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副作用:脸红、痛风、性障碍 在临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有些患者只重视药物的降压效果如何,而对药物的副作用却不太关注(除非该药带来的副作用很明显时),这是不对的。 降压药有副作用,如此三思可避免 【举个例子】 作为一种药物来说,既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在目前临床应用的第一线六大类降压药物中,虽然都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也同时具有表现各异、程度不同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如恶心、面红等)对人体无较大影响,而有些副作用则可为机体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 例如: 1、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哮喘发作,使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的血脂、血糖进一步升高; 2、利尿剂除可干扰血脂、血糖的代谢外,还可诱发伴痛风病患者痛风发作,并可使性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加重; 3、钙拮抗剂易导致心率增快、面红、下肢踝关节浮肿,尤其是短效的硝苯吡啶,易使冠心病的患者诱发心绞痛;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加重对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肾功能的损害,使孕妇胎儿畸形,干咳、皮痛等更是该药常见的副作用; 5、α受体阻滞剂容易使患者的性欲减退、体重增加,且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当然,这些副作用原则上对特殊患者的影响较大,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它们对血脂、血糖的干扰主要是针对已患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 【选服降压药要三思】 正因为降压药物具有上述诸多不同的副作用,为了在确保药物降压效果的同时,又不对机体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患者在选服降压药前后,应注意三个问题: 1、进行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眼底等体检项目,全面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于挑选合适的降压药。 2、向医生详细了解所选药物的副作用,并认真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了解所选药物的适应证和副作用,以趋利避害。 3、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服用降压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医生采取包括减小剂量、更换药物等对应措施,将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