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绘本成为孩子的绘画老师?(牛妈大招)

 eagle8100 2016-12-30

绘本推广人米奇爸爸的绘本2.0教育平台

妈妈微课|亲子微刊|阅读接力|师资研习

15万+优质妈妈已受益,还不快加入

点击上方绘本学堂关注我们





米爸说 最近后台一直有妈妈在问: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美术启蒙?有没有来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米爸再次向大家推荐绘本学堂妈妈讲师徐佳萍,她带着39本经典绘本,“让孩子的画变得更有创意”。


以下是绘本学堂微课团队整理的全程分享课实录,值得热爱绘本的绘友和幼教工作者阅读,读过的朋友可以再次重温、咀嚼。





徐佳萍

绘本学堂妈妈讲师

示范园幼儿教师

华师大学前教育硕士

绘本和创意绘画研究者

发表过相关论文

1岁男娃的妈妈



当你的孩子面对一张白纸时,他能否画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当你的孩子面对一个命题时,他又能否拿起画笔画出听到这个题目时的心中所想?你希望你的孩子画出的作品是循规蹈矩,千篇一律犹如复印机一般?还是能有自己想法,天马行空,与众不同的呢?


我们现在越来越提倡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与表现,并支持孩子的自发表现,鼓励孩子大胆表达,针对在孩子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过多干预或把成人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范画教学法”以及“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的评价观,给予了否定。


毕竟毕加索、梵高、马蒂斯…这些一代大师,他们之所以能因画成名,也正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并且他们还希望自己能“犹如儿童般画画”呢!他们还刻意想去模仿儿童的画风与画法,他们觉得那才是最有创意、最特别的。


体验性与表现性是儿童绘画艺术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能激发起孩子提起画笔的正是孩子在感受周围世界后自发想将它纪录下来的愿望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孩子绘画技能的展示。因而,没有体验就没有表现。


于是,我想到了可以利用绘本作为儿童绘画活动的一种很好媒介,绘本独特的表达系统比较契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孩子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孩子将内心感受绘于纸上的愿望。


绘本作为孩子喜爱的一种特殊的书籍,是孩子心中的“造梦工厂”,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综合的审美对象。绘本将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和文学中的词汇、语句、结构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让我们认识到,绘本不仅仅是一个好看又好听的故事,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绘画素材(绘画技巧、色彩感知、角色造型、表现手法等)。


家长可以将绘本作为一种媒介

来引起孩子的绘画兴趣。


绘本作为一种丰富、有趣的信息符号载体,其生动的视觉直观表现不仅能使孩子不受文字的约束,激发想象,唤起对所视对象的兴趣和情感,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和主动创造是打破以灌输、临摹、示范为主的传统美术活动的至关重要的三个要素,那么家长朋友们该如何利用绘本这一媒介来激发孩子的这三种能力呢?


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孩子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1

创意绘画


创意绘画可能是我们家长听说的最多的一种绘画活动。从理论上来介绍,它就是引导孩子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孩子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绘本这一教学媒介不仅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形象,家长通过运用这一媒介能引导孩子去观察与欣赏,使孩子无形中受到感染与熏陶,还替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如:绘本《蚂蚁和西瓜》就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这本绘本用漫画似的夸张、简单的线条,讲述了一群蚂蚁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运、带回蚂蚁窝,最后还用西瓜皮做了一个滑滑梯的小故事。


这是一本几乎没多少文字的书,里面的每一只小蚂蚁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动作。家长朋友可以和孩子一起先来看看绘本,在对故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绘本中小蚂蚁的神态、动作,运用椭圆形和线条组合变化,进行再创作,从而刻画出属于自己的小蚂蚁。


孩子可以依据有趣的故事情境,和色彩丰富的构图,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关于“蚂蚁和西瓜”的小故事。在我教过的一些孩子中,有的孩子就在看完故事后,刻画了一个蚂蚁王国,里面还有蚂蚁国王和蚂蚁皇后;有的孩子则自己创编了一个小蚂蚁爬到了西瓜上,把西瓜当成了滑滑梯;还有的孩子用画笔讲述了两只小蚂蚁齐心协力搬西瓜的故事……小蚂蚁和大西瓜在孩子们的画笔下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正因有了绘本《蚂蚁和西瓜》里这个有趣的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能顺延着这个有趣的故事,创作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小故事。当孩子不知该画什么,该怎么画时,一本绘本就这样提供给孩子一个绝佳的绘画内容。


