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一种生活是容易的

 富书 2020-06-19

版权声明: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首发于 2016 年 12月 29日,为防止未经授权转载,现加上原创保护,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温姬拉(富书部专栏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从年轻变得成熟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对自己曾经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种种行为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宫本雅俊《村上春树.旅》

01

大学同学L小姐上个月结婚了,翻看朋友圈才知道。

新房整洁敞亮,挂满气球彩带,她一袭红色旗袍,被几个姐妹簇拥着,嘴角上扬。

L今年24岁,面容姣好。大学时我们是隔壁宿舍,玩得算不错。

舍友感慨:L真厉害,不管是工作,还是结婚的目标,都实现了。

大一入学那会,我们两个宿舍因为阳台相连,常常串门交流,分享对未来的规划。

有人说毕业要成为职场达人,有人说要自己创业,有人说要继续深造。

L说,毕业想回家乡的城市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然后结婚,做个有工作有家庭的主妇,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当时我们面面相觑,都觉得L的期待太简单,属于“胸无大志”那款。

毕业以后,很少联系,多通过朋友圈去知晓对方的生活。

想要成为职场达人在拥堵的大城市穿梭行进;想创业的在家乡的城市有了小小的工作室,四处奔波谈业务;还有的与男朋友共同经营着一家线上店铺……

当L结婚,我们又在群里活跃交谈了一把,感慨万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不多。能一开始知道要什么,并迅速达成的人更少。

L没有拖延症,大学时在班里永远第一个交作业,不在乎每次中等成绩,她说她要尽快做完,腾出时间做其他事情。

她会在下午没课时做好吃的,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会打扮美美的去见男朋友。

L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有自己的侧重点。当L在朋友圈分享着工作的成就,结婚的喜悦,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各自在生活里浮沉着,我们愈发明白往前一步需要巨大的力量,深知,没有任何一种抵达是容易的。

选择回乡工作、结婚,过好小日子,这种小众选择比留在大城市更需要勇气。

像L这样一个将自己选择的生活走到底的人不多。她属于村上春树说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的那种人。

当看到她在朋友圈晒的结婚照,我们都点了赞,并写下祝福。为她拥抱自己选择的生活鼓掌,为她的幸福祝贺。

02

有人选择归去,就有人选择留下来。

同事C小姐早前辞了工作,去进修。当然有劝阻的声音,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辞职读书万一没考上,你又没工作,房租水电怎么办?日常开销怎么办?

其他同事给C小姐刻画了辞职以后居无定所,饥肠辘辘的凄惨画面。

C小姐说,存的钱够我6个月开销,6个月考不上,大不了再找工作。反正我现在非读书不可。她把包包一提,离开办公室。

4个多月过去,C小姐在进修的路上走得很好,最近在准备留学事宜。

寂静4个多月的生活似乎又热闹起来。

她的雅思考试拿到不错的分数,去泡图书馆也带上了憨厚老实的男朋友,偶尔接受闺蜜的邀请,去吃一顿很好的料理,最近在参加一个教授邀请的圆桌会议。

她说,去往英国伦敦某大学的申请已经下来。现在要做的是练就过硬的语言技能,以防在课上听不懂,影响学习。

C小姐越来越好,活成了她想要的状态。质疑过C小姐选择的人,也变得羡慕。

我问C小姐,万一真的抵达不了,你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吗?

C小姐反问我,在没抵达前,谁能知道那里风景如何?我也是在往前走时,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的。到得了,有到得了后的生活,到不了,有到不了后的另外选择。反正都是生活。

想起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越是大胆选择,越有力量。

C小姐辞职进修,当然有较好的家境因素在里面。但是如果没有那份勇气,那股沉下心来学习的坚持,怕是很难成功。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追求都不一样,总在害怕抵达不了而不敢出发,不如先定个目标,走几步,试着抵达。

如C小姐所说,先抵达一个目的地,才知道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反正到了有到了的生活,到不了有到不了的另外选择,都是生活。

03

看电影《布鲁克林》,我学会了一个新词“amenable”,字幕显示为“顺从”。

女主艾丽斯不满面包店女老板的苛刻,想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从爱尔兰小镇赴美国布鲁克林工作。

第一年,她不习惯在百货公司柜台工作,很难与顾客接话,也很难融入所住公寓的生活。总之,美国生活和自己希冀得不一样。她无比怀念爱尔兰小镇的生活。

后来艾丽斯报读了夜校,在布鲁克林大学学记账 ,也在一个社交晚会上,认识了一个意大利小伙托尼,坠入爱河。

一天晚上托尼接艾丽斯下课,他们在公车上聊天。

托尼:我喜欢你这个样子,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当你对每件事都配合的时候。

艾丽斯:amenable?(顺从?)

