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皇帝死了之后,南方陆续出现了几个反清朝廷,都是哪些人呢?

 大秦之歌 2020-06-24

每一个

喜欢大秦的人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大秦之歌

作者简介:头条号历史问答达人

封面图|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影视照

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陕西西安,一场由陕北农军起义军发起的登基大典正在举行,正式登基成为皇帝的是农民军领袖李自成。这一天,李自成将自己的国家名称定为“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因为是大顺朝首都,因此也叫“西京”。可以看得出来,李自成和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也希望自己建立的国家万世永昌、长治久安。

新建的大顺政权虽然是一伙“流寇”建立,但中央政权的管理组织却一样不缺,中书省六部堂官全部照搬照抄大明的行政管理体系,地方省级设置节度使,按照道、府、州、县这种中国古老帝国的标配系统下沉到乡镇,各级管理官吏也随之任命齐备,一个崭新的大顺王朝呈现出气象万千的声势。

为了给新生的大顺政权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李自成登基伊始,就确定了开科取士的一揽子人才发展计划,扶风人张文熙有幸成为大顺王朝的第一位状元。关中的老百姓很快张开胸怀,热情洋溢的拥抱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对李自成如醉如痴,万般崇拜。

长安虽是李自成大顺王朝的首都,自古就是帝王之地,但李自成并未满足于在长安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将目光投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大明王朝尚未被他彻底打垮,只有完成了对明朝的最后一击,他的人生才相对完美。

图1|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画像

公元1644年,农历新年后的第八天,关中的空气分外阴冷,寒风料峭,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疼痛。李自成亲自挂帅,带领大批军政人员开始向北京进发。长安城除了留下部分留守人员外,其余人都跟着“闯王”去解放北京。

兵贵神速,对于常年奋战在“反围剿”战斗中的李自成来说,深谙其中的道理。此次进军北京,大顺军更是出奇的顺畅,一路过关斩将,很少遇到明军负隅顽抗的事情发生,大多都是一触即投,改弦更张,变成李自成的人。因此,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李自成就来到北京城下,包围了北京城。

公元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下令正式攻城,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将这座大明帝国使用了250多年的帝都一举攻破,大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眼看着国破家亡,自己却无力挽救,最后怀着无限绝望心情,结束了自己34岁的生命。自此,煌煌帝国大明王朝也随之结束。

1644年这一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应该被浓墨重笔书写的一年,朝代更替就如同电影镜头一般快速,让人目不暇接。李自成的大顺军自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撤出北京,开始向南逃去。北京城取而代之的主人变成了来自关外的清朝,他们成了这个中原王朝的新主人。

图2|清军与明军攻城图画像

清朝进入北京之后,随之也将首都迁到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在这里为顺治皇帝福临隆重举行了第二次登基大典,此次大典完全按照明朝的礼仪进行,借此向全天下人宣称大清王朝从此以后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就在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的同时,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朱元璋后代以及明朝的故臣,也投入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中来,前前后后涌现出很多个地方性小朝廷。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小朝廷梳理一下,看看这些小朝廷是如何建立起来?又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

弘光政权是崇祯皇帝死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地方性明朝小朝廷。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有两个首都的朝代。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南京成为明朝的首都。但在朱元璋死了之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皇位尚未坐稳,就被燕王朱棣取而代之。朱棣大概觉得自己在北京当皇帝会安稳一些,于是便将大明首都也一起迁往北京。只不过他依旧保留了南京所有的政府部门,把南京作为大明在南方的第二首都,形成一南一北两个首都,两套政府班子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

因此,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很多朱元璋的子孙也就蜂拥而至来到南京。这里虽然没有皇帝,但六部、国子监、大理寺等等政府机关仍在照旧工作,成为实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故明重地。

图3|清军与投降明军编队画像

明朝南京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成为抗清复明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南京朝廷在得知崇祯皇帝死了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建立新的朝廷,重新立一个皇帝。崇祯皇帝的儿子都没有逃出北京,新皇的人选只能在朱元璋的其它子孙中选择。这些逃到南京的藩王,身上流着朱元璋的血脉,只能从他们当中选一个出来。

当时,来到南京的藩王有福王朱由崧、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人,最有竞争力的也是这几个人年龄较大一些的。当时分散在全国的藩王多达35人,聚集在南京城的有十多位。