2

手工制作


手工活动,是孩子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手工活动因其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即好看又好玩还可以作为玩具,深受孩子的喜爱。


那么如何把绘本和手工结合起来呢?我下面会举一个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和节庆有关的小例子。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对孩子们而言是欢天喜地的狂欢节。在这一天的晚上,孩子们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讨要糖果,不知你们的孩子是否也有过这段开心的经历呢。罗密欧创作的《万圣节大变身》就是这么一本很应景的儿童绘本:万圣节来了!故事的主人公埃米尔和露露扮成巫师、海盗、佐罗,可以不管变成什么,出去就被人家认出来了!最后露露想了个好办法,大家都看不出来了!




用绘本来引导孩子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认不出来呢?想好了之后再动手做一做。这本有趣又十分应景的儿童绘本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媒介,引出了这个好玩的手工活动。在这热闹快乐的节日里,我们跟着埃米尔和露露一起动动小脑筋,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制作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万圣节装扮。


手工制作在儿童绘画活动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家长可以利用绘本这一媒介,提升孩子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可使孩子在动手制作前通过观察绘本,并丰富其想象的空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3

美术欣赏


接着,我想聊一聊大家平时可能接触不太多的美术欣赏活动。现讲一些理论,可能会相对而言有些枯燥。美术欣赏活动是指引导孩子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




通过美术欣赏活动能培养孩子对艺术美的鉴赏力和识别力,对孩子自身绘画能力的提高起到辅助的作用。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对所欣赏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呢?在欣赏活动《向日葵》中,我引用了绘本《梵高和向日葵》里关于梵高的小故事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加孩子的美术知识。


通过关于梵高的小故事带着孩子记住小镇上美好的风景,记住法国,记住火车,记住黄色的向日葵……用直观形象的绘本将孩子们引入梵高的向日葵世界后,再配以欣赏梵高《向日葵》的原画,这就能更容易让孩子用心去感受这幅画,并尝试画出自己的向日葵。


在成人的眼中,孩子们的画可能远远比不上梵高的向日葵那么精美。但他们的这一幅幅向日葵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你瞧,有的孩子的向日葵是装在花盆里的,有的孩子的向日葵是种在泥土里的,有的向日葵是抽象派的,有的向日葵是写实派的。同样年龄段的孩子,但是因为孩子不同,画出来的作品就是不同的。




通过绘本这一媒介,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画家梵高和其作品《向日葵》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这次的观察欣赏,孩子们学会了画向日葵,但画出的向日葵是有自己想法,而不是如出一辙的。


家长可以将绘本中的

美学特质融入孩子的绘画活动。


1

首先,讲讲绘本中蕴含的一些绘画技巧


绘本的图画部分是由最了解孩子心理的艺术家画的,他们能出色地运用绘画技巧,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组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来诠释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目前较常使用的绘画方式。孩子刚开始绘画时的线条并没有多少变化,孩子本身可能也没意识到线条是能够有诸多变化的,那么该如何既不通过范画,又让孩子了解线条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美感,激发孩子动手创作的兴趣呢?




绘本《母鸡萝斯去散步》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线条与图形的排列、线条与色彩组合,让孩子通过欣赏画面,掌握线描画的本质特征。画面中,母鸡萝斯由黑色小点组成身体的花纹、由斜线组成翅膀和尾巴的花纹;狐狸的身体由黑色三角点和长短不一的横点组成、耳朵上也布满长短不一的竖线组成的纹路;老山羊的身体由卷曲线排列组成了羊毛;屋顶的瓦片和墙头的砖头、柳树的树叶等也由横线、波浪线等单一元素的排列组合而成;花朵车轮等圆形或扇形的环状排列……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图形与线条排列、线条与色块组合的美丽世界。


绘本《母鸡萝斯去散步》提供给了孩子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的平台,让孩子通过阅读绘本,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掌握由线条的交替排列形成了有规律的花纹以及线条与图形、色彩是如何组合的,从而在绘画过程中能更好的创作创新。




