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走进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fsn9oule12e45h 2016-12-31



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百花路19号。原系基督教内陆会属女执事会传教士苏宽仁等于民国十二年购地新建,民国十六年竣工。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总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

■红军长征 历尽艰辛

早上9点左右,向鹏从区博物馆出来,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走去,这是在新馆建起来后他最常做的事情。除了需要负责的新馆各项工作,作为旧馆的馆长,还要负责旧馆的整体管理。旧址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瓦砾,他都了然于心。

1936年2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进占黔西县城。2月5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驻地黔西川祖庙召开紧急会议(即“黔西会议”),根据此前石阡会议作出的决定和全面分析面临的各种形式后,决定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2月6日,红二、六军团顺利进占大定(今大方),7日,军团领导任弼时等相继到达大定县城,8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大定城内孔庙举行。大会宣布新组建的中共川滇黔省委由任弼时(任书记)、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夏曦等人组成,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任代主席。

2月1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往毕节。

向鹏在讲述这部分历史的时候,眼睛里盛着满满的骄傲。从2004年调到这个馆工作,如今算来,已有12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干一份关于历史的工作,他觉得是一件意料之内的事情。

带着记者参观完“红军在黔西北”展厅,向鹏讲解了红二、六军团占领毕节后,在毕节开展的活动。

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包括深入各街头农村宣传共产党、红军的政治主张,组织许多妇女在女子二小(今毕节二小)等地给红军缝制军服和护理红军伤病员等。据不完全统计,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当时在黔西北建立了8个区级苏维埃政权、95个乡村级苏维埃政权。

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建立的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它的成立,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唤醒了人民的觉悟,使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红军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后来,红军虽然撤离了毕节,但记录红军长征在毕节期间的光辉史、革命文物却留了下来,经过了80年,这段历史依然深入人心。向鹏希望更多的人重视红色历史并加入到了解历史的队伍中来,真正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艰辛。

■忆苦思甜 缅怀先烈

时光荏苒,1986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原址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被评为毕节地区博物馆,原红六军团长萧克亲自题写“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21个大字,这里成为宣传红军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

萧春是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已经在此工作了4年。不是科班出身的她,刚来的时候也担心背不下厚厚一本解说词。但慢慢地,萧春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这段历史并扩充相关历史知识。

平时没有解说任务的时候,萧春会主动去找一些延伸的历史书籍来阅读,她认为这不仅能提升她的讲解能力,还能增加她在解说时的历史趣味性。

“时代在进步,但是历史不能忘,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应经常开展。”这是萧春工作多年最大的感触。

近年来,旧址的参观人次越来越多,萧春说自己最忙的时候曾经一天接待了十四个参观团,虽然累但是她感觉很有成就感,特别是遇到一些对红色历史比较有研究的参观者,她觉得自己在和大家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萧春觉得,旧址中的展品内容将红军在毕节的活动全方位展现出来,还原了红军当年的艰苦岁月,也用直观的方式让更多人记住当年的艰难岁月,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长征精神 激励奋进

在参观旧馆时,一位老人引起记者的注意,他牵着11岁的小外孙,站在今年四月才开放的“将军陈列展”展厅里,老人的情绪很平静,眼神却很深邃,上前一问,才知道老人今年已经73岁了,对红色历史很有兴趣,特别是红军长征途径毕节的历史故事。

沿着展厅一路走,老人告诉记者,他叫张守义,小时候最大的愿望也是当红军,尽管那时候对红军的认识不深,但是,能和红军沾上边的事,都成了他想要了解的对象,他给我们讲起了红军途径毕节的故事。

1936年2月14日,在红二、六军团的亲自领导和帮助下,“贵州抗日救国军”在毕节宣布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率先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邀请贵州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参与根据地的建设,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出任参谋长。

贵州省抗日救国军建立后,红二、六军团总部又抽调红六军团民运部长李国彬(又名李光清)、红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廖明、团政处主任欧阳崇庭分别担任三个支队的党代表(即政治委员),同时还在红二、六军团抽调部分营连干部到第三支队去工作,以加强支队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2月17日,根据斗争需要,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到毕节百花山福音堂办公。

在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同时批准成立“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简称“拥红会”),推举大定城关的彭新民为主任,喻金亭、顾炳清、贺云等人为委员。

张守义说,那时候,红军把没收来的钱物分给广大穷苦百姓,让大家当家做了主人,所有人都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红军,并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有一段时间还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参加红军,或者是夫妻、兄弟、父子都参加红军的现象。

在红二、六军团撤离毕节后向威宁等乌蒙山区转移时,战士们的处境十分困难,斗争更加艰险、残酷。张守义回忆,父辈们曾讲过,夏曦不幸牺牲,贺龙的脚背又裂了一条长口,步履难行,任弼时也患了肺病。

但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红军守信革命一定成功的信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凭借复杂的地域地形和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10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保存了自己。并于3月22日进至宣威以北,直取滇东,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红二、六军团从湖南出发进黔,在黔西北的25天中,建立了黔西北根据地、成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帮助成立了贵州省抗日救国军、苗族自卫独立团、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更有力地巩固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配合了红军主力的前方作战。

张守义将这段历史记得很熟悉,或许是当时活着的信念与红军带来的希望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这些革命英雄。他们为毕节人民做出的贡献,铸就的革命老区精神,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张守义认为,年轻一辈更应当记住这些红色历史,在红军光荣传统、长征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努力,为实现毕节新的跨越奋勇前进。


来源:毕节晚报  作者:柯娇梅 张雨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