托尼:是的,顺从。趁着你还顺从的时候,我们能在这周你没有课的晚上去看场电影吗?

艾丽斯:我愿意看两场。

托尼:真的吗?

艾丽斯:真的。就算第一次约会不顺利,我会再给你一次机会。

艾丽斯慢慢习惯纽约生活,开始微笑,适应在百货公司的工作,也与托尼秘密结婚。她感觉在美国有了新生活。

但姐姐露丝突然病逝,母亲孤身一人,将她拽回爱尔兰。

久去归来,小镇变得有人情味。大家见面互相打招呼问候;姐姐工作过的公司请她帮忙整理账目,并挽留她;闺蜜为她介绍的镇上高富帅青年吉姆也钟情于她。

在大都市生活过的时髦感,使得艾丽斯备受欢迎。小镇生长出留下她的魅力。

然而,被吉姆告白的第二天,原来面包店的女老板把艾丽斯叫过去,八卦着她在纽约和如今小镇的生活,满是挖苦。

艾丽斯惊讶又愤怒,突然想起离开家乡的原因:小镇闭塞,人们甘于平庸,却见不得别人好,蜚短流长。

她选择离开小镇,回往布鲁克林,并留信向吉姆坦白。

影片最后,艾丽斯等待着托尼下班,托尼看到她归来,兴奋地抱紧她。

amenable,除了顺从,还有:负责的,经得起检验的,可用某种方式处理的意思。

艾丽斯选择留在布鲁克林,不是因为那里的生活比小镇容易。而是明白,大城市尽管多是陌生人,没有归属感,但有自由,有学习的机会,有无限的可能,如今的她也由这座大城市缔造。

她的回归是对自己选择生活的负责。

她抱紧托尼,也抱紧了自己未来的生活。

04

大学写作课的老师,是个30多岁的精致女人,与英国籍老公离了婚,独自带着7岁的儿子生活。

她说以前怎么也想不到会这样,想的是会和初恋男友过着和和美美的小日子。

老师家境一般,本科毕业后当了两年外国旅游团的导游,然后去英国留学。

留学第二年,初恋男友结婚。她很痛苦,她告别家庭,告别最爱的人,不断经历痛苦的离别,以为这样,会更强大,更有能力给家人和爱人更好的生活。可是,还没抵达,就开始失去。

她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但还是坚持把学业完成,期间也遇到了自己的先生,并有了宝宝。

毕业后在英国工作了两年,因为文化差异和先生的感情变化,经历离异。老师拿下孩子的抚养权,回国继续读博深造。

在36岁那一年,她当上大学老师。

她在课上讲着异乡求学史时,语气平淡。我们却不免感慨,知道她如今的生活状态,更是佩服。

老师总会提前15分钟到达课室,等待学生到来,总是化着精致的妆,绑着利落的马尾,精神饱满,一袭白衬衫棉布裙,仿如少女。

她从不抱怨自己的经历,反而感恩现在的生活。

在最该奋斗的年纪,在外打拼,经历一些人事,获得想要的学业和工作。在想安定下来的中年,能过上平稳的生活,能和这么多学生分享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论是为母还是为师,她都很幸福,她说,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就很满足。

05

千百种人,千百种生活状态。

美国作家维拉.凯瑟说:你会在风平浪静时学会一些事情,在暴风骤雨时学会另一些。

不论是小镇平和的生活,还是大城市水深火热的日子,不论是义无返顾地前行,还是看似缓和的沉着修炼,都需要勇气和力量,都是生活的必修课。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往前一步还是暂时停下来?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不试着走一走,谁都无法知道。

写作课的老师说,人生来有种种不公平,但有一样东西是最公平的——时间从不说谎。

你曾经选择走向那种生活,付出了多少努力,现在的状态都是一种昭示。没有一种抵达是容易的,正因为不容易,才更应该拥抱现在所有的生活。

也该庆幸,你们还年轻,现在没有实现,还有继续往前行走的力量。

故事到了尾声,但人生还没有结束,人们依旧孤独、笨拙地前行。

不论你追求哪一种状态,希望你总能大方拥抱自己选择的生活。

作者简介:温姬拉,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90后职场小白,爱好读书写日记和长跑。想成为超正宗文艺女青年,但目标是30岁之前参加一次铁人三项。轻度人格分裂,异性恋。简书@温姬拉,微博@温姬拉,知乎@温姬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