绘本的种类繁多,绘画媒介表现手法百花齐放,如:采用油画方式创作的绘本《打瞌睡的房子》、采用彩铅作为媒介绘制的绘本《雪人》、采用版画形式的图画《一百万只猫》等,都可以将其中的美学特质融入孩子的绘画中;


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采用拼贴的方式,层叠出欢快明亮的图案为孩子美术手工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媒介,孩子通过观察、用手工纸撕贴可以组合成自己的毛毛虫;


绘本《Look!看!各种角度看名画》又能从适合孩子的视角带着孩子走近名画。


在阅读儿童绘本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绘本中丰富的绘画技巧,如我们的家长朋友能够在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将绘本中所呈现的绘画技巧告知孩子,更能使TA掌握内化,并将此借鉴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2

接下来,再来聊聊绘本中的色彩感知


孩子对色彩有初步的辨认能力,仅对诸如红、黄、蓝、绿、黑、白等最原始单一的色彩有辨识和感知,对于介于这几种主要色彩的中间色或过渡色就很难辨识。而绘本注重每幅图的色彩处理,能运用非富的色彩来表达情感、烘托氛围,凭借其充满魅力的用色技巧,使孩子在视觉上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从而达到内心的共鸣,丰富了孩子的色彩感知。




孩子对色彩的理解包括感知和运用两方面的能力。绘本《小蓝与小黄》就运用了色彩三原色的原理,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似乎圆形的抽象色块加上一大推爸爸妈妈、好朋友色块,生动地演绎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关乎爱与融合的故事。


爸爸妈妈可以借用故事,和孩子一起玩个玩色游戏,了解三原色及中间色、过渡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孩子更好地感知色彩的丰富多样。在我的活动中,孩子们借鉴了《小蓝与小黄》的故事,讲述着自己配色图上的一个个小故事。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各种漂亮的颜色是怎么配出来的,而且还对色彩的配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此之外,绘本《小白兔玩颜色》也是这样一本关于颜色的“技术书”,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混合得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颜色。孩子们跟着小白兔走进一场关于未知结局的色彩游戏,以最受孩子欢迎的游戏形式来丰富孩子的色彩感官。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是绚丽多彩的,孩子们对于色彩有不同于成人的敏感与想象力,他们会以自己特有的色彩符号来描绘自己的所看所想。家长朋友与孩子一同走进色彩的世界,发现绘本里关于色彩的一个个“小秘密”,让绘本成为孩子感知色彩世界的媒介,帮助孩子培养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3

我们再来说说角色造型


对孩子而言,人物造型动态的把握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孩子们最初是以蝌蚪人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动态,随着技能技巧的纯熟,部分小肌肉发展好的孩子能临摹成人示范的人物形象,但缺乏自己的想法。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充满活力,让孩子们能通过观察以全新的视角去塑造心中的角色形象。




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蕴含了丰富的美术元素,画家埃米·扬用漫画手法夸张地塑造了一个有音符般的黑色发髻、橡皮般的长手、长腿和一双令人眼前一亮的大脚的一个有趣又别致的人物形象贝琳达。


在故事中,以幽默的呈现方式,展现了芭蕾舞下蹲、跳跃、伸展的各种姿态,让画面充满了舞动的线条,突显了芭蕾舞优雅的韵律感。椭圆的脑袋加上一个小小的圆形的发髻、丰富又简单的脸部表情、线条流畅的手部与脚步动作,这样的人物形象简单明了又富有变化,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于是,在一起欣赏绘本后,让孩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芭蕾舞动作,并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肢体模仿贝琳达的芭蕾舞动作,从而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动态变化,提高对人物造型的表现能力。除了用画笔来塑造贝琳达的人物形象,还可以运用扭扭棒、锡纸等制作了能自由变化姿势的芭蕾舞小人,也是非常好玩的。




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中用几何图形拼接成玩偶形象的主人公大卫,椭圆形的大脑袋顶在细小的身体上、占了面部三分之一的半圆形咧开的大嘴、六颗稀稀拉拉的三角形的尖牙齿、三角形的鼻子朝天、小小的犹如绿豆般的眼睛和一高一低两道短短的眉毛,让孩子了解用几何图形组合也能塑造一个可爱滑稽的人物形象;


