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万历到永历——晚明风云四十年(中)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5

弘光帝虽然顺利继承皇位,但他是在江北四镇的支持下,才得以继位的,因此成为皇帝后的弘光帝不得不大肆封赏支持自己的四镇武将,滥行赐爵、赐予封地,极度笼络。四镇武将依仗着弘光帝的宠信而飞扬跋扈、压榨地方,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南明武将势力自此开始壮大、且尾大不掉,军阀坐大的不利局面逐渐在南明形成。

同时,弘光帝本人素质不高、并没有治理国家的突出能力,本人又沉迷酒色、穷奢极侈,醉生梦死,南明社会风气在皇帝的不作为下很快糜烂腐败,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迅速衰微。南明从刚建立时开始,就显露出国祚不永的先兆。

文章图片1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元年(1645年)三月,南明武昌守将、宁南侯左良玉以“南太子案”处置不明、内幕黑暗为由,自称奉被弘光朝廷扣押的“皇太子”之“密诏”,以“救太子、诛奸臣”的名义从武昌率大军南下,直驱南京,准备武力推翻弘光政权(很有可能是东林党唆使)。

面对左良玉的“奉诏讨奸”举动,弘光帝大怒之下,抽调了江北四镇原本布置在两淮一线防备清军南下的军队主力,布防于长江上游抵御左良玉。

南明的内讧,导致淮河沿岸防守出现空缺,兵力严重不足。清摄政王多尔衮则抓住这天赐良机,趁南明两淮防守空虚的机会,于顺治元年(1645年)三月底出兵南下攻打弘光政权。一个月之内,清军连续击败两淮南明守军,攻克徐州、归德、颍州、太和、泗州等地,顺利渡过淮河,兵临南京最后的屏障、江北扬州城下。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清军攻破扬州,驻守扬州的南明督师、兵部尚书史可法被俘后不屈就义。随后,清军从扬州渡过长江,攻克南京外围的京口、镇江。五月初十,弘光帝在惊慌失措下主动弃守南京,只带领內侍、嫔妃数十人逃奔芜湖,投靠自己的亲信、芜湖守将、南明靖国公黄得功,马士英则在乱军中奉皇太后邹氏逃往杭州。五月十五,清军在滂沱的大雨中正式进入南明的统治中心南京城。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二十二,清军追击弘光帝到达芜湖,和黄得功部明军展开交战。明军不敌清军的进攻,纷纷溃败,黄得功也在作战中受了重伤,因不愿被俘、也不愿投降,于是自刎而死,为大明效忠。

黄得功兵败自尽后,弘光帝准备趁乱坐船逃跑,但被想要获取富贵的黄得功手下总兵田雄、马得功等人劫持。田雄、马得功随后将弘光帝献给追击的清军,以此换取了在清朝的官禄和世爵。

文章图片2

五月二十五,在位仅仅一年的弘光帝被清军押回南京,暂时于江宁县衙软禁关押。九月,弘光帝被押送到京师,和其他投降、被俘的明朝宗藩一起软禁。

弘光帝被俘后,南明官员曾经在杭州拥立潞王朱常淓为监国,但六天之后清军即抵达杭州,潞王没有抵抗,直接开城投降。此后潞王与弘光帝一同被押往京师。

弘光帝、潞王先后被俘、投降后,部分不愿意投降、坚持抵抗的南明官员,以及地方实力派——礼部尚书黄道周、巡抚都御史张肯堂、南安伯郑芝龙等,于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拥立大明唐藩宗室、前唐王朱聿键为新帝,以继承弘光帝所遗下的皇统。朱聿键即位后,改弘光元年为隆武元年,并给“北狝”的弘光帝上尊号“圣安皇帝”。朱聿键就是南明第二代皇帝——隆武帝。

隆武帝之所以一登基,就给被清军俘虏北上的弘光帝上尊号为圣安皇帝,是想以此证明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但在弘光帝、潞王陷入清军之手、而隆武帝尚未称帝之前,在浙江的大明鲁藩宗室、鲁王朱以海也被浙江地方官员郑遵谦、张国维等拥立为监国,于浙江绍兴设立了监国鲁王府。

因此,自称继承了弘光帝皇统的隆武帝,和自立为监国的鲁王这两个大明宗藩之间,在此之后一直为了谁才是大明王朝正统所在而争论不休、并不断相互攻讦、甚至武力对抗,南明政权在弘光帝之后的内讧局面,依旧没有缓解的迹象,且在持续加重。

