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跳骤停 2015 版高级心血管支持(ACLS),真实病例视频全演示!

 伟大周 2016-12-30




翻译 + 解读

一个 82 岁的男性患者在超市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已经有人正在给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没戴手套)。



所有 ACLS 人员全部佩戴非乳胶手套(有粉的手套和乳胶手套现在不推荐使用)


ACLS 团队到达之后,立即使用心肺复苏机接替人工按压,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深度 5~6 厘米、速度 100~120 次/分、完全回弹······)


其实 AHA 指南里明确有写:心肺复苏机并不优于人工按压,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心肺复苏机。



使用的这款除颤器具有过滤按压波形的功能(see-thru CPR),就是能在按压不停止的情况下,观察患者的心律(这一技术 AHA2015 指南里有提到),确保了除颤前后按压都没有停止按压。


这个患者是「可除颤心律」,一边按压,一边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除颤(第四次除颤能量是 200 焦耳,这款除颤器的最大除颤能量)。


气管插管前,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 30:2,通气的时候需要停止按压。


EC 手法你看到了吗?


气管插管的时候进行了环状软骨按压的方法,是为了暴露声门。




骨髓腔穿刺输液,当外周静脉建立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骨髓腔输液。



插管之后听诊了胃部(视频有剪辑,可能也听诊了肺部),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


插管之后不用停止按压,按压持续进行,通气每 6 秒(2010 版指南是 6~8 秒)给一次即可。


两次除颤之后使用了药物:应该是肾上腺素(2015 版指南去掉了血管加压素)。


气管插管之后可以监测患者的 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呼末二氧化碳是 ROSC(恢复自主循环)的重要观察指标、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指标、气管插管位置的监测指标、停止心肺复苏的一个参考指标。


三次除颤之后,患者没有恢复自主循环,急救人员决定转运患者,这也是心肺复苏机的优势所在:在移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30 分钟之后患者出现规律的 EtCO2 波形,提示患者 ROSC。




立即监测患者的 SpO2(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情况调节吸入氧气的浓度(过高的吸入氧浓度,对患者很可能有害)。




视频虽短,但完整展示了心跳骤停 ACLS 抢救流程;


视频虽短,但集合了很多的院前急救的高科技装备;


视频虽短,但我们看到了抢救小组的高效团队合作。



给大家一个完整的 ACLS 流程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