绘本《菲菲生气了》里被红色包围的生气的菲菲满脸怒容、平静下来的菲菲面带着笑容,菲菲开心时和生气时的表情是一样的吗?通过观察画面,让孩子感受到不同情绪时人物的面部特征;


《狼大叔红焖鸡》里的狼大叔时而得意、时而狡猾、时而目瞪口呆的神态,让孩子通过观察领会不同神态的表现方式……绘本帮助孩子丰富了人物的表情、动态表现,是很好的美术素材。


绘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其丰富的表情、神态、动作。画家们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让孩子在欣赏绘本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更好地理解角色表情、神态、动作的绘画表现方式。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观察和模仿,来丰富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改善原本在作画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表情或动作单一的现象。


4

最后,我们来说说绘本中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画家,通过儿童绘本这一平台展示着各自的表现技法、媒材与风格。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能帮助孩子吸取不同时代、不同表现内容、不同风格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并从中获得方法和风格的借鉴。




如:绘本《蜡笔小黑》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最熟悉的蜡笔,建构了一个关于一幅蜡笔画和一幅刮蜡画产生过程的故事。


从一开始介绍各色蜡笔,到出现黑色蜡笔,黑色蜡笔的覆盖,到刮蜡画的产生,这不就是由绘本引出的一个关于挂蜡画的小知识吗?故事不但融入了各种颜色的用途,还演示了神奇的刮蜡画制作过程,丰富了孩子的美术知识。


除此之外,绘本《神奇的水彩》中的佳美带着小动物们一起用神奇的水彩画画:红的、黄的、蓝的……孩子们跟着佳美一起感受水彩的魔力;绘本《狼外婆》则以水墨画的方式表现了一个民间传说,富含了浓厚的中国风;绘本《彩虹色的花》则用了油画的呈现方式,其每一幅插画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孩子在欣赏每个故事的同时,对其绘画的认识也会逐渐变得深刻,其绘画的形式也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




最后,我们聊聊家长可以利用绘本,

来引导孩子自主绘画和创造表现。


绘画技巧、色彩感知、角色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绘本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特质。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绘本、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把握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活动的切入点至关重要。

1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绘本

分析孩子自主绘画的原因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自主绘画的原因有四点:兴趣、需要、色彩吸引力和外界驱动下的内驱力。


1)兴趣

陈鹤琴说:“凡属孩子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是表达美感之良器。”绘画活动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将自己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那么怎样的绘本才能引起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3-6岁孩子对于所探究事物的兴趣点与目的性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儿绘本才能引起孩子的关注与绘画的兴趣。




因而,能引起不同年龄段孩子绘画兴趣的绘本是截然不同的。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以涂鸦、涂色为主,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小班孩子熟悉的人物形象,如:绘本《我妈妈》或《我爸爸》书中爸爸妈妈的形象,可供孩子涂色或以撕贴的方式来为爸爸妈妈制作衣服。


对小班孩子而言,这既熟悉又符合其绘画年龄特点;中班孩子的美术活动以初步的线条和形状学习为主,因而我们可以选择能引起中班孩子探究兴趣的事物来作为绘画的对象,如:绘本《火车要开了》中的主人公汤姆的梦想是开着火车去冒险,他把饼干想象成了一列火车,开着火车进入了一个奇妙和充满乐趣的世界。中班孩子喜欢角色游戏,在听完故事后,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汤姆,想着自己也想开着火车去某个地方冒险。




由方形和线条构成的火车简单明了,也非常适合中班孩子的绘画年龄特点:大班孩子正处于象征期过度阶段,能将之前所习得的经验内化并进行创作创新,因而我们可以选择更具有开放性的绘本来丰富孩子的想象世界,如:绘本《阿罗有支彩色笔》里的小男孩阿罗,在他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凭借着一支彩色笔,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描绘着自己的故事。大班孩子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并对于有挑战性的绘画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给他们越大的想象空间,他们所呈现的作品就更具创造力。


2)需要

对孩子而言,绘画活动能满足其三方面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表达和宣泄情感的需要。孩子绘画活动能使孩子通过观察、欣赏、表达,认识世界及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从而满足其认知的需要,如:绘本《火鸡图图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孩子可以观察到火鸡的体态特征,棕色的毛、像棍子的腿、头上没有毛……