隆武帝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论宗室辈分,朱聿键还是崇祯帝朱由检、弘光帝朱由崧的祖辈(和万历帝朱翊钧一个辈分)。但朱聿键和大明帝系大宗的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假如没有明末乱世,崇祯帝没有自尽殉国、大明中枢也没覆灭的话,身为远支藩王的朱聿键只能在封地富贵悠闲生活到老,根本不会有日后的艰难经历,以及登基称帝的可能。

文章图片3

万历三十年(1602年),朱聿键出生于河南南阳唐王府,是时任唐王朱硕熿的长孙、唐世子朱器墭长子,朱聿键也是唐藩的第二继承人。

虽然朱聿键身为天潢贵胄、又是唐藩将来的继承人,但他的青少年时期却过得很是艰辛、甚至可以说悲惨。朱聿键的祖父、时任唐王朱硕熿因为宠爱嬖妾(就是小老婆),所以被妾室蛊惑,对法定的继承人、唐世子朱器墭很是厌恶,想要废黜朱器墭的世子之位,而以宠妾所生的儿子朱器塽继任世子。

于是,唐王朱硕熿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借口世子朱器墭忤逆不孝、行事狂悖,将朱器墭关押到王府承奉司中严加看管,连带世子之子、自己的几个孙子:朱聿键、朱聿鏼(朱聿镆)、朱聿鐭、朱聿锷、朱聿觨等,也被一并关入承奉司中,和世子朱器墭共囚一处。这一年,朱聿键虚岁才十二。

原本唐王想要把看不顺眼的儿孙们关押看管后就减少供给,让他们缺衣少食而亡,幸好唐藩长史司中有一个叫做张书堂的小官怜悯无辜被囚的世子父子,因此经常私下里送一些糙米饭、粗布衣等衣食给朱器墭父子,这才让世子父子能够勉强活下去,不至于冻饿致死。

这样的囚徒日子,朱聿键一过就是十六年,从一个十二岁的孩童,成长为年近三十的成年人。后来唐王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孙,于是稍稍放松了对世子父子的监管,但始终没有彻底释放他们,也没给成年的孙子们请婚,导致朱聿键兄弟早就过了正常成婚的年纪,却迟迟没能娶妻成家。

在十六年的囚禁、看管期间,朱聿键没有就此认命沉沦,而是坚持对抗命运的不公、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对待祖父也恪尽孝道,没让任何人抓到把柄(以便以此废黜自己父子)。同时,朱聿键在关押地点一直埋头苦读,研习典籍、通读百家,使自己的眼界、见识得以开阔,品性得到磨砺,意志更加坚强,一点儿也没有虚度光阴。

文章图片4

崇祯二年(1629年),唐王朱硕熿患病,一度病得很重;假如唐王就此薨逝的话,那么被囚禁十六年之久、却一直没有被废黜唐世子名号的朱器墭就有希望继位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但是朱器墭的异母弟:唐藩福山王朱器塽、安阳王朱器埈(即唐王朱硕熿宠妾所生的小儿子)早就在觊觎唐世子之位、并急切地盼着将来能够挤掉大哥朱器墭、承袭唐藩。

因此,在唐王患病病重之时,朱器塽、朱器埈不顾兄弟亲情,悍然对兄长下手、用毒药毒死了唐世子朱器墭,以达到取代兄长、继承唐藩的险恶目的。

虽然唐世子死得不明不白,但唐王却不予理会,草草给长子办理了丧事,还准备就此改立朱器塽为新任世子,而将朱聿键这个具有合法继承权的孙子抛到一边。

幸好,在闻讯前往唐王府吊唁唐世子的官员中,河南右参政、分守南阳道陈奇瑜心存正义、不忿于唐王的昏聩和冷血,于是出言警告唐王,说世子之死颇多蹊跷、死因不明,假如又要贸然改变唐藩世系承袭人选的话,那么朝廷一定会调查追究、自己也会向朝廷奏明此事,要求调查内幕。

