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用两个月,我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不看电视还爱上读书的

 gztxd 2016-12-30


人类看各种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看纸质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

成年人尚且如此

又如何能让好奇心强的孩子爱阅读呢?

曾经,我也为此深受困扰

我的3岁儿子也曾经深深被电视吸引

每晚不看半个小时动画片就不愿入睡

至于看书,最多就是随意翻翻而已


然而,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努力

一切都不同了

现在我儿子的状态是这样的:

几乎每天幼儿园放学都往学校图书馆去

每隔一周的周六日总有一天去广州图书馆

让人惊讶的是,晚上在家不看电视只看书

晚上睡觉前也会缠着大人共读才愿意睡觉


这么大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首先,我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

然后拼命给他提供那方面的书

例如,我儿子最爱各种轨道交通工具

例如地铁、火车、有轨电车等等

我就给他送上一大堆跟这有关的书

且不限于“小人书”,还包括“大人书”

因为大人书会对他形成认知的“挑战

从而刺激他继续看下去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吧


例如高铁方面,我给他找的是成人科普书

有对车厢和轨道各个部件的细致介绍

不要少看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反正我儿子看这本书时会不停地问

“这个轨道通往哪里?”

“为什么这个火车没有烟囱?”

等等等等……


这时,除了干巴巴地回答问题外

我还数次专门带他去真正地坐高铁

真的就是单纯为坐而坐喔……

坐完高铁,孩子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我就可以顺水推舟让他去看更多书

这是“兴趣+现实驱动法”

找兴趣点

看书提问

现实落地

提出更多问题

看更多书

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当然,孩子的兴趣点可能是有限的

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焦点转移法

顺着火车等轨道交通的兴趣点

将其兴趣焦点转移到更多交通工具

例如,我已经计划好了一趟飞机之旅……

在飞机和火车之后,则是顺理成章的地理

毕竟,交通工具都是为了去某地嘛

到时候就可以培养他看地图书了

如此,阅读兴趣点也就可以延绵不断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

自控能力其实是非常不够的

除了兴趣驱动以外,还需要有别的刺激

于是,我又发明了“物质激励法”

跟孩子约定:

如果他某天晚上不看电视只看书

就可以得到一个“贴纸”

集齐某个数量贴纸就可以去坐一次高铁

或者,买一个火车玩具

或者,更简单,就是吃一个雪糕


我儿竟然就坚持了三周完全不看动画片

拿到了15个“贴纸

(期间因为“违纪”被倒扣了几个)

有时,“物质激励法”就是这么有效




我想,孩子有一天会上小学中学大学

这三种激励方法可以伴随他更长时间

兴趣激励和焦点转移是内心引导

物质激励则是外在驱动

前者会慢慢“内化”,家长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小

后者则会慢慢消失

物质鼓励的边际效应也会越来越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