但是历来的储君选择都是一件大事,里面掺和了各种党派势力,大家都想成为迎立新皇的功勋人物,从而在新朝廷里分一杯羹。史可法领导的南明南京政权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党争漩涡之中。在一众藩王之中,最有竞争力的是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福王朱由崧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直系子孙,但这个人比较昏庸,贪图享乐,是一个没有帝王之才的低能者。所以,史可法并没有因为他是明神宗的直系子孙而打算选择他,在他眼里,潞王朱常淓才是真正的皇帝人选,这个人比较贤明,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图4|清朝贵族入关后的影视图

如果一切按照史可法的设想,潞王将成为明朝南京政权的新皇帝。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马士英也逃到了南京。他是朱元璋老家凤阳的总督,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宦官。宦官的思维方式与政府其他官员都不同。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否定了史可法的意见,认为选择福王朱由崧才是正确的选择。新皇帝的人选在马士英的强势干预之下,福王朱由崧毫不悬念的成为南京明朝的新皇帝。

公元1644年5月15日,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这就是历史上南明弘光政权。当时弘光政权的地盘还很不错,占有东南七省富庶地区,兵马有近百万,完全有能力和清朝进行对抗。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无耻。南明政权又被马士英、阮大铖等宦官把持,注定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公元1645年5月14日清军抵达南京,福王朱由崧领着自己的后宫人员四五十人逃跑,南京城大小官员全部投降,自此成立一年的南京弘光政权倒塌。

就在弘光政权倒塌之后,公元1645年的闰六月二十七日,镇江总兵郑鸿奎和其兄泉州总兵郑芝龙等一批大臣拥立朱元璋第九世孙唐王朱聿健为帝,建元隆武。

图5|李自成大顺军进入北京后的画像

朱聿键是明末时封地在河南的唐王。公元1636年,皇太极带着大队清军入关,兵锋直指北京,朝野震动。朱聿键看到国家有难,发起倡议,号召各地藩王去北京勤王,并亲自带兵驰援北京。

明朝对各地藩王的行动有严格的规定,没有诏书私自带兵勤王,尽管初心是好的,但却违背了大明律法。因此,被朱聿键被一些大臣借机诬陷为谋反,属于大逆不道之罪。结果被夺取爵位,废为庶人,幽禁于凤阳监狱,成了一名囚犯。

崇祯皇帝死后,弘光政权建立,需要将四分五裂的朱氏家族重新组织起来。朱聿键才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被弘光政权的朱由崧封为南阳王,也恢复了爵位。并命令他迁居广西。

朱聿键还没有走到广西,就接待弘光政权倒塌的消息。于是就赶紧往杭州逃跑,希望能在杭州有个立足之地。在逃往的路上,朱聿键又遇到了正在逃往的镇江总兵郑鸿奎和户部郎中苏观生。这两个人都是弘光皇帝朱由崧的下属,朱由崧被清军所擒拿,大明再次陷入没有政权的尴尬地步。这两个人一看朱聿键有利用价值,他们又都是福建人,私底下一合计,觉得把朱聿键弄到福建再搞一个朝廷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图6|清军镶白旗军队影视照

于是,他们两个就把朱聿键带到福建。郑鸿奎的哥哥郑芝龙此时刚好是泉州的总兵,手里有一定的人马,于是就和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等人一起,拥立朱聿键即皇帝位,成立起隆武政权。

这是大明灭亡之后,由朱元璋子孙建立的第二个大明政权。隆武政权建立后,周围很多热爱明朝的大小势力都来投奔,浙江、福建等省的明朝官兵和义军都纷纷响应,军队人数一下子扩展到四五十万之多,势力范围包括福建、两广、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南方大片地方。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攻打福建,准备消灭隆武政权。此时隆武政权的实权派人物郑芝龙准备投降清军,所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结果导致福建大片土地落入清军手里。隆武帝朱聿键于当年9月21日逃往至福建长汀,不久清军前锋追到,将朱聿键以及随行的官员全部杀害于长汀行宫。隆武政权自此寿终。

就在朱聿键登基称帝,建立隆武政权的第二天,比他低一辈的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监国,建立起鲁王政权。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世孙,对满清入侵大明同样充满仇恨,他也是所有朱元璋子孙里抗击清军最卖力的一个。

