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皇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崇祯放弃东三省南明割四省求和!

 邓超越梦想 2016-12-30


  崇祯上吊

  作者并非要“黑”明朝,但是作者要说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明朝三百年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其实并不准确,明朝不但割地而且南明还曾割地求和,割地求和不得后,合法南明政府宣布投降清朝。

  因此,从历史事实上说,明朝有割地,有称臣。

  首先我们说弃地,从史料看,当李自成进兵居庸关后,崇祯向关宁总兵吴三桂下诏,要求吴三桂“尽弃关外之地”。

  史书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四日(一说三月二日),李自成大顺军攻破宁武关占领大同,崇祯下诏书命令吴三桂弃地入卫京师。

  虽然崇祯没有明说自己是割地,但是他对吴三桂下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等于明朝宣布官方放弃东三省。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崇祯这道诏书虽然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影响(清朝继承明朝一切,东三省自然也是我们的嘛),但是在清末,支持同盟会的日本人却用崇祯这道诏书来证明“满蒙不是华夏之地”,他们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明朝在崇祯17年已经用法令形式放弃了东三省,那么,东三省就和明朝没有关系了;现在你们同盟会需要我们帮助你们推翻满人对汉人的奴役,那么我们要求你们把本来就不属于汉人的东三省割给我们做报酬,这也是很应该的嘛。

  


  清军入南京

  好,这个扯远了,我们在拉回来,崇祯上吊后,明朝事实上并没有灭亡,而是在南京拥立了福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弘光皇帝,也就是所谓的南明。

  南明内斗我们就不展开了,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进入南京城,弘光帝朱由崧仓皇出奔,在路上为武将所卖被俘。南京城未经抵抗,直接易手,文武勋戚大多降清。一时江南人心惶惶。仓促之下大学士马士英奉恪贞皇太后邹氏,以“黔兵四百人奉幸浙”。从广德、安吉一路南逃至杭州。

  弘光元年六月初七日,文武百姓朝见太后,请潞王监国,邹太后立即下旨“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昔宣庙东征,襄郑监国,祖宪具在,今可遵行”命令潞王监国,为其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潞王推辞再三,最终决定于六月初八日在杭州监国。

  也就是说,从南明诸帝的合法性来说,弘光帝——璐王监国这是最合法的,传承也是非常明晰的;之后的鲁王、隆武皇帝、永历皇帝严格来说合法性是没有弘光——璐王这一系强的。

  而作为东林党极力要拥戴的贤王璐王,在监国后的表现实在大跌眼镜:他上台后第一个命令就是派人去找清军和谈,提出割让江南四郡和清军议和;清军此时已经打下南京,当然不同意这样的条件,继续派兵南下。

  


  南明邹太后想象图

  六月十一日,清军已经到达塘西,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弃印上郑鸿逵舟而走,潞王命令参谋中书顾明彪去迎接清贝勒博洛。六月十三日,清兵抵达杭州,潞王等人已经决计投降。“并约满人袭击诸营”。

  当时方国安军与方元科还有裨将王庆甫等“与满兵战湧金门下,潞王使人以酒食从城上饷满兵”。称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自己的士兵还在和敌人打仗,潞王却在慰问敌人。方元科等人气愤而去。虽然没有抵抗,但当时博洛军队都驻扎在江岸,杭人以为潮来必淹,奈何三日潮水不至,杭州兵不血刃,从此归属于清,再也未易其手。浙东诸地也相继迎降。

  虽然潞王监国政权,成立短短六日旋即灭亡,但是弘光与璐王一系的传承却是很明晰的,应该说璐王割地求和就是南明官方态度。

  因此,从历史上说,明朝有割地有求和的;除非按照清朝的认识:南明不是明朝。


以下精彩内容为粉丝亲身经历投稿


午饭吃一宝, 燃烧脂肪月瘦10斤,轻松告别大肚子!



女人私处体毛知多少?看这些不能说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