唐王年迈、时日无多,又怕朝廷真的派出使者严查此事,导致自己以往的过错被深究,于是打消了改立世子的主意,立即立长孙朱聿键为“唐世孙”,以显示自己绝无更换王储之事。陈奇瑜也见好就收、不再逼迫、威胁唐王,以免落下个“欺凌宗室”的名声。就这样,唐藩的世系承袭之争,由此落下帷幕,朱聿键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成为唐藩继承人,而不再是毫无人身自由的高级囚徒了。

崇祯二年十二月(阳历是1630年1月),在位长达六十年的唐王朱硕熿薨逝,谥号“端”,即唐端王。二十九岁的唐世孙朱聿键顺利接管了唐王府,并在三年守孝期满后(实际是二十七个月),于崇祯五年(1632年)继任唐王。朱聿键成为唐王后,马上向朝廷给冤死的父亲请封,最终给父亲请到了“唐裕王”的封号。

文章图片5

因为少年时的坎坷、以及成年后的艰辛,朱聿键继任唐王后,对当时的天下局势和民间疾苦十分了解,他从未像其他宗室藩王那样,骄奢享乐、纵情声色,不学无术,而是延请名士、大儒前来南阳,在唐王府内和自己一起研读儒学、臧否大势;又主动献出自己的宗禄及唐藩财物,用以救济灾民、修筑城池、加强地方守备。

这样不俗的表现,在当时昏庸颟顸的大明宗藩中,自然可以称得上见识过人、目光长远,但唐王朱聿键的表现太过于锋芒毕露、雄心初露,所以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崇祯帝以及朝廷文官集团的猜忌和提防。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为了给父亲报仇,朱聿键以唐王的身份,将叔父福山王朱器塽、安阳王朱器埈(就是当年毒害唐裕王的两个罪魁)召唤至唐王府中,然后亲自下令,以残害手足、祸乱宗藩的名义,对朱器塽、朱器埈施以杖刑,当场打死了朱器塽,朱器埈也被打残。

虽然唐王此举是在给冤死的父亲报仇,朱器塽、朱器埈两人也确实是罪有应得,但未经请示朝廷,就私自对宗室长辈下死手,唐王这样做,实在有“擅用公器、藐视朝廷、违背祖训”之嫌。因此,崇祯帝对行事果决、气度雄迈,又“有违祖训”的唐王起了深深的忌惮之心,准备寻找借口惩处唐王这“僭越之举”。

就在同年八月,清军(同一年,皇太极已经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在阿济格的率领下,第三次毁边墙入关伐明,北直隶各地都处在清军的进攻中,因此,崇祯帝下诏征调天下文武官员率军勤王。在南阳的唐王报国心切,不顾路途遥远,也上疏给崇祯帝,要求在南阳当地招募义军、北上勤王。

按照大明永乐之后的祖制,“藩王不可掌兵”,尤其是唐王不久前就犯了崇祯帝的忌讳,更加不被崇祯帝所喜。因此崇祯帝立即给唐王回信,严令其不得私自募兵北上,就地护卫南阳封国即可。

文章图片6

可唐王忧心国事、壮志激怀(也可以说想施展心中的抱负),于是在接到了崇祯帝的谕旨后,依旧怀着满腔的热血,在南阳招募若干民壮,再加上唐藩自有的护卫民校(天顺以后旧制、藩王可拥有不超过三百六十人的民校,用以出入仪仗、王府护卫等职责),组成了一支千余人的唐藩护军,然后在南阳誓师,并亲自领兵北上、勤王京师。

唐王率“勤王军”一路北上,刚刚抵达裕州(河南方城、距离南阳不到二百里),他出兵勤王的消息就被河南巡抚杨绳武得知。杨绳武一面紧急向朝廷奏报、一面派出使者赶到裕州,好说歹说,才劝阻下唐王不要北上。

而唐王不顾旨意、私自出兵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满朝文武瞠目结舌、对唐王如此大胆的举动震惊不已,崇祯帝更是勃然大怒,严旨勒令唐王立即率军返回南阳,不得稍有停留。收到诏书后,唐王才怏怏不乐地带着“勤王军”从裕州返回南阳,一路上还和附近的农民军乱打了几仗,互有胜负。

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清军在北直隶各地肆虐了三个月后,满载而归、出关北返,京师一带的威胁暂时得以消除。崇祯帝终于可以腾出手,好好处理一下不尊祖制、擅自募兵、藐视皇权的宗室刺头、唐王朱聿键了。经过数次朝议,崇祯帝当月颁布谕旨,将唐王朱聿键废为庶人,发往凤阳高墙(宗室监狱)内关押,唐藩改由其弟朱聿鏼承袭,继任唐王。

