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扫墓祭祖:追根溯源,有些事真不能等

 寻山无须名 2018-03-31


文 / 陈胜乔  首发 / 狐说天下


在我的老家邵东县,清明节已成为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居外的游子大多数都要回乡扫墓祭祖,县城里的大街小巷停满了从全国各地返乡的车,宾馆房间也被抢购一空。即使是乡镇也一样,比过年还热闹。


清明节越来越受重视还表现在,以前人们回乡扫墓,都是各扫各的,扫完自家几位亲人的墓后就走,仿佛回乡一趟纯粹为完成任务。如今情况不同了。例如我老家皇帝岭林江村陈氏各房都成立了清明会,清明节前一天,组织者会通知大家一起去扫墓。几十人组成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上山。每到一座祖坟前面,大家除草,培土,挂青,焚香,烧纸,放鞭炮分工合作。大家扫完一个山头的墓,又去另一个山头。山上林间,人群晃动,语声不断,炮火声不绝于耳。


最隆重的是祭祖。整个房头的人齐聚在老堂屋里,供上三牲祭品,面对祖先牌位毕恭毕敬站立。主持人拖着长调喊礼,主祭人虔诚跪拜祖宗,献祭,读祭文,大家跟着行叩拜礼。古老的堂屋光阴邈邈,祖宗牌位庄严肃穆,两旁红烛高烧,香烟袅袅,将祭祖的气氛渲染得格外神圣。


陈氏族人祭祀祖先

清明节为何要扫墓祭祖?它对我们的人生能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小时候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印象中只记得这一天父亲会带我们上山扫墓,在祖先的坟墓面前烧纸、叩拜、放鞭炮。还记得父亲给我们讲过陈氏祖先的历史。父亲当时讲,陈氏是三皇五帝中舜帝的后代,湖南陈氏始祖叫伯万公,是在唐朝后来查阅族谱证实是后唐庄宗时期从江西泰和县迁居湖南新化鹅塘。父亲特别提到,这个佰万公做过都督,封将拜相,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其六世孙尧叟、尧佐、尧咨两中状元、一中进士,号称“一门三相”尧咨以善射著称,中学课文《卖油翁》讲的是他的故事


上中学乃至大学毕业后,因为那时的清明节不像现在这么受重视,国家不放假,我没有再跟父亲上山给祖先扫墓,也没有机会听他给我细讲祖先的故事。有时候回家,偶尔听他提及,但没用心听。我以为,今后有的是时间听父亲讲家族的历史。没想到后来父亲突然生病去世,我再没有机会了。甚至在父亲生前,我也没有想过主动去了解他本人和爷爷奶奶的人生(父亲44岁才生我,我没见过爷爷奶奶),至今,我对父亲前半生的事知之甚少,对爷爷奶奶的很多事更是一无所知。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慎终追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祭祀祖先,缅怀祖恩,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慎终追远,感谢祖先赐予生命之恩。


陈氏祭祖上祭献酒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由来,据传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代人们根据一年四季的气温、阳光、降雨等变化规律,来安排农事活动。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将之称为“清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在取得王位后,为纪念被火烧死的功臣介之推,将介去世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全国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因“寒食”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后来二者被合并为清明节。据史籍记载,到唐朝的时候,到唐朝的时候,清明祭祀已经演变为国祭和家祭。国祭是国家悼念为保家卫国作出牺牲的人;家祭是一个家族的后人悼念祖先,感谢赐予生命之恩,筚路蓝缕开拓家业。唐朝的清明节,政府规定公务员(官员)放假4天,是“小黄金周”。


因此,清明祭祖最重要的是追根溯源。通过缅怀祖先探究家族的历史,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人们常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但曾国藩家族近两百年名望辈出,绵延至第八代孙,无一不肖。据统计,曾国藩兄弟及后世子孙中名望的人才有240余人,有近两百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众多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构成了一个名声远播的华夏望族。


专家对此给出原因和答案:是曾氏后人恪守祖训,将先人的道德精神内化为立身处世的力量。


曾国藩出身农家,天资平平,却有极坚强的意志,做事坚持稳打稳扎,不投机取巧,强调“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曾国藩生前注重家庭教育,坚持写作家书,对子孙严格鞭策。其写作的家书,被视为天下第一家书,其遗书也被视为天下第一遗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代“完人”曾国藩

曾氏家风家规,其后辈不仅完整继承,并且顺应潮流有新的发展。如曾国藩儿媳妇、曾纪鸿夫人郭筠秉承先人遗训,勤俭治家,手书《曾富厚堂日程》,要求子孙天天做到,时时遵守。相较曾国藩一生强调的“看读写作”,郭筠秉增加了能力训练和行为习惯训练,目的是要子孙即使脱离家庭庇荫,依旧能独立自强。更可贵的是作为女性家长,郭筠不仅摒弃了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传统观念,赋予家中女性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而且还扩展了家教的影响范围,把家教的功能上升至强国固根。


对多数人来说,自己的祖先只是普通人,但每一个家族家庭传承至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凡的历程,而“祭祖”正是作为后辈传承先人精神,表达后人追思的重要途径。在清明这一天,除了祭祖的仪式,积极去了解祖先的故事、美德、经验教训。这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平时,我们要积极去搜集整理祖先的故事,包括健在的高龄亲人的事迹,保存音像资料。我至今最后悔的事是,在父亲生前,我没有用心去听他讲家族的事迹,也没有主动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包括给他照相。如今,我手上只有唯一一张他生前自己去照相馆照的预备回“老屋”的照片,再没有其他照片。


人生之路虽长,但有些事必须抓紧做,不能等,错过了永远不会再有机会。父亲已经离开我,往后我只能通过请教旁人、查资料,去间接了解家族的历史,包括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故事。


今天从网上看到一段资料说,王莽、孙权、孙中山、袁世凯都是舜帝的后裔,与咱们老陈家是一个祖。据《史记》等书记载,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后来这五姓又分枝发展为陈、姚、虞、胡、田、袁、孙、车、陆、王等10姓。历史上篡汉称帝后被刘秀所灭的王莽,先祖为春秋时期的陈国国君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陈完生前,为逃避陈国内乱,逃往齐国后改姓田,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田氏代齐”曾风光一时,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后齐国被秦所灭,田氏一族又改姓王。西汉末期,陈完的后代王莽篡汉称帝后,追尊陈完为齐敬王,庙号世祖。 


咸丰十一年邵阳陈氏续修族谱班次

又看了族谱,知道了湖南邵阳陈氏始祖是甲九公,湖南邵阳陈氏的班次是:“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良。量才修本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经训光。香台恢令德,义柱焕华堂。余庆原星聚,支延万祀昌。”我父亲是显字班,我是远字班,自伯万公以降,陈氏发展到我这一代,是第39代。


我乃俗子,少不更事,以前没有主动去了解祖先的历史,至今对祖先的历史略知皮毛,即使是对父亲上面两三代先人的事迹也知之不详,甚感惭愧。


清明节又到了,我计划回邵东老家去给祖先和父亲扫墓,也想趁机去请教村里的长者,请他们介绍陈氏先人的故事。


作者心声:写作此文,主要是想提醒大家,趁家中高龄长辈健在,抓紧时间去了解整理家族的历史、特别是拍照留存照片。有些事,真的是错过了无法补救。如果你认为此文有价值,敬请转/发分享给亲友们。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早年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报纸主编,现在南粤某著名企业工作。业余喜读书,热爱乡土文化。2015年8月创立【狐说天下】公众号,立足乡土,述说冷暖,获父老乡亲厚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