图7|山海关吴三桂作战影视照

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被封在山东兖州。所以朱檀的后代一生生活在山东,稳稳当当地做他们的藩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清军入关,这一连串的变化是鲁王朱以海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他也选择了逃跑,最后在浙江暂时安顿下来。

弘光皇帝朱由崧登基之后,派人联系身在杭州的鲁王朱以海,命令他移驻到台州。刚到台州不久,清朝在北京下达了薙发令。这是一个失败的命令,让本来已经投降清朝或者打算投降清朝的汉族官员感受到莫大耻辱,很多地方的明朝官员和老百姓又激情饱满的投入到抗清运动中来。

在浙江金华,南明的兵部尚书张维国起兵反抗。在浙江余姚,史科给事中熊汝霖也举兵抗击。此外,刑部员外郎钱萧乐和举人张煌言在浙江鄞县起兵反抗,一时间,浙江的反清形势高涨。但他们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旗帜,几个人商量再三,觉得朱以海最为合适,于是,他们一起拥立朱以海至绍兴,建立起反清复明的临时政府,对外号称监国,不立年号。

图8|闯王李自成影视照

鲁王政权建立之后,在浙江钱塘江一带拥有很强的势力,在与清军多次对抗中,还取得了不少成绩。

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建立隆武政权后,派人给浙江的鲁王朱以海下诏,希望鲁王能认可唐王政权,服从隆武政权的管理。但朱以海并不认可自己这个叔叔,对唐王的指手画脚很不高兴。拥立朱以海的张维国等人也不愿意接受隆武政权的节制,于是本来是一家人的叔侄两人却在抗清大道路选择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道路。

顺治三年三月初一,清军战船开入钱塘江,开始打击鲁王政权。不久之后,清军势如破竹,不到一年功夫,就荡平了盘踞在浙江一带的鲁王政权。鲁王政权正式终结。

虽然政府垮了,但鲁王朱以海却显得命大。他逃出浙江之后,来到福建厦门短暂休整之后,身边再次聚集起一大批明朝反清官兵。过了一年,他们迁居到长垣,重建起鲁王政权,以熊汝霖为内阁大学士,钱萧乐为兵部尚书,张煌言为右佥都御史,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候,建立起中央集权管理组织。

图9|明末官员图

鲁王政权重建之后,刚开始运作的还不错,从清军手里收回了不少地盘,形成了三府一州共27个县的规模,同时对盘踞在福州的满清势力发起攻击,围攻时间长达一年多。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三月,在清政府重兵围剿之下,鲁王政权分崩离析,最终他又离开福建进入浙江。

南明反清政权此起彼伏,但都比较短命,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政权以及广州的邵武政权,存活的时间都比较短,大概都在一年左右时间,鲁王政权的时间虽然稍微长一些,但也没有超过三年。只有永历政权,存在了有十多年时间,算是南明政权相对比较长的一个小朝廷。

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的孙子,桂端王朱常瀛的小儿子。桂王的封地原来在湖南的衡阳,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占领衡阳,朱常瀛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一家老小逃到广西梧州。

图10|弘光政权大宦官马士英影视照

朱聿键的隆武政权被清军击溃之后,南明广西巡抚翟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起兵反清,于是在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迎立桂王朱由榔在两广的肇庆监国。之后,登基称帝,建元永历。永历皇帝朱由榔胆小怯弱,优柔寡断,在位期间,经常东躲西藏,被后人称为“走天子”。顺治十六年,走投无路的永历帝带着随从1400人进入缅甸,住着草房,以竹为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公元1661年底,缅甸政府迫于清朝的压力,只好将永历皇帝交给清军。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

明朝明亡之后,南明的反清复明势力虽然轰轰烈烈,但终究是一盘散沙。面对清军攻击,却不能团结一致,始终各自为政,相互攻击。且内部争斗激烈,消耗掉很大精力,依然延续了明末时期,大明朝廷的一些弊端。如能万众一心,放下彼此争斗,以南明的势力而言,也许还有复明的机会。只可惜,大明弊端日积月累,再也回不去了,只剩下灭国这一条路。

图11|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影视照

 ·END· 

大秦之歌在秦史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