被废黜王位、并被关押到凤阳高墙中后,朱聿键在凤阳又做了八年的囚徒。因为他不屑于向监守太监行贿(以求得优待),因此遭到了管理高墙的陵监石应诏等人的欺凌和虐待,被用墩锁法长期折磨,几乎因此丧命。

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凤阳巡抚路振飞巡视高墙,拜见了朱聿键后,得知朱聿键的不幸遭遇,于是向崇祯帝上疏陈述高墙内陵监、官吏欺压罪宗的状况,并请加恩给犯罪的宗室。崇祯帝随后下旨诛杀了欺凌废唐王的陵监石应诏,朱聿键这才稍稍得以改变处境。

文章图片7

同一年,唐藩封国南阳府被农民军攻克,时任唐王朱聿鏼和大部分唐藩宗人都死于乱军之中,只有朱聿键的两个弟弟朱聿鐭、朱聿锷乘乱逃出,向南逃命,随后暂时居住在南直隶一带。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京师被农民军攻克、崇祯帝自缢殉国;五月,崇祯帝堂兄、福王朱由崧取得了江北四镇以及马士英等文臣的支持,在南京继立为新帝,承袭大明皇统,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南明由此开端,朱由崧即南明弘光帝。

在弘光朝新贵、广昌伯刘良佐的奏请下,弘光帝将朱聿键从凤阳高墙中开释出狱,南京礼部以前任唐王朱聿鏼已经遇害、唐藩现今无主为由,向弘光帝奏请复封朱聿键为唐王。弘光帝不允,只封朱聿键为南阳王,并要求朱聿键迁至广西平乐府(广西桂林以南)居住。

朱聿键在高墙被关押八年,身体状况不佳,且一贫如洗,所以获得自由后没能立即前往平乐府,只能暂居于苏州。这个时候,他的两个弟弟朱聿鐭、朱聿锷也闻讯赶来和他相会,一起住在苏州。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经过一年多的休养,朱聿键身体大致恢复、也存了若干财物,于是准备启程前往平乐府。但还未出发,弘光朝廷就开始了内讧,弘光君臣和自称'奉皇太子密诏讨奸’的武昌守将左良玉之间,在四月的时候展开了内讧,导致两淮间驻扎的明军被抽调南下,对抗左良玉进攻南京的大军,两淮防线因此空虚不备。

趁着这个好机会,已经入关占据北方的清军大举南下,一个月内就攻克了两淮和江北的大片疆域,于五月初包围南京。弘光帝丢弃南京、仓惶出逃,在芜湖被清军俘获。随后,监国潞王在杭州也向清军投降,南明政权一时无主。

文章图片8

此时,在江浙、闽粤一带的南明残余朝臣们准备再次从幸存的皇室宗藩中挑选合适者,以承袭弘光帝之后的大统。而弘光帝和潞王先后失陷于清军之手后,自明世宗嘉靖帝以下的皇族近支宗室中,除了远在广西梧州的明神宗万历帝第七子桂王朱常瀛及其诸子外,基本全灭。并且桂王一系虽然有伦序优势,但远在广西,距离江浙等地太远,短时间内不能前来,继承大统。

于是,江浙、闽粤明臣中的地方实力派南安伯郑芝龙、文臣礼部尚书黄道周、都御史张肯堂等人在仔细衡量了现存的、且身处江浙的宗藩成员后,一致决定推选虽属于宗室远支、但心性坚韧、经历丰富、气度昂扬的前唐王、现任南阳王朱聿键为新帝。此后,由黄道周领衔出面,群臣三次向朱聿键奉上“就任监国”奏疏。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十七,朱聿键抵达浙江衢州,公开向群臣、军队发布了““恭行天讨,以光复帝室;驱逐清兵,以缵我太祖之业”的誓词,表示自己接受“监国”之重任。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初七,监国唐王抵达福建福州,以南安伯府为监国行宫。闰六月二十七,监国唐王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以弘光元年七月初一之后为隆武元年,以福州行在为天兴府,同时修建行在太庙、社稷,以及唐国宗庙,并以弟弟朱聿鐭继任唐王。