通过观察、表达及美术创作活动,能满足了孩子对火鸡体态特征的认知需要;孩子通过绘画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能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鼓励和表扬,体会自我的价值,从而使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绘本《飞上天空的绵羊》中的主人公小绵羊和它的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小绵羊的梦想就是能飞上天空,或许也是小朋友们的梦想,跟着故事的主人公一起通过画笔使梦想成真,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不仅如此,孩子还能运用绘画作为自己交流表达的工具,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以及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愿望,从而满足其表达和宣泄情感的需要。


3)色彩吸引力




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色彩是给予孩子视觉神经最有效、最直接的视觉表现形式。孩子往往有很好的直观印象记忆,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绘本《乱七八糟的变色龙》以其变幻莫测的色彩、温暖绚丽的色调满足了孩子们对色彩的需求。故事里,作者把小变色龙犯的一个个错误通过极其鲜艳的色彩变化表现出来:白色、红色、橙色、紫色、蓝色、绿色、渐变色、花色……这些颜色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外界驱动下的内驱力

外界驱动下的内驱力是指孩子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加以思考处理,产生做事的动力。其中,孩子因为好奇心或有兴趣而产生的求知欲是孩子学习中最可靠而稳固的内驱力。除此之外,孩子在看到别人的优秀作品时,也会产生一种绘画的欲望;听到别人的绘画受到表扬时,也会想要去绘画。这一点其实和我们今天的议题关联不大,但为什么我还是想提一提呢?是希望在孩子创作完之后,兴高采烈地想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作品时,请一定要多鼓励、认可她。


2

选择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绘本

开展贴近孩子绘画特征的绘画活动


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孩子智力的发展情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在绘画上会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那就是: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


1)涂鸦期

涂鸦期是一岁半到四岁左右的孩子在没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的情况下,以游戏的形式,不受或少受视觉控制,随意进行的画线活动。


在绘本《跟着线走》、《跟着线走过房子》、《跟着线环游世界》中,作者用一根线创作出简单明了、细节丰富、富有想象、充满童趣的一系列画面,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孩子绘画涂鸦活动的媒介,用深受孩子喜爱的故事游戏形式,引导孩子带着“画笔”一起畅游在“线条”的奇妙世界里,如:爸爸妈妈讲述故事,孩子闭上眼睛随心所想,将所讲述的故事绘然纸上。孩子这时的绘画内容是自己所想象的,而不是照物临摹的。他们的目的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的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2)象征期

象征期是指四、五岁的孩子已有了最简单的构思,能有意识地画出某一物体,偶尔能画出与物体相似的线条。绘本《点!点!点!》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点:军乐队里的大鼓、节日里的彩色气球、果园里的果实、闪烁的红绿灯……大的点,小的点,带着孩子们打开观察世界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点”。




故事后,跟着这个有趣故事一起走进“点”的奇妙世界,爸爸妈妈可以提供各种圆形的模具:大大小小瓶盖、脸盆、小碗……甚至于孩子们的手指,拓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添画。既能辅助孩子还不纯熟的绘画技能,又能引导孩子对不同的绘画工具作出选择;这样的绘画活动,既符合孩子的绘画阶段性特征,又富有游戏性。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对绘画的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定向选择,能初步根据不同工具进行不同种类的绘画。


 3)形象期

形象期是指五至六、七岁的孩子已有了简单的构思、构图能力后,能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绘画,画出的形象也基本上符合绘画基本原理,构图趋于合理。头大、身体小的“蝌蚪人”、绘画的主角处于同一平面、画面的色彩鲜艳是这一阶段孩子在绘画中常会表现出的特征。因而在选择绘本时,可以选择一些与此贴合的绘本。如:绘本《大卫不可以》中那个有着圆圆脑袋、细细胳膊和细细腿的大卫就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孩子们笔下的自己有时也是这个样子的;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大兔子和小兔始终处于同一平面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借用这个充满爱意的故事引出之后的绘画活动。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于爸爸妈妈的爱,处于同一平面的绘画方法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绘本《大象艾玛》系列中那只花格子大象以其五彩缤纷的大花格子掳获了全球无数孩子的心。




