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貴州安順文廟【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31
 
    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坐落于安顺市东北黉学坝,安顺文庙 是明王朝为永镇边陲,"以怀柔而教化边夷之民",实施"移风善俗,礼为本;敷训导民,教为先"政治手段的反映。充分体现了明清儒文化由中原向西南边远地区延伸发展的历史。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安顺文庙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毁于兵燹,天启上年(1624年)重建。后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现存建筑22处,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安顺文庙的修建,开启了黔中六百年的兴学历程。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经“孔明丘”,进文庙正门,至第一进院落。庭院两旁肃然挺立两座石牌坊,一坊刻“德配天地”;另一坊上刻“道冠古今”。两坊中间为透雕石花宫墙,上镌“宫墙数仞”,成为文庙的一块绝妙的屏障。在宫墙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垂花门,为石木结构建筑,分别立于台基之上,它们便是文庙大院的两个入口处。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文庙前有一座照壁,形如巨大门屏。文庙进门处有“礼门”、“义路”,分别为垂花门。“礼门”、“义路”间,耸立一堵透雕石人、石花墙,称“宫墙”,上方横额书刻“宫墙数仞”四字,宫墙左侧脚下,竖一块条形石碑,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称为“下马碑”。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府文庙共有四进。第一进分上下两院。除第四进不复存在外,其余三进基本完好。由于就坡而建,四进建筑物也随之升高。入得文庙正门至第一院落,内有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池上横跨一座三孔石拱小桥,第个桥孔上方嵌有石雕龙首或狮头,各各俯视水面。在古代,凡中秀才得从石桥上过,名“游泮”。过泮池桥,可见棂星门,那是一座颇雄壮的石雕牌坊,两侧还有称为节孝祠和名宦祠的建筑,硬山顶式。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第二进大院东西两端,分别建一幢单间重檐歇山顶亭阁,称“桂香阁”,“尊经阁”。是祭祀时张榜公布祭孔官员名单处。今桂香阁尚存。沿九级石阶上,有一座面阔五间悬山顶式建筑,名“大成门”,又称“戟门”。大成门明间有一对大可合抱、高三米多的巨大楹柱,是整石深浮雕式盘龙石柱,柱础石狮背驮巨龙。狮首相对,龙身腾跃,气势非凡。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第三大院,是由正殿(大成殿)、两庑和大成门合围而成的一座四合院。大成殿是面阔二十米、长五间歇山顶式石木结构大殿,建在两米高的石基上。过去殿内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牌位。大成殿前廊为一列透雕花落地门窗。殿前明间檐下有两根檐柱,是用两块巨石透雕镂成的盘龙大柱,柱础为石雕狮子,柱高近五米,直径约八十厘米,工艺精湛绝伦。两条石龙宛如从天而降,龙身时隐时现,龙首遥相呼应,栩栩如生。柱础石狮为雌雄二狮,雄狮足蹬绣球,雌狮怀哺幼狮,口含铜铃。二狮背负万钧,昂首奋吼,形象骁猛异常。它们与大成门外的另两根石龙柱,同被称为“文庙四大石雕瑰宝”。  
    大成殿前廊檐墙处,左右开一门,第四进由此进入。院中原有“崇圣祠”已毁。  
    两排石栏将第二进大院分为前后院,前院正中有一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池上正中有一小石桥,称为“圜桥”。池畔均绕以石栏,石栏上刻有空花果品。石桥虽小,却也拱有三个桥孔,顶悬有狮头。从泮池桥上望去,在两米高的台基上,又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石雕花牌坊巍然挺立,坊楹上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在它的前面左右坊门脚下,各铺有七级垂带踏跺。它的坊柱上刻有八仙,坊栏上镂有戏文以及展现过去读书人功成名就的画面,气氛浓烈,构图细腻,生动逼真。在棂星门两侧,各有一硬山顶建筑物,称为“节孝祠”和“名宦祠”。
    经棂星门,便到了文庙的第三进大院,亦是由方形石板铺地,呈长方形。院子的左右两端,各有一栋重檐歇山顶建筑物,造型相同,左面的为“奎文阁”,右面的尊经阁已毁。
    进入大成门,过一座方形石台——“天子台”,就到了文庙核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是一座面阔五间的歇山顶石木结构建筑,其精采之处,也是文庙点睛之笔就是明间檐下的两根为竖块巨石透雕而成的石云龙狮;造型生动,动感强烈。狮龙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之势,龙愈显飘逸,狮更为壮健,动感强烈,浑然一体。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安顺文庙石雕,体裁广泛,技法多样,图案生动,寓意深远。尤其是大成殿前一对有着600年历史的整石镂空雕云龙石柱,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天地观,而且集多种精湛石雕技法于一体,为目前国内绝无仅有。相传,该柱工酬以石粉计付,寸粉寸金。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祁英涛先生考察安顺文庙时,曾为之惊叹,夸赞为“石雕艺术的殿堂”。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贵州安顺文庙(明.国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