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变奏曲(下)—协奏作品

 阿里山图书馆 2016-12-30
1 肖邦《唐璜主题变奏曲》
这是这位钢琴诗人最早期的作品之一,作品编号为Op.2,为钢琴和乐队而写。作品的主题是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二重唱《请伸出你的玉手》改编。其实,这个唱段被很多作曲家改编,除了肖邦的这首,最出名的要数李斯特《唐璜的回忆》。但李斯特版是众多歌曲唱段的组合,而肖邦只单独用了这一个唱段。这首乐曲与Op.1回旋曲创作时间相隔两年,完成于1827年。在这首乐曲里面,已经显示出了肖邦非凡的才华,独特的和声语汇,肖邦式的经过句处理,加之乐曲的巧妙安排,使肖邦的风格和莫扎特乐曲结合的天衣无缝,为肖邦以后在国外的钢琴生涯开辟了道路。

2 李斯特《死之舞》
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墓地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又名“愤怒的日子”)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作品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3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这是一部感人的作品,“洛可可”一词是法国十八世纪中叶,庭院布置、室内装饰多方面的一种实用的艺术风格,其特点为强调富丽堂皇的外形和纤巧繁琐的装饰。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曲调流丽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诗意,同时也表现出柴可夫斯基的艺术个性,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1879年,李斯特听了这部作品后赞叹道:瞧,终于又听到音乐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由一个主题与八个变奏组成,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音乐特点,是俄罗斯民族因素同古典风格特征有机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的发挥了大提琴的各种精湛演奏技巧及丰富的表现魅力,受到各国大提琴家们的青睐

4 弗朗克《交响变奏曲》
很多爱乐者对于弗朗克这个名字相对陌生,他出生于比利时,后定居法国,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法国作曲家。他的《交响变奏曲》作于1886年,是晚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全曲以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展开精美神妙的循环式发展,在五个变奏中逐步达致高潮,充满无限的幻想。这是一首融协奏曲风格与变奏发展为一体的乐曲,近似一首单乐章的协奏曲。它有相互对比冲突的主题材料和统一发展的线索,从痛苦不安,疑问探求到充满信心,肯定生活,也有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思想境界,但故意抹平各段之间的界线,使全曲贯穿发展,这种处理方法对他的学生肖松以及丹第等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 理查·施特劳斯《堂吉诃德》
理查·施特劳斯以十六世纪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Don Quixote)为脚本而作,全称《堂吉诃德——一个骑士性格主题的幻想变奏曲》。该作品完成于1897年,以大提琴来表示堂吉诃德,全曲共包含序曲,10个变奏与终曲。引子先由长笛、双簧管暗示堂吉诃德的主题,表示中世纪骑士的性格。小提琴、中提琴以对位奏出新旋律暗示堂吉诃德对意中人的态度。单簧管是充满幻想的堂吉诃德性格的旋律,他在房内读骑士浪漫史。中提琴表示堂吉诃德越来越沉迷于骑士的冒险,小号与长号表示他决心去冒险。在这样的情节交待下,大提琴引出模样可怜的堂吉诃德先生主题,低音单簧管与小低音号则表现桑丘的主题。这首作品是大提琴文献中的重要作品,也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各位读者,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我们即将告别2016年,迎接2017年的元旦。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本学期的管弦乐之旅我们要暂时休息一下,下学期还有更精彩的套曲作品等待着大家(交响曲、协奏曲以及交响合唱等等),希望大家随时关注,谢谢大家对“国音爱乐”以及我本人的支持,我们下学期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