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雀东南飞》九问九思

 山湖微波 2016-12-31


《孔雀东南飞》九问九思

 

王福安(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从教二十多年来,《孔雀东南飞》也教了十多遍了。我是个爱问爱思的人,在这十多遍的教学中,总是在问自己,问学生,也被学生问,也总在思考。教学的过程,也是问的过程,也是思的过程。每次总有新的发现和新的领悟。今将多年来的问与思整理出来,以期得到大家指正。

粗记起来,有九问九思。

 

一问:刘兰芝真的想离开焦家吗?

我思:诗歌的开头,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是兰芝诉苦。以往教学时,沿用教参的说法,以为此乃兰芝自诉,自求还家,表现了兰芝的刚强不屈。后来,渐渐别有感悟,觉得那样的理解太粗浅了。首先,要知道,这不是刘兰芝的自言自语,这是兰芝和仲卿的对白。只不过作者采用了不写之写的手法,将焦仲卿的话隐略了。这种笔法在杜甫的《石壕吏》中也用到,其中“听妇前致词”后面老妇人的那一长串的话,就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吏与妇的对话。明白了这一点,诗的意趣就出来了。原来,这是焦仲卿从公府回来休假了,刘兰芝在小房中向丈夫诉说着所受的委屈,她越说越生气,最后使着性子要挟仲卿:你去告诉你妈,这日子没法过了,嫌我不好就把我送回娘家得了!入情入理,这开头的“及时相遣归”只是兰芝的气话,她并非真的要离开焦家。事情往后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听了兰芝的话后,拿不住轻重的焦仲卿果然找他妈去了,他的冒失的发问将事情搞的更僵,眼看着没法收场了。兰芝不得已离开焦家时,她小心翼翼地拜别阿母,然而“阿母怒不止”,这里的“止”很有味道,是阻止劝止的意思。从这儿看,兰芝是希望在临别时焦母好歹稍微流露一点挽留之意,可惜“阿母怒不止”,这才有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及“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仲卿与兰芝话别时,兰芝说的“不久望君来”才是真话。总之,兰芝并非真的要离开焦家,也谈不上自请还家。

 

二问:兰芝遭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思:对这个问题,我看到的一些文章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因为兰芝不育。理由是仲卿在向母亲求情时曾说“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至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也是焦母嫌这原因不好开口所找的托词。这种说法有些捕风捉影,在当时,“无子”可是离婚的正当理由,焦母完全没必要遮遮掩掩,她可以直接说出来;另外,若真是这个原因,后边的接连求亲就讲不通了,谁家乐意娶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呢?

《礼记 本命》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用的就是“不顺父母”。就此,兰芝辩解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婆媳各执一词,孰是孰非,难以明断。但由此可知,兰芝遭遣的原因是婆媳不和。

其实,问题有可能主要还在兰芝身上。从兰芝向丈夫诉苦使性子来看,她是个要强的女子,女子要强是犯忌的。《女诫》云:“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这恐怕就让焦母心中不爽,加之仲卿又明显地偏向媳妇,这让焦母心里更为不满。“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礼记 内则》)婆媳俩本来就是铜锤遇到铁刷子,仲卿的求情实在是在婆媳矛盾上火上浇油,使矛盾激化,终于无法收拾。

 

三问:焦仲卿软弱吗?

  思:在我所读到的有关《孔雀东南飞》的分析文章中,谈到人物形象时,大多在焦仲卿的身上贴着软弱的标签。那么,焦仲卿软弱吗?我读之思之,觉得焦仲卿并不软弱,相反,他特倔强。兰芝向他诉苦后,他就毫不顾忌地或者说冒冒失失地去找母亲,且明言“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当母亲表明“便可速遣之,遣去甚莫留”的态度时,焦仲卿竟然威胁母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要知道这可是在“孝”字当先的汉朝,他的言行确实是石破天惊。直至后来背着母亲与兰芝海誓山盟,直至为爱殉情,哪一点和软弱沾边儿了?

 

四问:刘兄是坏人吗?

  思:人们给刘兄贴的标签是刻薄,势利,似乎他是个对妹妹寡情薄义的坏人。我想,刘兄和焦母一样,都算不上坏人,焦母绝不会要害死自己的儿子,刘兄也绝不会要害死自己的妹妹。刘兄的本意还是想让妹妹有更好的婚姻,有更好的着落,只是他有些不解风情罢了。

 

五问:兰芝遭遣后,有贵门求亲真实吗?

  思:这是我在教学中学生曾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古代讲的是“从一而终”,而这首诗中,刘母不反对女儿改嫁,刘兄逼着妹妹改嫁,连太守家也愿意娶改嫁之妇,这些真实吗?这里,与汉朝的风气有关,“汉人于出妻及改嫁,视之初不甚重”(吕思勉《读史札记》),改嫁在汉朝是平常事,从皇宫到平民都有。至于“从一而终”的约束是后来的事。另外,这是民歌,民歌中往往用夸张的手法。

 

六问:如何看待兰芝去太守家觅死?

  思:有学生质疑,刘兰芝要死只管去死,却偏偏做好了死的打算后,还嫁太守家,害得太守家花钱办婚事,最后却落个人财两空,兰芝的遭遇虽令人同情,可她这么做却委实不厚道。我想,这恐怕也要从民歌的风格来考虑。民歌喜夸张,有传奇的味道。再说,以太守家办婚事的隆重,可显得对兰芝的敬重,也衬出兰芝的身价和兰芝的美好,更衬出兰芝富贵不能淫的坚贞。

 

七问: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思:过去,我们讲到这个问题时,往往会说根源在于封建家长制,可有学生说了,在焦家是焦母说了算,在刘家怎么是刘兄说了算?当时,我回答说,在焦家焦母是家长,在刘家刘兄是家长,都是家长说了算。现在,我觉得这个回答太勉强。在现在的制度下,不也有家长干涉孩子婚姻的事情吗?我以为,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之间有了矛盾,而作为关键人物的焦仲卿在处理矛盾时方法失当。

 

八问:这首诗的意旨是什么?

  思:从诗前的序看,“时人伤之,为是个云尔”,说明人们因同情刘兰芝焦仲卿而作了这首诗;从结尾“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看,诗旨在于警醒后人,要引以为戒。

 

九问:作为现代人,这首诗有什么值得引以为戒的?

  思: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情;二要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家庭的事,要处理好爱情和婚姻的矛盾;三是当爱情受挫时,听听他人的劝告也许是有益的,山不转水转,为爱殉情在艺术世界里是挺美的,可在现实世界中是很残酷的。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转载保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