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血液症状预示着哪些副作用、并发症?癌患自救必懂知识!

 bfs302 2016-12-31

这些血液症状预示着哪些副作用、并发症?癌患自救必懂知识!

副作用:血脂升高

可能的血液症状:血脂升高

有些治疗会出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副作用,胆固醇升幅较大。

抗癌圈决策树治疗方案分析

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运动治疗等)是控制血脂的基础,通过饮食调整来达到降低血脂,切断血脂的来源,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一般来说,轻微的血脂异常,又没有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即可控制。

如果3个月后仍有异常,再配合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即使血脂恢复正常,也还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2、常用降血脂药物

(1)洛伐他汀

(2)烟酸,即烟酰胺

(3)阿昔莫司

(4)非诺贝特

在服用调脂药过程中要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

这些血液症状预示着哪些副作用、并发症?癌患自救必懂知识!

并发症一:感染

血液可能的症状: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

随着肿瘤治疗学的发展,感染已成为癌症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60%-75%的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和40%-50%的实体瘤患者死亡原因为感染。这与肿瘤病人存在一系列感染易感因素不无关系:

①机体免疫缺陷。

②屏障防御破坏。

③粒细胞减少。

④肿瘤本身引起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压迫和梗阻均有利于感染的发生。

其中以中性白细胞减少是癌症合并感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当白细胞总数下降的时候,感染的危险性增高。除了中性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外,其持续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持续时间延长,感染的危险越高。最终可达到100%。

中性白细胞减少持续14天以上比持续3-7天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中性白细胞计数0.1~0.5*109/L 且持续时间少于7-10天者称为低危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于实体瘤化疗时,而白血病或骨髓移植接受化疗者,中性白细胞减少则更加严重。低危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对初次抗生素治疗反应良好。目前,约1/3中性白细胞减少并发热的患者被证明是感染所致,约1/15的患者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常见的细菌感染来源于周围环境,但癌症并中性白细胞减少者有50%的细菌感染是内源性的。

抗癌圈决策树治疗方案分析

(一)一般性的预防措施

1、严格按要求洗手;

2、在人群密集地区或防范有传播呼吸疾病的人员须戴口罩;

3、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灰尘飞扬;

4、切断革兰阴性菌的来源(例如水中的花、生食物、水果和蔬菜);

5、勤刷牙,保持口腔牙周的卫生。

(二)特殊预防措施

1、在许多器官移植中心安装了高效空气净化器,因为器官移植患者可因抗排斥治疗而产生持续的中性白细胞减少,安装空气净化器的目的是清除经空气传播的致病菌,例如曲霉菌。

2、肺炎球菌菌苗和嗜血杆菌菌苗的免疫接种,特别是接受择期脾切除的患者,必要时还可接种脑膜炎双球菌菌苗。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根据临床需要决定。这方面有在骨髓移植患者中使用无环鸟苷和更昔洛韦的成功经验,也有使用制霉菌素失败的教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主要问题是细菌耐药性形成,如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耐药问题,两者又是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重要的致病菌。为了预防和推迟癌症化疗患者感染的发生,可预防性使用下列不同的药物。

(1)抗菌药物

(2)抗真菌药

(3)抗病毒药

(4)异烟肼

(详见抗癌圈APP“查症状”)

这些血液症状预示着哪些副作用、并发症?癌患自救必懂知识!

并发症二:低白蛋白血症

可能的血液症状:红细胞下降、红血蛋白下降

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亦称蛋白质缺乏症,以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性水肿为特征。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

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对低蛋白血症一般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抗癌圈决策树治疗方案分析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

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以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老年重症病、恶性肿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危重症患者等并发的低蛋白血症十分常见,主要是因为白蛋白的消耗增加、合成不足以代偿其代谢、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反应差等。

临床上具有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等特点。

针对病因,临床上一般采用输注人体白蛋白或血浆、人工匀浆膳等营养支持治疗,对低蛋白血症有一定的疗效。但较大地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反复输注白蛋白会抑制肝细胞白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内源性白蛋白的产生,并增加白蛋白的分解,治疗效果欠佳。

这些血液症状预示着哪些副作用、并发症?癌患自救必懂知识!

并发症三:肿瘤溶解综合征

可能的血液症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肿瘤溶解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及治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死亡的病人,一般常见于急性白血病、高度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于实体瘤病人,如小细胞肺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等。

抗癌圈决策树治疗方案分析

(一)预防

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化疗前24小时开始给予别嘌呤醇600mg/d,口服,持续用药1-2天。此后可给予别嘌呤醇,每日300mg口服。

对于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给予相同剂量的别嘌呤醇,并需要碱化尿液(pH>7),静脉输注含0.4%碳酸氢钠的溶液和利尿剂,使尿量维持在100-150mL/h。

在给予足够液体后,如果未达到理想尿量,可静脉给予呋塞米20mg。

若尿pH<>

(二)监测

对有发病危险者,在进行化疗前及化疗期间应至少每日一次测血清电解质、磷、钙、尿酸、肌酐水平。

对于高风险病人(例肿瘤体积大的高度恶性淋巴瘤)在治疗开始后24小时至48小时之间,每6小时检测上述的实验指标。

检测过程中,一旦血清值发生异常,即应给予适当的治疗,并且每6至12小时重复检测异常的值,直至化疗完成或达正常实验室值。

更多治疗方案,可登陆抗癌圈APP“查症状”。

这些血液症状预示着哪些副作用、并发症?癌患自救必懂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