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族谱,是家族的档案,宗族的史书。族谱,是传承家范,正本清源的家族史志,是教育子孙,启迪后人的历史教材,是凝聚人心,团结族人的桥梁纽带。 据前辈口传,族人普周,生于修谱年,故名普周。依次推算,可知我村上次修谱应是1922年。可惜国逢动乱,文革时期,大搞所谓破“四旧”运动,后陈族谱被迫上交到当时的革委会,从此下落不明,有关后陈陈氏家族源流的宝贵资料荡然无存,令我辈痛心不已。由于各种原因,后陈陈氏历时九十四载未曾修谱,多少年来,后陈儿女盼望重修族谱的愿望日益迫切,呼声越来越高。 欣逢盛世,百业兴旺,时至公元二零壹陆年,后陈儿女先是重修祠堂,再是重启修谱工程,立志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完成修谱大业,旨在让族人念宗怀远,继祖宗以衍支脉,明渊源以彰先德,集族力以盛基业。 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欲修谱先要正本清源,搞清楚“我从哪里来”这个根本问题。我后陈村什么时候建村?从何处迁居在此?开庄始祖是谁?不回答好这些问题,我们的族谱无法续写。 根据祖辈流传下来的后陈祖宗信息和现有文献资料中关于后陈村源流的记载,我们推断,我们的祖先属于九江德安义门陈一个分支。 一是我们后陈人代代口口相传:说我们是从九江分派而来,分庄采用是“灭锅为记”共分108庄。这与义门陈记载的分庄方法完全相同。这不可能是巧合,因为在以前,我们并不知道义门陈在九江,为也不知道义门陈是“灭锅为记”来分庄的。 二是后陈村每年春节都会在祠堂大门两边贴上“兰塘分派源流远,神岭安居世泽长”这样一幅对联。这副对联是何人所写,写了多少年,已无从查考,但它流传至今,清楚告诉我们,后陈是从兰塘分派迁到神岭定居的。 三是1988年官方编辑的《清江县地名志》,在“后陈村”的记载中明确写有:“后陈村。位于经楼西北6.5公里的土丘上,……元致和年间,陈氏重文由九江兰塘迁此,以建村时间在附近另一陈村之后得名”。 这三个信息互相印证,我们可以推断:后陈陈氏应属九江德安义门陈,建村时间为元致和年间,即公元1328年。开庄始祖为陈重文公,始迁地为九江兰塘。 为了核实确定我们村庄的始迁地与开庄始祖,修谱理事会开始了艰难的寻根问祖行程。理事会成员专程到九江德安车桥镇义门陈寻根祭祖,咨询了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全国统修族谱编委会的领导专家,走访了九江、南昌、高安、上高、樟树、德安等许多市县及陈姓村子,查阅了大量的史志,谱书资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桑田,社会巨变,族谱丢失,我们仍然没有找到能确切无疑认可的先祖迁出地和相关文字资料。 为此,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族谱的重修工程,圆几代后陈儿女拥有一部族谱的梦想。一方面,我们对因族谱丢失,缺少资料,无从查考的早期宗族历代情况搁置不写,而是把现在能回忆起来,事实确切的近几代情况认真编写好。我们只能遗憾地为我们的后代编辑一部不完整的后陈陈氏族谱。另一方面,我们决不放弃寻找祖先信息,希望一代代后陈儿女,继续努力,争取找到准确而令人信服的祖先迁出地与迁徙路线,理清后陈陈氏迁徙发展的真实渊源。以待今后重修族谱时能够补充完整。 本次修谱,工程之大,困难之多,可谓前所未有。由于原来的宗谱遗失,一些了解祖宗情况的族友都已逝世,有关后陈的文献资料基本没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许多后陈儿女散落四方,移居各地,与家乡的联系甚少,收集编辑资料困难重重。但后陈修谱理事会和后陈族谱编委会全体成员,知难而上,尽心尽力,不计报酬,出工出力。有的无偿提供交通工具,有的自费到各地寻访,有的自费复印资料,有的起早贪黑从外地赶回参加修谱。他们为重修后陈族谱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无私奉献。 族谱能以完成,我们要感谢全村父老乡亲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各房各户配合编委会认真填写有关表格,提供祖先与家庭信息,提出了很多修谱意见建议。我们还应该感谢中华义门陈联谊会总会,中华义门陈文史研究会,尤其是陈德友主编,陈超族友等的精心指导与热情帮助,为后陈族谱重修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虽然这部族谱还不够完美,但对后陈村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工程,是一个青史留名的成绩。时隔九十四年,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后陈陈氏的族谱。我们期待我们后陈子孙能继承理想,今后继续查找祖先线索,总有一天,我们祖先的资料会越来越齐全,会重修出一部更加齐全更加完美的新族谱来。 我陈氏一族,乃黄帝一脉,舜帝之后,自妫满公封于陈,以国为姓后,陈氏人丁蕃衍,瓜瓞绵延,人口八千万,遍布全世界。更有中华义门陈,天下奇闻。奉仁义为旨,循敦睦传宗,视耕读为本。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 而我义门陈后陈陈氏重文公一支,自元致和(1328)年从九江兰塘分派而来,建庄在神岭后陈,至今已有688年,以25年为一代,至少已繁衍26代。现有子孙280多户,一千二百余人,成了当地的泱泱大族。可谓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充分显示了陈氏子孙旺盛的生命力和开疆拓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我们为自己是义门陈氏子孙而自豪骄傲。 今我义门陈后村陈氏族谱重修问世,可喜可贺。期我后世子孙,铭记先祖功德,传承义门风范,团结奋斗,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创后陈陈氏新辉煌。 中华义门陈陈胡满公第 115世、后陈村陈重文公第24世孙:林如敬撰 公元2016年10月吉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