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长沙7喜 2016-12-30


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是学五食堂的鸡腿饭、小西门的鹅腿还是博实CBD凌晨2点钟守候刷夜归来同学的温暖灯光?是选课时的拼rp、听课时的感动抑或无趣、还是期末出分后被正态的优秀率抑或“浓浓师生情”?

或许北大的宿舍、北大的食堂都不如隔壁,甚至不如很多其它大学,但北大终究是北大——这里有来自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和北大这个宽广的平台,还有一汪湖水与一批向往自由的灵魂。

很喜欢作者的这句话

毕业的时候,有同学说“希望北大不是我们一生的至高点”。现在我想,北大是我自由灵魂的起点。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用户李小栗
作者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用户@山中多木

◆  ◆  ◆

在北京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终于忍不住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只在P大呆了四年,跟那些六年七年乃至十年的师兄师姐们没法比。

前面也有人提到啦,刚进去的时候,认识的一群小伙伴里这个奥赛金牌,那个国家一等奖,钢琴十级琵琶古筝学了十年什么的压根不算稀罕,间或隐秘或公开地流传着一些XX是XXX的儿子/女儿的传闻。

就中文系来说,专业课老师几乎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大牛,上课的分量绝对足,而且老师们都特别和蔼可亲基本没有传说中的“架子”,可爱的不行。(编者注:旁听了多节中文系专业课,确实回上瘾哈)

当然,在这一群闪闪发光的人生赢家中,还有我这样从六线小县城吭哧吭哧应试教育上来的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的人。

没有专业证书,没有国家奖项,甚至大学四年成绩也是普普通通永远在奖学金的边缘徘徊(对了我们系我们级当时奖学金真的是纯按GPA拍的),社团也在做然而并没有风生水起,看起来怎么都不算一段金光闪闪的简历故事。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用户@我才不要当一条咸鱼

但是那个时候很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自由和充实。早上醒来去图书馆占个座自习一下,顺道去一体打个早卡,一天跑来跑去上课。

大一大二那两年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辩论队,大三开始准备申请,旧理教117因为可以自习得很晚经常被自习党占据,整个教室只有墙上的几个电源插座于是地下错综复杂的接线板缠绕在一起不分你我,围观了全程的陈小姐表示目睹了好几起接线板缠绕出的姻缘。

大四毕业,散伙。散伙饭没有太多人哭,离校那天我走的最早,于是好几个好朋友都来送我,拥抱,道别,从此成为校友。

听起来仿佛是一个传统的大学故事的模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找份好工作,谈个好对象。

北大给我的,却远不是这样。

刚入学时候,看着别人金光闪闪的经历,内心说不惶惑是假的。记得当年某NGO面试,面对着高中时期就参加了一堆联合国活动的竞争者,曾经的媒体经验也就是高中时期创立的校园电视台和一两次无果的投稿的我落选简直是必然的。

回到宿舍恸哭一场,觉得自己简直毫无长处。成绩并不拔尖,实习申请投出去石沉大海,挫败感排山倒海一样袭来简直要压死那个还不到二十岁的我。

放心,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人一道光一样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没有师长的醍醐灌顶,有的只是这个校园。

后来,一边挫败着一边还得好好学习拿学位呀,GPA也还是很重要的呀,所以大概日子过得也还算正常。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用户@雪晶晶碎碎念

有时候打卡锻炼路过湖边会发会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听他们聊天。慢慢地从三角地走回宿舍的时候会一条条横幅看过去,发现就业指导讲座和英语学习讲座,明星讲座国外领导人讲座,学术的主题活动和元火动漫社的社庆大会,电影协会放《哈利波特》还请了戴爷点评……这些消息统统都在一条狭长的小路上向我涌来。(戴爷指的是戴锦华老师,也是一课难求)

这个园子里同时发生着太多太多事,有着太多太多选择。

我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可走的路太多,不知道哪条路是生路。

再后来,转念一想,哪有绝对的生路,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所谓靠谱和成功,无非就是别人的认可。而我身边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我讲的却是:你开心就好。朋友,师长,都只有一句:你开心就好。

当初课后像一个小粉丝一样的战战兢兢找老师搭讪,语无伦次的说完自己的观点,老师跟我说:看来你是真的感兴趣啊。我说是呀我特别想做这个。老师温柔笑笑说,如果你想走学术这条路,一定要自己开心。

后来再去面对选择的时候,标准就简单了很多:做这个我爽么,我有能力支持自己做这个事情吗。

可能后来走的路不是那么符合大众标准,可是自己有承担责任的勇气,那就好了。

我的朋友们,从外企辞职自己创业者有之,Gap year之后回来毕业后自己创业并风生水起者有之,安稳考了公务员结婚生子者有之,放弃名校Phd学位去南美做NGO者有之。有些文化欢迎标新立异,却排斥那些现世安稳,有些文化宣扬现世安稳,就将那些离经叛道视为异端。

北大只是静静地给你一个拥抱,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跟许多人生选择完全不同的人成为朋友,世界是你意料之外的广阔。

人生没那么多戏剧性啦,敢做一个让自己爽的选择,大概是北大的校园文化给我受用一生的东西,和秋天的银杏路,春天的燕南园一样。毕业的时候,有同学说“希望北大不是我们一生的至高点”。现在我想,北大是我自由灵魂的起点。

Ps写的很乱请多谅解。个人经验,诸如其他更多方面有待方家补充指正了。

- END -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用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