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龙头井的恭王府,是乾隆时权臣和珅建造的宅第,嘉庆四年和珅获罪,宅第入官,赐庆亲王永璘。传至第三代,奕劻照例降袭贝勒,另赐府第,此府赐恭亲王奕,从此称恭王府。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理。花园内的戏台去年(1987年)已修葺一新,台上的绣花门帘台帐、挂灯等已制做齐备,最近举办了落成纪念演出。 凡堂会戏,开场必演《天官赐福》。如果是祝寿的堂会戏,则《赐福》以后还要演《蟠桃会》《百寿图》《满床笏》等戏。心畲先生为母祝寿这一天的戏,用的富连成班底,不例外的也有上述几出戏。当时富连成在科的著名学生如叶盛章、叶世长、黄元庆、李世芳、毛世来、傅世兰、刘元彤等都演了戏。灯晚外串有程继先的《临江会》、尚和玉的《四平山》、孟小冬的《骂曹》,中间还夹着一出票友下海的李香匀演《廉锦枫》。听说程继先幼年在小荣椿出科之后,有一个时期在恭王府给贝勒载瀛当过随侍,改名德振庭。到民国成立后才又出来重理旧业,很快“程继先”三字在小生行成为第一把交椅,他和心畲先生弟兄还保持着旧关系,所以这次堂会戏程继先是当然的提调。我听心畲先生说,辛亥以后,他随着母亲在西山戒台寺住了多年,才又搬回府中花园。当恭忠亲王在世时,府里有个戏班,唱昆腔和高腔,没有皮黄戏。有个教习叫曹春山(曹心泉之父),还给这个班排过新编昆腔戏,题材是《聊斋志异》中的《大力将军》。曹春山自己扮演大力将军,恭忠亲王逝世后,这个戏班就遣散了。心畲先生并没见过自己府里的戏班,也只听老辈说说而已。但他说,他们弟兄偶然闹着玩,非正式地唱过《四郎探母》。心畲唱杨六郎,叔明唱公主,有个太监唱杨四郎。府里还有些残缺不全的行头,靴子只有一双。“杨四郎”先穿,到“六郎”上场,就把靴子让给“六郎”,“四郎”则换了鞋,逗老太太一笑。
宋丹菊的本行是武旦、刀马旦,兼演花旦。虞姬这个角色属于正旦,俗称“青衣”。丹菊第一次演这出戏,她不仅嗓音清脆,唱法工整,足够一个青衣角色的资格,而且给人一副端丽贞静的形象,是符合角色要求的。舞台工作人员也是应该称赞的。尤其蒋世林师傅,既管场上,又管服装,面面俱到。“绣帘启处,角色登场”的情景,早已绝迹,所以现在的检场人员都不会打台帘。必须在最适度的一刹那,打起台帘,才能使角色出场富有节奏感地亮出相来。从前有句老话,叫做“抢台风”。至于角色下场的时候,打台帘的也不要使角色产生犹疑。蒋师傅都做得恰到好处。还有一件是我多年来未遇到的事,即念完“妃子你要惊醒了”,暂时下场,蒋师傅立刻主动给我掭网子休息。数十年前这样的事不足为奇,近年是很少见的,至少我不敢设想一出戏当中在后台暂时掭盔头,所以我特地把这件事提出来。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