朱聿键就是南明第二代皇帝——隆武帝。他继位之时,年已四十三岁,而之前的两次被囚,让他在监禁中度过了二十四年的灰色岁月。

文章图片9

隆武帝在藩时就心怀国事、积极进取,继位后更是有恢复天下、重建社稷的雄心。为此,隆武帝大力整军备战、并竭尽全力想要消除党争之祸、整衰败不堪的吏治,以求积攒有生力量、凝聚民心,从而得以顺利出兵北伐,恢复大明社稷、重建山河。后世的史料中,称赞隆武帝“励精图治、积极进取、锐意恢复、乃中兴之主气概也”。

但隆武政权虽然号称承袭弘光帝所遗下的社稷,自认为南明正统,可是同一时期,南方各地还有着数位自立一方的宗藩,其中以浙江鲁王政权实力最为强大;这些自立势力对隆武政权并未实心臣服,而是怀有私心、相互对立,南明的内讧,在大敌来临之际,还在无休止的进行。

另外,虽然隆武帝已经登基称帝,但隆武政权的实权,统统被以郑芝龙为首的郑氏地方实力派集团所掌握,隆武帝虽英明睿智、胆识过人,但无兵无将、号令不出皇宫,只是郑氏集团所立的一个的牌位而已,几乎有如傀儡。

隆武帝对内无法压制监国鲁王势力、外对没有抗击清军南下的实力、郑氏集团又勇于内斗、怯于御外,隆武政权从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丝毫没有隆武帝所期盼的“北伐中原、恢复社稷”的中兴迹象。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初,驻防杭州的清军趁着鲁王和隆武帝之间展开内讧的机会,于五月间出兵南征,首先击败了绍兴的鲁监国军队,鲁王被迫放弃绍兴,躲到舟山群岛。击败鲁王后,清军在征南大将军博洛的率领下,绕道江西,攻克吉安、赣州,直扑福州天兴府而来。

在此期间,为了彻底断绝心怀前明的地方拥明力量的希望,清摄政王多尔衮借口被软禁在京师居住的明朝宗室藩王“私藏前朝印信、意欲谋反作乱”,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将软禁在京的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惠王朱常润、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荆王朱慈煃、衡王朱由棷、周王朱绍烿、崇王朱慈爚、德王朱由栎等十七位前明藩王宗室押赴京师菜市口,以“谋反”的罪名公开斩首,以此消除潜在的隐患。

文章图片10

清军攻取江西赣州之后,准备继续进军,截断福建和湖广内陆之间的联系,以便包围福建,攻克福州天兴府。危急时刻,隆武朝大学士黄道周自请外出募兵、抵抗清军进攻,隆武帝感动万分,亲自给黄道周送行。但由于隆武朝廷的大权都被郑氏集团所掌握,隆武帝无法给予黄道周实际支持,只能给拼死出征的老臣一百道空白官札,而没能划拨一兵一卒、一两军饷。

黄道周出兵后,郑芝龙等人不但不予援助,还在后方散播谣言,诬陷黄道周交通外臣、欲谋不轨。黄道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很快在和清军的作战中失败,黄道周本人被俘后宁死不降,不屈殉国。

黄道周殉国后,隆武帝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愤和焦虑,于是不顾郑芝龙的劝阻,亲自率几千人的护卫军队、以及后宫眷属,离开天兴府,“御驾亲征”延平(就是脱离郑氏的控制),伺机逃离福建。

郑芝龙见隆武帝决心要走、将不受自己控制,于是恼怒之下命族人郑影故意弃新城(江西黎川),使得江西门户大开,清军得以合围自福建到江西的要道。另外,由郑氏把守的福建北部仙霞关等险要之处,也在郑芝龙的示意下被弃守,郑氏撤回南方老巢安平镇(晋江安海镇),清军随机大举南下入闽,攻陷建宁,直扑隆武帝所在的延平。不久后,郑芝龙暗中和清军约降,投靠了清朝。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则坚决不降,并和父亲决裂,然后单独南下,固守厦门。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二十一,隆武帝尚在延平,而清军李成栋部已追击而至,隆武帝急忙逃离延平,前往汀州(福建长汀)躲避。八月二十八,隆武帝一行刚刚抵达汀州、还在城外关帝庙中休息时,清兵又紧追到来,在护卫将军周之藩、熊纬等人的奋力救护下,隆武帝及其家眷趁乱逃脱,但周之藩、熊纬等断后的明军将士在和清军的交战中不幸全部战死。

