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节机械厂往事

 fsn9oule12e45h 2016-12-30

毕节机械厂厂址


毕节机械厂坐落在毕节城的西北角,走过箱子街便是,占地面积二百七十余亩。它的隔壁是毕节县皮鞋厂和几座砖瓦窑,离六洞桥不远。衔接城街马路的对面是农田,由于土地肥沃,加之水源充足,农田产量高,1958年人们称这里为“卫星坝”。倒天河的水,从城西偏北的倒天河水库流淌下来,经天河公园过六洞桥由北向南缓缓流淌下来,一路逶迤回旋,落瀑飞花,润泽两岸田野,滋养毕节山城。在山城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城里的好几口水井,就是这条河水透穿地层滤尽杂质喷出的清泉。那时,沿河两岸,垂柳拂风,野花星点,一道无比亮丽的天赐风景。

大凡养育一方水土的河流,都被人们称为“母亲河”;那么,毕节山城的这条小河,也就是毕节人的“母亲河”了。

清晨八点,“呜呜呜”厂里的汽笛声响了,这是上班的信号。厂党委委员、车间主任邵国海把我们54名学工召集在篮球场上。他是山东人,中等个头,40来岁,清瘦的脸膛,绷紧的脸上很少露出笑容。1965年12月的一天,我接到省劳改局录取通知书,被分配到毕节机械厂当学徒工。我们这批学徒工年龄悬殊大,小的14岁,大的27岁,文化程度都不高,多是小学、初中生。这时,一位三十多岁,身穿四个兜灰色干部服,头带一顶蓝色干部帽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大家欢迎,这是厂里的潘副厂长。” 邵主任带头鼓起掌说道。

“我叫潘忠仁,过去我同你们一样也是学徒工。那时才12岁。”

潘副厂长,白净的脸膛,中等身材,说话使人有一种亲切感。他清了清嗓子自我介绍说:

“我们厂是1952年成立的,当时叫新生修造厂,属地区公安局劳改科管,后改为专区农机厂;1958年,改名为贵州省毕节机械厂,是劳改局直管的单位,由干部、工人、刑满就业人员、服刑人员组成。主要生产Q581抽水机和汽车配件产品,属于国家一机部计划生产企业,技术力量相当雄厚。我们的部分技术骨干,还是民国时期大方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留用人员。今天,主要是叫大家参观厂里的生产情况。”

参观厂里的生产车间,不用说我有多高兴。曾记得小时父母对我说过:天旱饿不死手艺人。到机械厂来就是来学技术的,这是铁饭碗。能不叫人高兴吗?

在邵主任的带领下,首先到了金工车间,车间里一排排机器在师傅们的操作下不停地旋转着,阵阵轰隆声好似一组大合唱,这轰隆声体现的是集体精神,是那么的好听,那么地鼓动着人去奋斗。邵主任将车、钳、铇、铣、钻的机床给我们一一作了介绍,他说:“我们厂共有各种机器设备270多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在省里也是有名的。”

到了铸锻车间,车间门前院坝里堆放着像山一样的块煤、焦炭及废铁;走进车间,只见几个光着膀子的师傅抬着从炼钢炉刚出来的铁水,正往模型上浇灌。邵主任说:“金工车间加工的产品,多数是从锻压车间粗加工出来的。”

“这么说,金工车间是精加工啰?”不知是谁说道。

“是的,生产的汽车配件主要是为解放汽车制造厂(一汽)和东方汽车制造厂(二汽)加工的,产品有水泵、进排汽支管、压箱壳、飞轮壳等。”一点都不假。后来我当了汽车兵在修理汽车时还用过“毕机”生产的解放汽车进排汽支管。当时我见到它感到那么的亲切,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高兴地对战友说:“这是我们厂生产的。”

“轰轰……”我随着声音寻去,抬头一看,车间上空的行车正在轨道上运行,开行车的是一位大姐;锻压车间的空气锤咚咚地响着,师傅手里铁钳中烧红的铁棍在气锤下来回转送。随着我们看了机电车间,这个车间的主要任务是为厂里供电和维护厂里的电器设备。最后到了装修车间,这里担负着Q581抽水机的组装和全厂机械的维修。

通过观看,基本上知道了厂里的整个生产概况。心里想,能分我学习车床就好了。

毕节机械厂没有大礼堂,听报告只好坐在篮球场上。我记得厂里请了一位叫林作清的老红军给我们讲革命传统故事。这位年过半百的老红军身穿一件黄呢子军服,头带一顶黄呢子军帽,他身材魁梧,身高1米7左右,慈父般的面孔,一开口就露出一颗银色的假牙。他介绍说1936年长征时,红二、六军团路过毕节,当时有5000多人参加了红军,他也随部队北上。那时战争年代相当艰苦,为了新中国,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的光亮永远留在人间,不曾白来了人世。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虽苦些,但比起红军在长征时吃草根、皮带好上千倍万倍。