其中,借用《艾玛过彩装节》中的故事画面生动、色彩纯净柔和、构图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用自己喜欢的形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料来帮艾玛打扮装饰。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能自由地选择绘画工具来表现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生动有趣的形象。


3

选择适合孩子创意绘画的切入点

来发觉我们孩子的创造能力


1)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

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创造性绘画的前提,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有充分想象空间的活动内容和题材。如:绘本《我的连衣裙》中,小白兔用天空中掉下的白布做了一件百变的连衣裙。跑到花园里,花朵便跑到她的连衣裙上;下雨了,雨滴又跑到了她的连衣裙上;走过田野,稻草跑到连衣裙上;小鸟飞来吃稻子,鸟儿又跑到连衣裙上;小兔子飞起来了,又换上了彩虹连衣裙……




当小兔子醒来时,哇!有身漂亮的满天星连衣裙。和孩子们一起来想一想、猜一猜,跑去远方的小兔子在新的一天里又会穿上什么样的新裙子呢?这种富有想象空间的内容既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依据,使孩子不是在凭空现象,又为孩子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受物像的限制。


孩子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自由地用画笔表述自己地想法。


2)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想象,积累其知识经验




想象和创造源于丰富的记忆表现,丰富的经验积累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孩子绘画活动也是如此,通过观察、感受,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构成自己的想法。如:绘本《小房子》带着孩子们看遍了四季的景色,了解到日月星辰和一年四季的变化。《小房子》以其精致唯美的画风,让孩子们领略到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景色的不同色彩,明黄加上淡绿的春天;深绿浅绿交杂的夏天;金灿灿的秋天和白茫茫的冬天,《小房子》给了孩子最直观的四季感受。




孩子们在欣赏完故事后,在小房子这个原型基础上,利用了各种材料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小房子,有漫天飞雪的冬天的小房子;有热得像火炉一般的通通红的夏天的小房子;有蓝天白云下满是绿意的春天的小房子。孩子们眼里的房子各不相同,有的有尖尖的屋顶、有的有大大的烟囱、有的有彩色的栅栏……在孩子绘画活动中,家长可以利用绘本这一媒介,用启发性的言语引导孩子思考、想象、感知、从而储存大量的表象,在绘画中进行再造想象。




3)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孩子自主表现表达

孩子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这个世界的,用一双明亮的眼睛欣赏不同的绘画方式;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不同的绘画工具带来的视觉冲击。作为家长,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自主感受,打破画种和材料的界限,不受绘画技法的限制,创设让孩子自主表达表现的机会,并且营造一个孩子敢于大胆表达的氛围。


(1)欣赏不同的绘画方式

我觉得,孩子绘画时,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没了范画孩子画不来怎么办?说“我不会画”是丧失信心的表现,孩子天生会画任何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怕自己的画得不到成人的肯定。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感受和欣赏的机会,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孩子才能通过观察、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底”,敢于用稚嫩的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小小世界。


目前绘本中的绘画方式有传统的油画、水彩、水粉、油画棒、彩色铅笔、钢笔画、版画……等,画面也有彩色、单色、或黑白色的。通过欣赏绘本,孩子能看到各种风格并用不同材质绘制成的画面,这样更大程度上拓宽了孩子的创作空间。


(2)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

在绘画活动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自我表现的机会,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喜好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绘画。给孩子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孩子才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绘本《好寂寞的萤火虫》是用拼贴手法制作的;绘本《小黑鱼》用了拓印的方式;绘本《我的手掌印》中使用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手印画;绘本《小蓝和小黄》中的有着不规则毛边的色块是用手撕的。在孩子欣赏绘本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像绘本中的画家们一样,将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让作品更加的丰富。




(3)启发性的指导语

在孩子自主表达和创作的过程中,家长不能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具体的帮助,尝试用绘本中的语言来启发孩子创作。如:绘本《有个性的羊》:赫尔伯特在草原上蹦蹦跳跳的日子里,她的毛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多了。



“小羊小羊,你的羊毛够长够多了吗?”“厚厚的羊毛是她最好的掩护,小羊小羊,你的羊毛够厚了吗?”这些源于绘本的指导语可起到激励的作用;以此来鼓励缺乏耐心,画了一会不愿意继续完成作品的孩子;