文章图片11

隆武帝好不容易逃脱清军追击、进入汀州城内暂时躲避时,清军又尾随而来,汀州此时官民已经逃走大半、无人防守,因此隆武帝最终被清军追上,在汀州府衙内与皇后曾氏、皇太子朱琳源同时遇害(关于隆武帝的死因,史书中各有不同记载,其中《清实录》是说在汀州府衙被追击而至的清军杀害)。

隆武帝为人果决干练、积极进取、人生经历也十分丰富,对当时的天下大势有着清醒认识,才干卓越,远非平庸奢靡的弘光帝所能相比。作为南明最有恢复之心、最有作为的皇帝,假如隆武帝能够拥有多一点实权,得到多一点的支持,“恢复社稷、中兴大明”的梦想,不是不可以实现。

但隆武帝生不逢时、接手的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烂摊子,又被宗室内讧和权臣乱政所束缚,自始至终无法施展心中的抱负和理想,从继位到被害,隆武帝在位仅仅才一年两个月,驾崩时也才四十四岁,他的一生,确实是悲催而凄凉。

南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第四代、也是最后一代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为远方叔祖隆武帝上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上庙号“绍宗”,算是给了这位生不逢时的先帝在身后的一丝体面(同时,弘光帝也被追上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上庙号“安宗”)。

隆武帝在汀州遇害后,其弟、唐王朱聿鐭在乱军中由海路逃往广州,以避清军追击。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初二,在广州的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会同大学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吏部侍郎王应华、兵部曾道唯等隆武朝臣,以“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兄终弟及”为理由,拥立逃到广州的唐王朱聿鐭继承其兄隆武帝的皇位,先称监国,然后于十一月初五正式登基称帝,延续大明皇统。朱聿鐭称帝后,以明年为绍武元年,这就是南明第三代皇帝——绍武帝。

文章图片12

在此之前的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隆武帝在汀州遇害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而唐王朱聿鐭此时尚未称帝,隆武政权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广西巡按王化澄、吏部左侍郎吕大器等在粤文臣考虑到隆武帝已经驾崩、而目前并没有新帝继位,大明皇统暂时无人继承,于是经过商议后,一致决定拥戴目前在广东肇庆避难的宗室藩王、也是明神宗万历帝此时唯一在世的孙子、已薨逝的桂端王朱常瀛第四子、第三任桂王朱由榔先就任监国,然后承袭皇位。

但桂王就任监国后不久,十月十六,江西赣州再次失陷,监国桂王唯恐重蹈隆武帝汀州遇害的覆辙,于是弃守肇庆,连夜逃往广西梧州避难,广东全境一时间陷入权力真空(也正是如此,在广州的唐王朱聿鐭才能被苏观生、何吾驺等人拥立登基,先于朱由榔称帝)。

十一月初八,唐王朱聿鐭按兄终弟及的原则在三天前登基称帝、并改明年为绍武元年的消息传到梧州后,监国桂王既惊且怒,于是在四天后返回肇庆,并于十一月十八也在肇庆称帝,改明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即南明第四代、也是最后一代皇帝——永历帝。

永历帝登基后,以自己是万历帝唯一在世孙子、宗法地位高于原本是“疏宗”的绍武帝的身份,立即派出使者抵达广州,以臣子参拜藩王的礼节拜见绍武帝,规劝绍武帝退位、归藩。绍武帝以及绍武政权诸臣大怒不已,立即诛杀了永历政权的使者,然后主动出兵攻打永历政权所在地肇庆,想要将永历政权一举消灭。

永历帝以及永历政权的文武官员们自然不肯轻易服输,于是也不甘示弱,调兵遣将迎战绍武政权军队的进攻,双方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九,在广东三水展开交战,绍武政权军队先败后胜,将永历政权的军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大捷的消息传回广州后,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等人欣喜若狂,下令广州全城张灯结彩、粉饰太平。

文章图片13

就这样,为了皇权大统的归属、以及利益地位的得失,原本在清军大敌来临之下,应该齐心协力共抗外敌的南明残余势力,却在私欲的驱使下,将内讧和自相残杀进行到了极致,将最后的元气也消耗殆尽。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