厂领导接着说道:“你们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员,犹如一张雪白的白纸,今后的历史靠自己来写……”

我当时听后好不兴奋,自己刚当学徒就成了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人,多光荣多伟大。“今后的历史靠自己来写!”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耳边鸣响,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义。

厂部办公室,就设在金工、铸锻两个车间的上方。办公室的侧面有占地面约三百平方米的储水池,池子两侧有几棵杨柳树,树的过道旁是职工宿舍。我们学工就住在这水池边宿舍楼里。这是一栋二层的老式木板房,据说这是国民党时期的县师范学校的教师宿舍,每个房间约八平方米,虽然陈旧,但住起来干燥,冬天烧起火来也暖和。

毕节机械厂有上千人,不光在毕节属大厂,在省里也是龙头企业,它属于国家一机部计划生产企业,技术力量相当雄厚。当时的部分技术工程师,还是原国民党时期在大方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转过来的。厂里生产的产品畅销全国,就连军队上用的汽车配件都有该厂生产的。当时生产的“东方红”汽车水泵总成还出口到阿尔巴利亚。该厂的年产值达1500万元。

我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政治学习后,就分下车间学习工作,俗话说:车工紧,钳工松,掉儿郎当数电工,最苦最脏不过铸锻工,那时谁都怕分去学铸锻工。

我有幸被分到金工车间学车工,学的车床是大连生产的C6210型。学车工要能识图、懂量具、背函数表、会计算。我刚小学毕业,对数学的开方都不懂,厂里要求我们要刻苦学习,尽快掌握机床技术,并将我们送到地区工会办的夜校。

那时的初中夜校设在毕节四小,每星期除星期六不上课外,每晚安排二节课。吃完晚饭,潘副厂长总是上门来催大家去上课,从新街上穿过狭窄的铁匠小街道来到了四小。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工会从中学请来的,这些老师都按照他的排课表,定时出现在讲台。无论学生听与不听,他们都永远从容而耐心地讲述那些早已滚瓜烂熟的课文,仿佛定格,不觉时光之流逝。

经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看懂了机械图,掌握了机床加工螺蚊及锥度的计算方式。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十年恶梦肇始。我刚读了二年的夜校,大串联,打派仗,工会不得不停了课,厂里的生产已处于半瘫痪状态。这时,厂里由军队接管,成立了军事管制领导小组。 1968 初,根据上级指示,毕节机械厂的在押犯人分别转到大方硫磺厂和郭家湾农场服刑。毕节机械厂主要担负刑满留厂就业人员的管理。

商品经济大潮席卷祖国大江南北之时,不少公职人员,或留职停薪,或留薪停职,纷纷涌向商海。毕节机械厂属生产经营不景气的企业。1991年,根据省公安厅的意见,恢复毕节机械厂收押罪犯。毕节机械厂的职工有活干,有饭吃了,厂领导不再担心企业破产了。经省批准,毕节机械厂更名为毕节监狱,主要收容15年以上的高刑期罪犯。为了改善监管改造环境,省里拨款在草堤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监狱,2005年8月,毕节监狱搬迁到了草堤。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毕节,一处又一处现代高楼和花园宅区的崛起,以及早年的穿城的铁匠街,已经成为步行街,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令世人瞩目的是,过去的“卫星坝”,那些美丽的幻影都跑得无踪无迹,如今被高大的建筑楼群所代替。位于天河路的农贸菜市场是自发形成的一条菜市场,进入市场,刚出锅的卤肉散发出扑鼻香味,狭窄的小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鱼肉禽蛋、蔬菜水果 ,鲜嫩丰富、琳琅满目,十分热闹。

同步绿化的街区大道两旁,崭新气派的现代建筑群星罗棋布,过去的毕节机械厂被怡景国际新城所代替,大型生活小区,配套设施齐全。特别是为配合天河路改造,打造的天河古玩艺术城很漂亮。“居有所享”、“居有所乐”、“居有所优”、“居有所安”,也是网友心目中完美“乌托邦”的理想描绘。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已经悄然出现,超市、医院、银行、药店、幼儿园、摩托车销售店、休闲、娱乐购物等,这些商业功能方便了百姓。

然而,这一切,属于与时俱进的“共性”,不独毕节山城,在全省各县,乃至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和触及。山城人家,即便是自己建了新楼,抑或迁入花园小区,还是照旧将“天地国亲师位”供奉于中堂,还是与亲友维系“礼尚往来”,婚事嫁娶,乐呵呵操办,麻将声声,主尊客贵,皆大欢喜。

无意间,一些珍贵的东西,却从我们的眼前身边消逝,从我们的生活中流失,也一去不复返了。走出天河路,从过去回到现实,金色的阳光下,毕节机械厂已成为永恒的记忆。(作者:胡安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