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有所不写》和《太了了》

 j老姜不辣 2016-12-30

文章有所不写


  是前几年的事,一位地方作协官员到某地参加活动,接待的人对他不买账,很是怠慢,他回来后马上就写了文章,大骂对方势利,说你不过什么什么级,而我相当于什么什么级,论级别比你高多了,轮得到你来势利吗?
  势利的确该骂,嘴上骂骂也就是了,专门写了文章来骂,痛快则痛快矣,但这样的文章不大好看。势利哪里没有,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世相而已。人们在与人打交道中,工作其间总会碰到种种势利嘴脸,真是算得上形形色色,要写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茶,上茶,上好茶”,原以为只是古人编出来的故事,哪知现实中也有,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几十年在单位里混,在与人打交道中,也算得是阅人阅世多矣,但这回还是不免感叹,人的一副嘴脸怎么就会这样丑呢?那么,要让我像前面说的那人一样,专为这个来写一篇文章大骂人家,我却又做不出来。倒不是我肚量有多大,只是觉得这种文章写出来真的不好看。
       弄笔之人,在外面受了一点势利的刺激,回来马上就写文章泄愤,虽揭了人家的丑,却也露出了自己的浅和小,这样的文章怎么可能好看呢。
  汪中乃吾乡先贤,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学问大得不得了,但世传有好骂之名。有人就问他,是不是真的常常骂人,他说那是妄传:“吾不骂庸俗之人,得吾骂亦大难。”是啊,是啊,得老汪一骂,你也要配。我平日所写,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文章,却也颇爱惜自己的笔墨,势利小人,还是抬抬笔放他过去,免得污了文字。
  文章要好看,有所不写,是一法门。比如,除了骂人泄私愤的不写而外,倘又能不写趋时之文,不写谄媚之文,不写迎合之文,如此,我辈笔下的小文章是不是会好看一些? 

清代学者汪中


       清代学者汪中乃顾炎武之私淑弟子。博学多才,自视极高。在书院做学生时好与人较短长,常常弄得学长很尴尬。那个被嘉庆流放伊犁的一代名士洪亮吉称其“藐视六合间,高论无一人”。据说,有一次汪中与洪亮吉同在一条船上高谈阔论,激烈争辩,不料洪亮吉铁嘴铜牙,滔滔雄辩,把汪中辩了个气急败坏,他动口动不赢,就动手,一把将洪亮吉推入水中。幸亏船夫水性好,把老洪给救了上来,不然真闹出了人命。
       汪中乃扬州人,刘台拱《遗诗题辞》评为:“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扬州地方至今尚有“无书不读是汪中”的俚语。
       汪中评点当时扬州人物,谓:“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通者,高邮王念孙、宝应刘宝楠与中是也;不通者,指其时以读书博学享盛名的扬州程晋芳与兴化任大椿、顾九苞等三人。汪中作此评点时,适有缙绅里居者,盛服访之,要求点评自己的文章,中曰:“汝不在不通之列。”其人大喜过望,中徐曰:“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
       以乾嘉学派的做派,其读书之多,是今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故若以汪中的标准来衡量今人,则高等学府中不通之人汗牛充栋。而所谓“砖家”“叫兽”一流就是“再读三十年书”,等到告老还乡亦不能“可以望不通矣”。可惜,今日之衡量学者,徒看其学历,论文、课题数量,唯不问其“通”与“不通”尔。只可怜莘莘学子都成了吹火的擀面杖罢了。
        论及此,不得不补记一笔,倪云林善画山水,独不写人物,明太祖曰:“每见卿山水俱无人,何也?”曰:“世无人物可画耳。”恰可以为今日士林写真。


太了了 


        明人钱彦林说:“日之明过于月,然月有韵而日不韵。乃知太了了处,其韵不无少减。”此语大有味。
        太聪明之人,太精明之人,往往让人难以亲近,话说的太淋漓,理讲得太洋洋洒洒,那文章反而不好看,缺少蕰藉之美。古人还有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样有味。

“日之明过于月,然月有韵而日不韵”注释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虽然太阳的光芒比月亮的光芒要明亮很多,但是月亮很有韵味情调,而太阳却没有月亮所具有的韵味和情调。
        这句话的深层哲理是: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便是看起来很优秀的人也有自己的不足,就算是看起来有很多瑕疵的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教育人们:为人要谦虚谨慎,低调务实,各有各的优缺点,不要侍才放邝,也不要看不起别人,更不要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素材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创作编辑:小老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