“过生日的时候,赫尔伯特也显得与众不同,她时尚的发型让所有的伙伴都羡慕不已。你愿意让你的小羊也一样与众不同吗?”“赫尔伯特好特别哦,你的小羊够特别吗?”这些源于绘本的指导语鼓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大胆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小羊;


“赫尔伯特全身的毛缠在一起,看起来乱蓬蓬的,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她的毛变得又厚又漂亮呢?”当孩子胡乱涂抹时,也可以用绘本里的语言来指出孩子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家长朋友要善于了解并倾听孩子艺术表达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孩子的创作意图,并及时对孩子的困惑作出反应。


(4)积极的评价态度

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和情感态度,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作品中发现创作的闪亮点。家长可以运用绘本中的人物形象或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予以肯定,从而保护孩子可贵的创造力。




如:绘本《我家是个动物园》可以引导孩子用绘本中的语言模式,“这是我爸爸,其实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太爱吃蔬菜。早上他脾气不太好,头发乱蓬蓬的,叫起来像狮子吼”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家长并对此作出回应“乱蓬蓬的头发真的好像一只大狮子呢!”通过让孩子自己介绍作品,家长对此回应评价,通过评价培养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的勇气;从不同角度对孩子的不同创作结果予以肯定;让孩子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建立大胆表达想法的自信,做到真正的以孩子发展为中心。


通过本人的实地教学,发现儿童绘本对孩子绘画活动中具有传递绘画知识、激发绘画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以及引导孩子大胆表达等核心价值。并且,相对于传统的范画教学模式,儿童绘本教学模式下的孩子作品,在画面形式、表达内容以及工具材料的运用都更具创造性。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Q&A


Q:请问徐老师,孩子画画总是天马行空,什么材料都想用,家里弄得乱糟糟。要不要规定一些画画器材给他呢?


A: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好奇的,对于新投入的或比较新鲜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尝试在孩子画画的时候,每次提供一二种新材料,并逐次提供。


首先,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需要提供的材料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家长可以多提供一些辅助的材料。当孩子画不下去的时候,家长可以提醒他:“这个位子贴一些小闪片可以吗?贴一些小绒球可以吗?对于中班的孩子,家长可以孩子黏贴辅助材料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添画。对于大班的孩子则可以给孩子多接触一些绘画的工具,让他用不一样的绘画工具来作画。


其次,每个年龄段孩子所接触的绘画工具需要逐一投入。比如说,第一次让孩子接触两种绘画工具或两种辅助材料;第二次让孩子接触三种。但是,最多不要超过五种。如果材料过多的话,就会出现你上述的情况,这样反而会耽误孩子画画的时间。所以,绘画工具和辅助材料的数量只要控制在4 ~5种之内就可以了。


孩子画的画天马行空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他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家长可以尝试着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只要孩子能够告诉妈妈他想表达的内容,我认为就已经很好了。


Q: 女孩子,总是有点洁癖,画画扭扭捏捏,不太肯画。怎么办?


A:这位妈妈的意思是不是孩子会嫌颜料比较脏,或者是颜料有的时候会弄脏她的手和衣服,从而孩子不愿意画呢?这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家长可以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在旁边放一块湿的小方巾,给她穿上围兜。在她把手弄脏的时候,你可以跟她说:“宝贝,手弄脏了没关系,你可以用湿毛巾擦擦手,把手擦干净再画也是可以的。”


Q:孩子总喜欢临摹,创作性不够,5岁,临摹得也不像。请教老师怎么指导?


A:可能是家长给孩子提供的临摹的物体难度太大了。毕竟孩子只有5岁,你要他临摹得一模一样对他而言是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


至于孩子的创造性不够的话,可以借用我课中所描述的方法:给孩子看一些绘本,由故事引发孩子大胆想象。如果孩子不敢画的话,你可以在给他讲完故事以后,给孩子一些提示。


比如说,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只很有个性的小羊赫尔伯特。在阅读完这本绘本后,家长就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是赫尔伯特,你会把自己装扮成什么样子呢?”比如孩子会说:“我会把自己身上添上很多蝴蝶结。”这,其实就是创造性的第一步了。孩子可以创造出一只头上戴满蝴蝶结的小羊。


Q:谢谢徐老师,好精彩的分享课。关于“像还是不像”,总是有些困扰我们这些家长。我是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画,但是学校里的老师还会有“不像”的评价。请教,家庭教育怎样补充,怎样和老师沟通呢?


