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仙李白诗歌写意宣城山水

 洁洁赢 2016-12-30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漂流四方,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安徽的山山水水也印满了李白的履痕。他一生游历安徽十余次,有六次来到宣城,前前后后在此累居十年,创作了大量诗歌来描绘宣城的山水美景和人情。通过品读这些诗歌,可以看出李白对宣城的独特情怀。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五十三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当时他的从弟李昭正在宣城做长史,写信邀请他来宣城)。此时离他从长安出走已经整十年了,当初仗剑出川时的那颗雄心早已是千疮百孔。到达宣城后,此处的风物处处使李白想起蜀中。城中的宛溪与青莲乡的盘江一样清澈见底,城北敬亭山又如青莲乡匡山般清幽宜人。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在宣城西北郊。其山势回环峻拔,林壑幽深,山间泉水淙淙,云雾缭绕,是李白经常流连的地方。他诗中有云:“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敬亭山之美还因为它和壮丽的城郭,明秀婉转的溪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正如李白所写:“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李白一生饱尝辛酸苦辣,看透世态炎凉,只有大自然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安慰和快乐。他一个人坐在亭中,面对着敬亭山,鸟儿一只只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中一片云也不愿停留,悠悠地飘远。此刻只有敬亭山一动不动地深情地看着诗人,人看山,山亦看人。此时一种孤独寂寞从内心深处袭来,于是一首传唱千古的诗篇诞生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当时肯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竟成就了一座山。此后,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探访敬亭,追忆青莲。李白喜爱敬亭山,不仅因为敬亭山风景美丽使他陶醉,还出于他对前代诗人谢朓的怀念和崇敬。“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游敬亭寄崔侍御》)李白多次在宣城寻访谢朓遗迹,其中著名的当数谢公亭和北楼。相传谢朓曾在谢公亭送别好友范云,当李白追寻而来时早已物是人非,于是触景生情感慨知音难遇:“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逢,长歌怀旧游。”(《谢公亭》)。这首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对时事的感慨和对谢朓的一往情深。客散了,山空了,只有明月依旧,碧水东流。只有古人一去不复返。诗人愁绪万千,感慨不已。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泾川送族弟》)。青弋江上游的泾县是李白多次驻足过的地方。泾县,建置于汉,以泾水得名。李白赞其:“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泾川送族弟》)他曾三次来此游览,特别是蓝山、水西山、桃花潭一带,诗人更是流连忘返,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奇特险峻的蓝山作为泾县的一处风景名胜吸引着李白。蓝山在泾川西南,距县城六十里。李白赞其:“蓝岑耸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山中峰岩斜削,侧石倒悬,令人望而生畏。而山下的落星潭更为点睛之笔。由于潭底累积了一层白沙,使得落星潭一到夜间就好比星星在水下发出光一般。李白用“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观鱼潭》)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美景。“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早过漆林渡寄万巨》)的漆林渡更是引得李白产生过在这里“卜筑”以长期留住的冲动。

泾县城西的水西山山势雄伟,高耸入云。山脚直插泾水,碧流婉转,浪拍巉岩;两旁小山若断若连。当年李白攀登此山后曾留下“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别山僧》)的豪迈诗句。山中庙宇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初名僧黄孽禅师主持过的水西寺。壮美的水西山和宏伟的寺庙融为一体,使得景色更加美丽。正如李白诗中所写:“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而在泾县诸多名胜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就是因一首诗而名闻天下的桃花潭了。公元755年,当汪伦听说自己仰慕的大诗人李白要来宣城时,随即修书一封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一游。据清人袁牧《随园诗话》记载:“汪伦者,泾县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里有十里挑花。先生好饮乎?此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酒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原比不上别处风景名胜,也无明显独特之处,但因为有了同李白的一段邂逅而包涵了更多的东西。李白在桃花潭驻足很久,时常泛舟潭上观鱼赏景品味其中乐趣:“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观鱼潭》)。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由当涂再次来到宣城会好友崔侍御。两人去了“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题宛溪馆》)的宛溪,登上谢朓楼,“临风怀谢公”。谢朓楼,又名北楼。在宣城城内陵阳山麓,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登上此楼,上可眺望敬亭山,下可俯视双溪水;城郭市容,尽收眼底。李白凭吊遗址,写了好几首情景俱佳的诗篇,其中《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生动描绘了北楼周围的山水景物,令人目不暇接,为之神往: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诗人由登楼朓望景色而引起对前代诗人谢朓的深深怀念之情。而另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堪为千古杰作,抒发了诗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壮志豪情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限感慨。千百年来,不知震撼过多少读者的心魄。而当诗人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正因为他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遇到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

自当涂到宣城至泾县,从泾县回宣城,李白大多是走水路,泛舟青弋江上。青弋江源出黄山北麓太平湖,流经宣城、南陵,逾芜湖注入长江。而青弋江在泾县的一段江面被称为泾川或泾溪。泾川的上游总称为陵阳溪。“石惊虎伏起,水壮龙萦盘”(《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溪水从黄山如游龙曲折而来,在水声和猿声的喧闹之中“白波若卷雪,侧石不容舠”(《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地来到泾县县城。由于泾川两岸风景美丽,李白称赞“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泾川送族弟》)意为泾川三百里的美丽风光,连当时名闻天下的浙江若耶溪见到它都会自愧不如。

宣城的山川美景让李白陶醉,投身于宣城的山水之中似乎让他忘记了长安,忘记了永王。在这里他泛舟于青弋江上,往来于宣城和泾县的各处风景,登敬亭山,访桃花潭,探寻谢朓遗迹等。宣城的江山美景给了他无限的诗情,他彻底地迷上了这里。而后代诗人又慕李白遗风,接踵而来,使宣城更成为诗人们向往的胜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编辑部校点《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2]周勋初,《李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常秀峰、何庆善,《李白在安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鲍方校点,《李白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5]茆家培、李子龙,《谢朓与李白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6]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