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9.29

 晨曦微露505 2016-12-30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喜欢议论道义的贤人不惑,喜欢笃信行道的贤人不忧,勇于向善进德的人不惧。”
    智者不惑,较好理解。孔子四十而不惑,樊迟问知,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非常非常平实地说,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多学习,多实践,我们就越来越智,越来越不容易被虚妄的东西所迷惑。
    仁者不忧,然而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也忧。后世范仲淹也有“进亦忧,退亦忧”的感叹。《论语》中的这种看似矛盾的地方很多,因为《论语》不是教条,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理解。《子罕》章中,孔子对“德之不修”等表示忧虑,然而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忧与不忧,在于忧己还是忧人、忧天下。对于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减其乐的,故不忧;而于人、于天下,道之不行、德之不修等,是值得忧虑的。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勇者不惧,也好理解。然而孔子在教诲子路的时候说“必也临事而惧”,曾子也念念不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也是“矛盾”,但同样可以理解,这里的不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懂得事物的可怕,然而依然不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知道必须行,“义之与比”。然而并非“暴虎冯河”,要了解老虎的习性,要带好打虎的武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