A:首先,对于孩子的绘画,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孩子表达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有的孩子很内向,他不敢去表达自己,不敢说出来,但是他们却愿意将心里的想法画下来。只要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作品是充分认可,并且给予不断鼓励,我相信孩子是会变愿意大胆想象,表达自我的。


其次,我觉得妈妈可以大胆地去跟老师沟通一下。相信老师也知道,在二次课改和幼儿园指南中,也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否定。它特别强调了,老师不应该用“像”与“不像”去评价孩子画的好与不好,要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提升,孩子通过不断地对于想象力的练习,也是能够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不是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提升绘画技巧的。


Q:孩子小学低年级,再用绘本来引导绘画是不是有些滞后了?


A:绘画其实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在孩子的哪个阶段,孩子都是十分热爱绘画的。可能这位家长是认为,用绘本来引导小学的孩子学画画可能有点晚,但是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


像我对我1岁的儿子,我读给他听的绘本肯定跟给自己班里的大班孩子是不一样的。选择的绘本自然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适合一年级孩子看的绘本出发选择绘本,然后通过绘本再去引导孩子画属于这个年龄特点的画。


比如说,我前面所提到的一些绘本中,我认为比较符合大班年龄孩子的书有《大脚丫跳芭蕾》。因为这本绘本中已经有了基本的人物形象、造型和动作,让孩子试试能不能自己画出来。当孩子会画了以后,可以再选取一些比较复杂的绘本,比如说有背景的《小房子》之类的绘本让孩子画。逐一增加难度。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与想象的空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进步的。


Q:宝宝4岁,每次画画都是随手画个圆,每次画完就发脾气认为自己画的不好,不像,然后就把笔扔掉不画了,应该怎么引导?


A:对于4岁,也就是小班的孩子而言,画得像不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妈妈不妨试试用一些绘本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说孩子可以先看一本绘本故事,然后对孩子说:“这本绘本里面的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像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一样画画好吗?”


比如说我今天所提到的《小黄和小蓝》,可以用黏贴圆的方式而不是画。其实画一个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可以拓印、可以手指点画,等孩子对于绘画充满兴趣之后,再让孩子拿起画笔画画。


除了拓印、手指点画之外,还可以用一些辅助的工具,让孩子觉得画画是一种很不错的体验,让孩子产生一种成就感。慢慢地,孩子就会爱上画画。在这个时候拿出画笔,让孩子在拓印及手指点画的基础上作画,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


Q:画某样东西,我们是否先让孩子看下真实的模样,比如画鸭子,绘本上的跟现实的不一样,是否也带他去看看真实的鸭子呢?


A:就像我一再重申的那样,画画除了兴趣,还有我今天所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让画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让孩子画的鸭子与真的鸭子一模一样,就又涉及到一个“像与不像”的问题。其实在一些大师的作品中,比如毕加索、米罗的画作中,是脱离现实写真的绘画风格,他们所画的小动物与其真实形象也有所差异。当你第一眼望过去的时候,根本很难想象这到底是个鸭子还是兔子。其实很多抽象派大师也是这样的。


所以,我认为很多孩子的家长没有必要把“像与不像”看的那么重要,比如说在绘本中,妈妈们会发现很多鸭子与现实中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鸭子是什么样的?”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绘本上出现一只鸭子,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这个鸭子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鸭子一样吗?”“哦,有点像,那它更像什么呢?”家长可以这样去引导孩子。


我也曾经这么去问过我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告诉我说:“这个鸭子远远地看过去,更像一个数字——2。”其实,鸭子和数字2的形状是很相似的。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孩子进行绘画,孩子会更加容易掌握,更加容易体验到成功。在孩子下次画画的时候,也会提升他对于绘画的兴致。



本文由微课团队根据徐佳萍老师分享课整理,向讲师致谢。
绘本学堂绘本水彩养心课(2期班)正在火热报名中,由青年绘本画家安培老师在意大利直播主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