就这150万两还要层层盘剥,我估计最后能到位的资金最少应该有110万两左右。从1888年到1894年,前后6年中应该说最少北洋水师应该拿到600万两以上的资金。那么是不是这样就造成了战争失败的后果呢?也许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持肯定的态度。那么让我们看看同期日本联合舰队从国库中得到了多少资金呢?240万两!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可见,战争的失败并不是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的必然结果,最多充其量是有一定的影响而已。 

      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如威海卫的岸基炮台的轻易失守:如李鸿章用不懂水战的丁汝昌来统领北洋;如山东巡抚的失职,让日军轻易的在荣城海岸登陆;如当时的清流派和洋务派的矛盾;但我觉得一个事件的结果应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这些原因里面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我想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些。

         那到底是什么让北洋水师输掉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呢? 
        我想了很久,我觉得就是两个字:我觉得应该是输在了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

       北洋水师不可谓不勇敢,从高升号大清将士们宁死不降,到邓世昌舍命撞吉野,刘步蟾、杨用霖战败自杀谢罪,到丁汝昌撕毁降书而自刎,当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大清官兵们窝囊吗?不,绝对不能这样去侮辱我们的军人,虽然其中也有方伯谦那样的败类,但毕竟那是极少之人。

       北洋之败,表面上看是军事的失败,但我觉得更应该从政治上去检讨我们的失败,大清从1840年开关,而日本是在1868年黑船事件后才开关,比大清接触世界晚了28年,为什么到了1895年,一个刚接触世界不到30年的国家,就能把开关50多年的庞然大物掀翻在地?

       实际上中国虽然开关早,期间也有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的本质是什么?其根本在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白了就是搞经济改革,而不进行政治改革,听上去很耳熟,打住。

      失败不可怕,但不能总是在同样的问题上失败,希望大清官兵们的鲜血能唤醒当今,再如此走下去,或许会再次跌倒。





行走中的史记


轻掸灰尘,阅读人文历史;

迈开双腿,探访中外遗址;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